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donal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的极大发展,信息传递、储存的手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还将继续发展。在过去赖以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即语言、文字之外,还为人类提供了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电磁波,人类由此可以通过录音、录像、电视、激光、光导纤维、电子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以及人造卫星来传递信息。这种新的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手段已深入了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无所不在,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经济生产与社会生活。
  教学手段历来是随着社会科技和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的。由于教育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社会功能,现代社会需要大规模地培养基础扎实、知识渊博、智力发达以及能迅速选取、处理、利用信息的现代化人才,这个任务单靠传统教学手段是难以完成的。新的任务必然需要有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与之相适应,这就是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的必然性和迫切性。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现阶段即指以电、光、形、声结合而成的记录、储存、传输和调节教育信息的教学手段。现阶段常用的有幻灯、录音、唱机、电影、电视、语言实验室等。这是一种在当今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以新型信息传递方式构成的新型教学手段。
  一、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是课堂容量小,学生一节课下来所接受的知识量小,而且由于形式单调,没有新意,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出现昏昏欲睡的现状,根本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谈不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是运用了录音、幻灯、电影、音乐、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话,那么教师就会表现出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效果之大是教师的一张嘴要表达的所不能企及的。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直观、更形象、效率更高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和极有效的途径。因为它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让学生获得了众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和实践需要。同时,它能通过电影、电视、录音等手段,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语言学习的楷模,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效率。
  二、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只要有兴趣,就会主动去学、去思考。假设我们运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一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一看栩栩如生的美的画面,欣赏品味一些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情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就会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景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 电影能活动、立体地再现课文的场景,通过视觉、听觉综合形象,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由于它能利用视、听综合形象将学生引入具体写作意境之中,所以它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发挥了主动精神,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能发现、提出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参与语文课堂教学,化静为动,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获取知识,在活跃的气氛中发展思维,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提高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模仿就是仿照一定的榜样做出类似动作和行为的过程,或者说照着样子做。模仿是学习写作的必由之路。巴老写了一个长篇,沈先生写了《边城》。他称他的小说为习作,并不完全是谦虚。有些小说是为了教创作课给学生做示范而写的。可见模仿是学习的心理需要,也是教学的必要手段。结合本班实际,在作文教学方面做了如下几种尝试:  一、写作的基本功训练。由于艺术班学生学习的特殊性,我认为要在文从字顺方面下大力气,然后才能尝试初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喜好之情绪也。它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先决条件和首要问题,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七年级是学生迅速发展的转型时期,他们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点都发生了变化,但还未完全脱离小学生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创造一个良好的培养兴趣的环境。本学期我从事七年级语文教学,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希望能通过兴趣教学发展学生智力,循序渐进地增强他
期刊
中国有句俗语:“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不是强调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而是说明了教师严格管理的重要性,因为“严”,所以才出“高徒”。作为教师,理所当然的要管理学生使其好好学习,但是由于科目的特殊性,教师在管理时也要注意一定分寸,我认为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做到适当有度。  什么是适当?什么是有度?不好说,我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我对“适当”“有度”的理解。  一、适度课堂管理  语文就
期刊
学习任何一科,只要有兴趣,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  一、课堂的导入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端既是学生的起点,又是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触发点.新课的导入要新颖,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堂学习状态,像吸铁
期刊
作文的优劣,涉及到许多方面,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往往是语言上的差距。同样一个题目,有的同学写得妙笔生花,熠熠生辉;而另一些同学写来则味同嚼蜡,毫无文采。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让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从“下里巴人”奔向“阳春白雪”,是萦绕在许多同学心中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方法似乎很多,各式各样刊物上的指导文章各显神通,又常常令这些同学无所适从。笔者以为,学会熟练、灵活地运
期刊
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如果“良药”不再“苦口”不是更受欢迎吗?如果“忠言”不再“逆耳”不是更容易被人接受吗?教育好每个学生更需要老师的智慧、经验和修养。师生相处难免会有磕磕碰碰,这一个个心结能否巧妙的解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管理育人的技巧。  上周一下午的语文课上,王老师气冲冲地走进办公室对我说:“你班的课我不上了,王冲在课堂上讲话,叫他在黑板上默写所学内容,竟然写的一团
期刊
教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的活动。师生互动的概念来源于“互动”。互动又称相互作用,是指人与人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是一个人的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过程。  “三疑三探”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要义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阶段的四个主要环节: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本文主要从设疑自
期刊
乳山市黄山路学校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双月一事”活动,即每两个月集中训练一种习惯,使之固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在每一个新习惯养成的同时,还要对上一种习惯进行巩固强化,以此循环往复,不断丰富完善,实现习惯养成的深层培养目标。  为增强习惯训练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校启动了专题研究,集结“双月一事”活动中的精华,开发了《好习惯,好人生》校本课程。整个课程分“守规、自省、节俭、关爱、劳动、感恩”六个专题,专题
期刊
初中阶段,每册语文课本都收入了大量的古诗词曲,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的环节为:朗读—理解—背诵—默写—运用,而中招考试中对此项内容的考察必不可少,纵观几年来的中考有关古诗词的命题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背诵默写,二是理解填空,三是名句欣赏。试题的总分一般设计为12分。相对中招语文试卷来说,这一块试题所占的分值不少。可是往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加强这块知识的学习与
期刊
提起课堂,我们的脑海中立刻会呈现出这样一组画面: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根教鞭、一张嘴讲众人听。而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一步步发展,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也不断完善。于是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令人耳目一新,在声、光、色、图的配合下,它直观、形象、生动,并且它常常会营造一种赏心悦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勾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运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