促进学生发展的展示性评价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329619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改革中,展示性评价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也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展示性评价成了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评价方式。
  一、评价的内容体现全面性
  传统的评价是成绩好代替了思想好、品德好;成绩差,在老师的眼里就是一个不好的学生。“分数” 成了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而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我们努力追求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调查访问记录、课前搜集的各类信息资料,学生的爱好、特长,学生的表演、演讲等,有形的或无形的,显性的或隐性的,都可以成为课程的评价内容。
  二、评价方式体现展示性
  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过于抽象、空洞,还要评出个三六九等来,大多数学生从中感受不到评价的乐趣。新课程的评价是给所有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只要能将自己的进步、优点、成果充分地展示出来,用什么方式都行。这样的展示,完全生活化、活动化,不是要学生讲出什么空洞的道理,而是让学生通过展示去感受、体验并领悟自己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意义,从中自然引发出学生对怎么做人做事的思考。这样生动的展示,已成了学生内心的需要,展示评价中,学生争先恐后、跃跃欲试的场面常常为难了教师这个组织者。
  评价要面向全体,让人人感受成功,这是展示性评价的根本。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望。要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展示,激起参与评价的兴趣,因为评价能使每一个学生产生了成功的体验。因此,在学生展示时,评价不以量多量少论英雄,只要有就行。如,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16课《送给新年的礼物》,在开展“群星灿烂”的评比活动中,我们设置了“劳动星、健康星、卫生星、乐学星、爱心星、创新星”等多项评比类项。再如,在品德与生活第二册4课《过家家》教学时,在学生活动后的评比中就有“最佳节目奖、优秀创意奖、最佳演出奖、最佳合作奖”等评比项目,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在这样的评比展示中,绝不是只让少数学生“展示”他们的“风采”,而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所应享有的权利和具有的独特价值,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
  展示性评价不仅体现在平时的每一节课中,我们还在期末阶段专门安排几节课,让学生在展示性评价中体验成长的快乐。
  如,一位教师在一年级上了一节“回顾与展示”的评价课。教学伊始,教师带领学生对一学期来的学习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然后饱含期待地对学生说:“每一位同学都有了收获,都有了进步,都拥有了一份成长的快乐,你们能将这样的收获、进步、快乐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吗?”
  一位学生走上讲台自豪地说:“我知道了红领巾的生日,我还知道了爸爸妈妈的生日,我的同学的生日。”教师也把一份真情的评价送给了这位学生:“你真是一个孝敬爸爸妈妈的好孩子,我为你的爸爸妈妈感到高兴。我还觉得你还是一个关心同学的人。”我看到,这位学生是带着幸福的笑容回到他的座位上的。
  评价贵在引导,教师是深谙此道的。如一位学生说:“我知道了新中国的生日。新中国的生日是10月1日。”待学生说完,教师作了这样的评价和引导:“多好啊,你把祖国装进了心中。那么,你还知道谁的生日呢?”“我知道了我自己的生日”“我知道了红领巾的生日”“我知道了爸爸妈妈的生日”“我知道了同学的生日”“我知道了我的好朋友的生日”,教师的评价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这样的评价与引导在课堂中不断涌现。
  情景1:
  生:我知道任性是个坏习惯。
  师:那么,你养成了哪些好习惯了呢?
  生:我养成了不挑食的好习惯。
  生:我养成了作业不拖拉的好习惯。
  生:我养成了学习用品不乱放乱丢的好习惯。
  师:你们的这个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呢?能具体地说说吗?
  生:……
  情景2:
  师:下面,要请同学们挑一件你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在小组里向同学们做个介绍。同学们,你们在介绍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
  情景3:
  师:下面,我们要参观大家的作品了。参观时,我们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生:……
  这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教育,评价成了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生活中,没有灌输,没有说教,没有强加,他们在相互提醒中自觉不自觉地就受到了教育,教育进入了一个无痕的境界。
  三、评价主体体现多元性
  在思品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找出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实际上,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如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第7课《學习真有趣》一课中,有一个写字的评价,教师要求学生当堂写一些字,然后自己做一个评价(当时就告诉学生一个月后再写一写,评一评)。一个月后,教师提醒学生把这些字再写一遍,看看有什么变化,自己给自己做个评价。这样的评价与其说是评价,不如说是学生自我鞭策、自我督促、自我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发展不再是“他主”的过程,而是“自主”的过程,也提高了学生自我认同的意识。在强调学生个体是评价主体的同时,同学、教师、家长等也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如在品德与生活第一册16课《送给新年的礼物》一课中,“爸爸妈妈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家长、同学、老师连同学生自己都成了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有自己的评价,也有他人的评价,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学会反思,学会取长补短,学会做人做事。评价主体多元化不仅使教师从评价的“特权”中解放出来,也使学生享受到评价的快乐,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
其他文献
腰椎间盘突出200例诊断分析陈震(河南焦作铁道部十五工程局二处医院454151)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多因腰部外伤,负重时姿势不当,腰椎体退行性变性等原因引起。致使病人下肢剧
通过深入的调查和访问研究了武汉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噪光污染状况,指出身边潜在的威胁-噪光污染,正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凭借其新颖有趣的课程内容设置,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信息技术教学为例,将微课应用
单纯静脉血供拇指断指再植微循环重建的观察陈景顺,张自清(河南省长垣县城关医院长垣县453400)众所周知,机体组织进行新陈代谢,主要靠动脉供应血氧及营养物质,而静脉则没有这种功能。因此
民族古籍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呈现形式之一,是了解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文章以贵州民族文化宫2007年开展至今的民族古籍保护工作为例,思考在民族古籍保护中遇到的问题,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做到以学为主、以教为辅、先学后导、学导结合,进而让小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语文精彩课堂的生成,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一、以学为主,因需设导  在学导结合式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自学放在首要位置,给予学生更加充裕的自主学习时空。同时,要依据课堂上学生的学情进行因需设导,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促
文章根据现已公布的考古发掘出土或博物馆征集的宋代景德镇窑子母盒资料,对宋代子母盒制作及装饰工艺进行详细介绍,并结合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去解读子母盒独特装饰技法蕴含的文
汉代流行厚葬之风,受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等思想的影响,在随葬品中和生活存在密切联系的灶模型逐渐增多。通过对随葬陶灶的分析,能够了解汉代人运用炉灶的具体情况和他们对于
针对中国通货膨胀在高通胀与低通胀时期的非线性动态特征,使用非线性数据分解技术,将中国不同时期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分解为供给冲击、需求冲击和货币冲击,进而使用非线性广义脉
奈曼王府是内蒙古自治区仅存的保存完好的清代王府官式建筑群落之一。奈曼王府是成吉思汗第28代孙、奈曼旗第11任王爷德木楚克扎布修建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