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疑自探”中的师生互动交流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_w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的活动。师生互动的概念来源于“互动”。互动又称相互作用,是指人与人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是一个人的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过程。
  “三疑三探”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要义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阶段的四个主要环节: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本文主要从设疑自探角度探究师生互动交流的方法。
  一、高中三疑三探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受现代哲学、社会学的影响,教育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师生互动在学生发展和教育中的意义。时至今日师生互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淘汰,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关注文本,还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增强课堂的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一种双边活动,其影响是双向的。
  二、语文三疑三探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前提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师的角色意识发生了转变,一种新型的师生交互式教学模式逐渐凸现出来。是否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是交互式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俗话说“听着学,只能记一天;看着学,只能记一周;做着学,能记住一辈子。”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的动与学生的动缺一不可。采取各种措施,从多种途径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和谐自然的师生关系历来是教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亲其师,信其道
  师生关系贵在和谐自然,建立互相理解、帮助的关系。这需要教师先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当他感到教师的真诚关心、教师接受他的看法、建议,他会主动亲近教师并表达他自己的想法,这是师生互动的前提。
  2.感其心,抒其怀
  互动方式不局限于语言上的互动,还可以有其他。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互动交流本的方式互动。有几名学生总是自觉地写文章写想法,然后我在本子上和他们交流。将我和学生的想法写在后面。让他们写下语文课堂上得失,语文老师需要改进的地方,语文学习中还存在的问题等,便于教师改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三、设疑自探环节师生互动的具体方法
  在实施三疑三探的过程中,实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的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深入进行理性的、有创造性的思考,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行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始终带着和学生互动的意识备课、走进课堂,定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在课堂实践中,我是如此操作的:
  1.朗读课文,标注疑难
  读书有疑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质疑是激发兴趣的催化剂。在学生读书的同时,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还会使学生的读书和思考融会贯通,慢慢形成边读书边思考的能力。在早自习的时候,学生通读课文,认真思考,仔细标注疑难点,进而提出自己的疑问。
  2.交流疑难,去粗取精
  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是从旁人那里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都可以归为这一类。说知是推理出来的知识。所以,在上课时,让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讨论疑难,提炼出三至五个有价值的问题,以便上课交流。
其他文献
上个世纪60年代左右,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基本上是围绕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双基”)展开的,在以后几十年时间里,“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成了语文教学中两大目标,在语文教与学中备受青睐。然而到了本世纪,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片面的理解新课标理念、强调素质,忽视知识传授,使得 “基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似乎不复存在。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2001年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有兴趣才会高高兴兴地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使遇到困难,也能自觉钻研,加以克服,并把它当成乐事来做,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  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期刊
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以及作文评分标准执行的情况,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学生的理性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正日渐受到重视和青睐。如果我们的作文不能就一些现象作一点理性的思考,没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是很难写出一篇出彩的佳作来的。  理性的思考、辩证的分析,应该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在议论性文章的写作中,时而能“进”,时而能“退”,时而能“转”,时而能“换”。就会让自己的文章有一点辩证的魅力。
期刊
作文一直是学生最头疼、最棘手的问题,而考场中作文分数的高低举足轻重。那么,在考场中如何提高作文分数呢?以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首先,字好分数高  在评卷的过程中,评卷老师首先看到的是字迹。俗话说:字是文章皮。我经常跟学生开玩笑说:“字如人脸,漂亮者赏心悦目,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作文也一样。”在考场中,要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切忌字迹潦草,碰到写错的字、词,用两横线划掉或用修改符号,将不要的
期刊
模仿就是仿照一定的榜样做出类似动作和行为的过程,或者说照着样子做。模仿是学习写作的必由之路。巴老写了一个长篇,沈先生写了《边城》。他称他的小说为习作,并不完全是谦虚。有些小说是为了教创作课给学生做示范而写的。可见模仿是学习的心理需要,也是教学的必要手段。结合本班实际,在作文教学方面做了如下几种尝试:  一、写作的基本功训练。由于艺术班学生学习的特殊性,我认为要在文从字顺方面下大力气,然后才能尝试初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喜好之情绪也。它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先决条件和首要问题,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七年级是学生迅速发展的转型时期,他们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点都发生了变化,但还未完全脱离小学生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创造一个良好的培养兴趣的环境。本学期我从事七年级语文教学,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希望能通过兴趣教学发展学生智力,循序渐进地增强他
期刊
中国有句俗语:“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不是强调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而是说明了教师严格管理的重要性,因为“严”,所以才出“高徒”。作为教师,理所当然的要管理学生使其好好学习,但是由于科目的特殊性,教师在管理时也要注意一定分寸,我认为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做到适当有度。  什么是适当?什么是有度?不好说,我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我对“适当”“有度”的理解。  一、适度课堂管理  语文就
期刊
学习任何一科,只要有兴趣,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  一、课堂的导入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端既是学生的起点,又是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触发点.新课的导入要新颖,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堂学习状态,像吸铁
期刊
作文的优劣,涉及到许多方面,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往往是语言上的差距。同样一个题目,有的同学写得妙笔生花,熠熠生辉;而另一些同学写来则味同嚼蜡,毫无文采。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让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从“下里巴人”奔向“阳春白雪”,是萦绕在许多同学心中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方法似乎很多,各式各样刊物上的指导文章各显神通,又常常令这些同学无所适从。笔者以为,学会熟练、灵活地运
期刊
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如果“良药”不再“苦口”不是更受欢迎吗?如果“忠言”不再“逆耳”不是更容易被人接受吗?教育好每个学生更需要老师的智慧、经验和修养。师生相处难免会有磕磕碰碰,这一个个心结能否巧妙的解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管理育人的技巧。  上周一下午的语文课上,王老师气冲冲地走进办公室对我说:“你班的课我不上了,王冲在课堂上讲话,叫他在黑板上默写所学内容,竟然写的一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