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shua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增强语文的趣味性、拓展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加强学生的生活阅读积累这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颇深,想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文化知识,与语文的掌握程度有很大的关系,那么该怎样从小培养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呢?
  一、增强语文的趣味性
  对于大多数孩子们来说,他们还处于儿童的心理状态中,枯燥的语文对他们没有吸引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把语文课尽量的讲得有趣,在学古诗词中,作者的简介是少不了的,比如我们熟悉的杜甫,在介绍他时,可以把他生活当中的某些事讲给学生听,也让学生们对作者有更多的了解,他在我国的文学方面的地位是十分高的,但也是位普通的人,在大学时,古代文学老师就曾跟我们讲过,杜甫在文学方面的地位非常高,却在日常生活中不尽如人意。在他晚期,背井离乡,与妻几分离,即使是逝世时,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他不是病死,也不是老死,而是撑死,因为饿了很多天,恰好有位欣赏他文学才华的人请他,摆上一桌好菜,竟然就这样的死去,真是令人叹惜。学生们虽小,但可以讲给他们听啊。
  在如《詹天佑》这篇课文,课文的篇幅不长,但讲的时候,可以先把詹天佑所处的时代背景讲一讲,让学生们了解,当然,对于小学生们来说,历史知识是有限的,但我们从某部电视剧的情形讲给他们听,当我把这篇课文的背景与某部电视剧对号入座时,我发现学生们的兴趣非常高,虽然他们讲的是电视剧,从他们的发言中,也看出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了解,这样就达到了我的要求,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也更快、更好地了解当时的背景,讲课文时候,也就轻松好多,学生们也会兴高采烈的参与其中,也可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拓展学生们的主动性
  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不再用“填鸭式”的方法来教育学生,给学生们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们大胆地去想,去看,去怀疑,这样既教给学习方法,又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虑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学生尽可能去“看”。“看”就是让学生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们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回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修改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如《蛇与庄稼》时,学生大胆地说:“庄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仅是被洪水淹死了,还因为海水是咸的,破坏了土壤,使那里的泥土不适应庄稼生长了。但过了几年,由于天上下的雨水稀释了以前被盐水破坏的土壤,所以后来庄稼又丰收了,不光是因为有蛇的原因。”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胆质疑,敢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充分地展示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在质疑教学中,我们也提倡学生驳问,因为它能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创造精神和批判精神。学生的驳问,也是他们主动钻研精神的表现。
  让学生相互合作,展开讨论,学生能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发表各自的看法,没有心理障碍,自然能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能找出多种答案,创新地发现解题的方法或答案,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加强学生们的生活阅读积累、丰富学生作文内容
  大多数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很大程度是因为作文在他们脑海中太难写了,好多学生见到写作文就头疼,认为无话可说,怎样从作文方面让学生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呢?
  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帮助学生解决“无语可说”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这样,写作时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有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集中归类,使零碎的变为系统的,分散的变为集中的,陌生的变为熟悉的。引导学生定期进行交流,相互补充,以强化对生活原型的再认识。
  引导学生从广泛阅读入手,帮助学生解决“有物不会言”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善读书,重视积累语言。这样,习作就有丰富的语言材料。相当一部分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无法表达出来,或表达得不够贴切,甚至思路紊乱,这与他们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有关,要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读物,一是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重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二是优秀作文选之类,让学生在写作上接受启示;三是科普读物、工具书之类的读物,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写作准备材料。
  这样,从生活阅读入手,增强了学生生活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使学生在写作时才会“顺手拈来”。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激发学生们对语文的兴趣。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在各类考试中所占分值大,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批改又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只练不改不评,达不到训练目的;抽查评改,又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全批全改,对教师是一种负担,且主要工作由教师承担,缺乏学生自己的活动,效果欠佳。为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作文批改的有效性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作文教学;作文批改;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
<正> 本文研究的系统是由两个多年调节大型水电站组成的梯级系统,目标是制定联合运行的最优策略,以期获得尽可能大的动能经济效益:(1)水电站系统直接的动能经济效益最大,即梯
本文介绍了高斯积分法计算重力坝失效概率的基本公式和方法;研究了随机变量的不同分布、特别是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抗剪断摩擦系数f&#39;和凝聚力C&#39;的分布类型对重力坝抗
教学中我们应时刻树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完善教材的意识,要克服对教材、教参、考研员及专家的依赖,实事求是,勇于思考,勇于创新。把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教学实践相联系,
文化与科学是相辅相成的,地方文化更是能够作为一种科学教学资源。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尝试渗透地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提高科学学习效率。
从小到大,我都喜欢吃橘子。有一次,家里的橘子发霉了,颜色变成了青紫色,有的地方还呈现黑色。怎么会这样呢?我查找资料,了解到这是霉菌在作怪。可是为什么霉菌有机可乘呢?会不
针对MEMS层叠器件悬空结构划切的各种缺陷,提出了分段进给式切割方法,通过多次切割同一个划切槽,切割深度依次增加,直到切割深度大于悬梁厚度,有效减小悬空结构底部崩边和裂
通过岩芯构造缝的交切关系、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岩石声发射试验,并结合研究区的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对裂缝的形成期次进行分析.
【摘要】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是当前诗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审美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诗歌之美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因此,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之美,才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诗歌创作热情。  【关键词】诗歌教学;美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说:“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
普通的水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变成某种特殊的水.这些水有神奇的作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