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平安”幸福门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巴山脉深处,奉节县平安乡关门山。
  “通车了!通车了!”
  2019年1月22日上午11点,伴随着礼炮声与乡亲们的欢呼声,十多辆小汽车顺着在陡峭山坡上凿出的蜿蜒公路,缓缓开上新落成的关门山大桥。
  深山峡谷间,梅溪河水上,关门山大桥如同一条飞虹,讓天堑变通途。
  “看到屋,走到哭。”自古以来,平安乡桃树、长坪、向子3个村与平安乡场镇被关门山下的梅溪河隔离开,村民若要到位于平安乡场镇的乡政府办事,需先绕道巫溪县和云阳县。“单边就要走四五个小时!”平安乡向子村贫困户胡宗品说,虽然家和平安乡场镇只隔一条河,但他却不敢去场镇务工,“路上都把精力耗光了,哪还有力气干活”。
  如今,胡宗品走路到平安乡场镇,来回只需要1个多小时。
  关门山大桥的通车,只是平安乡近些年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党的脱贫攻坚好政策,为山高坡陡、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建设极其滞后的平安乡,打开了通往平安幸福的大门。
  “那水啊,甜滋滋的”
  家住平安乡天台村10组的张盛行,回忆起第一次从家中水龙头接到深井水时的情景,满脸都是幸福:“那水啊,甜滋滋的!”
  这个场景,出现在2018年7月的一天下午。
  在此之前,张盛行每天都要穿过山林间崎岖的小路,往返3次去附近的堰塘挑水吃。
  若遇到降水量不足、堰塘蓄水不够时,张盛行只能挑着水桶步行近10公里到梅溪河取水,来回至少半天。
  无论是堰塘水还是河水,都充满泥沙和腥味。
  若问平安乡为何如此缺水?那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词——“溶洞”。
  对于许多人来说,“溶洞”是一个景点,但对平安乡的人来说,却是一个摆脱不掉的困境。
  平安乡全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多,水渗透快。再加上平安乡海拔高,唯一一条地表河梅溪河,与平安乡有近500米的高度差。
  张盛行在平安乡已经生活了59年。在他的记忆里,因为缺水,平安乡无法种水稻、水果,只能种土豆、红薯当主粮,“白米饭几乎只有过年才吃得上”。
  “缺水,产业没法搞,工程也没法开展。”重庆市政府驻四川办事处信息调研处处长、平安乡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龚平告诉记者,2017年,市政府办公厅扶贫集团将解决平安乡缺水问题放在了脱贫攻坚工作首位。
  人可数天无食,不可一日无水。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在入驻后的半年时间内,便为平安乡大半居民解决了饮水困难问题,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累计投资上千万元,共新建集中供水工程项目70个,整修旧病塘23处,新建水源工程蓄水设施8处。
  曾经缺水的“平安槽”,如今实现全乡饮水“户户通”。
  张盛行掰着手指头开心地说:“有水后,去年我们家养了十多头大肥猪,再加上其他收入,挣了好几万元。”
  除供水外,平安乡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在近年得到全面提速。截至目前,平安乡已建成公路140公里,实现“村村通、组组畅、户户有便道”;全乡所有行政村和社区4G网络和光纤覆盖率达到100%。
  “因为你,我们才有了新生活”
  “作为一个干部,能帮助村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觉得很满足了。”
  说这话的人是平安乡党委组织委员罗德军。他今年35岁,自2009年在平安乡双店村当“村官”开始,他便再未离开过平安乡。
  3年前,罗德军在走访平安乡平安社区情况时,发现社区贫困户王忠田和妻子杨明群竟然还住在一间四壁坑洼、屋顶漏光的土房中。
  当时,年过六旬的王忠田已瘫痪多年,和他同龄的妻子除了料理家务,还种了几亩蔬菜,以维持两人生活。
  罗德军看到这样的状况心酸不已。经过反复询问,罗德军才知道,王忠田一家五口人,儿子王孝奎和儿媳带着不足学龄的孩子在外地打工。
  罗德军打电话给王孝奎,希望他能回来一段时间给家里建新房,但王孝奎的回复却让罗德军陷入更深的无奈:“我们在外打工,没钱经常回家呀!”
  挂掉电话,看着王忠田和杨明群无奈的眼神,罗德军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让老两口住上新房。
  为此,罗德军帮助王忠田申请各项补助政策,帮忙选址、请工人、买材料,甚至为他担保借款。2018年9月,新房落成,罗德军帮着两位老人搬进了新居。
  2018年12月,王孝奎回家过年。看到罗德军来探访,他感激地说:“谢谢你,罗大哥!因为你,我们一家才有了新生活。”
  几年来,罗德军每周都坚持去看望王忠田,并帮他整理房间、做农活,给他宣传帮扶政策、办理医保专项补助。后来,罗德军还帮助王孝奎在平安乡找了一份清洁工工作。由此一来,王忠田一家每月固定收入有2000多元。
  为保证帮扶全覆盖,近年来,平安乡遵循奉节县制定的“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原则,对全乡7016户贫困群众按组分片包干到人,221名县乡干部、48名医生结对帮扶贫困户731户。
  “现在的日子,以前不敢想”
  雨后初晴,家住平安乡文昌村9组的李永菊正坐在家门前的小凳上整理才挖回来的鱼腥草。谈起如今的美好生活,她笑得合不拢嘴。
  “我在珍西(重庆珍西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班,一天80元,一年能赚上万元。”李永菊笑道。
  但在3年前,李永菊还只能在家种土豆,且土豆仅够自家食用。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全靠丈夫在外打工,一年不过两三万元。
  “有了产业的带动,才能把扶贫工作做扎实。”龚平郑重地说。
  李永菊所在的珍西公司以“公司 合作社 示范基地 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将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相结合,通过流转土地600余亩,解决了平安乡上百农户及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近些年,平安乡先后引进了包括珍西公司在内的24家企业,年营业总收入达1.2亿元。
  2019年,平安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646元。
  “现在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去年,得益于政策补贴,李永菊家建了新砖房,大女儿也在奉节县城找到了工作。李永菊说,丈夫明年也打算在家门口找一份工作,这样家里就能再多养几头大肥猪,搞点小产业。
  目前,平安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6个,1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与41家企业实现利益联结,农户入股分红约为32万元。全乡实现了主导产业100%覆盖贫困村,产业项目100%覆盖贫困户,利益联结100%覆盖贫困户,集体经济100%覆盖村集体“四个100%”,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48%。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拟援引《老王》一文,提示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达成赞美人物形象的共识以外,还应使学生从中体味出作者蕴藉于文本中的大爱情怀。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程资源;文本挖掘;课例分析;  语文是基础教育众多学科中最具特殊性的一门学科。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
摘要:疫情防控背景下,超星“学习通”为各高校实现“停课不停学”的教学目标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更有效地应用“学习通”进行线上教学,还是需要各高校教师进一步研究。拟以廊坊师范学院《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为例,从课前准备、在线建课、直播讲课、课后回顾等几个角度来介绍教师使用“学习通”进行线上“翻转课堂”教学的经验。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线上教学;“翻转课堂”;超星“学习通”  20
摘要:《滕王阁序》的注释对理解文章有很大帮助,但是个别之处却值得商榷。文章拟对“王将军之武库”一句的课下注释从句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加以论述,以期使之更准确,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关键词:文言注释;句式;意义  《滕王阁序》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名篇,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这篇文章词采华美,用典较多,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课文注释较为细致,对难于理解的句子都做了解释,对学生理解文章有很大帮
眼前的这棵细叶榕,像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在跟我近距离接触,我们似乎能够听得到彼此的心跳。它并不高大,也不强壮,只有那嫩绿的新叶在春风春雨中茁壮成长。说它像老人,是因为树上垂着一条条苍老的细根,黝黑的,经历了岁月的磨炼直伸下来。虽然绝大部分最终没有垂到地面就已经衰老,成了树上的一道风景,甚至有人嘲笑着把它们打成了一个个死结,然而,我惊喜地看见,每一条根竟然都有刚发出的条儿,嫩黄色,那么执著与坚强,仿佛
日前,一条题为“最小15岁,80后、90后已成植发主力军”的视频在网络上广为传播。视频中,上海华山医院的医生说,现在治疗脱发的人群主要是80后、90后,他们成为植发主力军。  视频中医生的说法,引起了网络上众多年轻人对自己脱发状况的焦虑。  精神压力是脱发第一危险因素  1992年出生的张灿是北京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的一名博士生。4年前,他由吉林大学保送到北京大学硕博连读。  理论物理、量子规范场论、
探究性阅读是解决教师和学生深度解读文本的一个较为有效的途径。但是,要想更好地实现语文学科人文和工具两大特性统一的教学,还需进一步思考文本在工具性范畴的现实意义。过去教师带领学生探究问题最深刻的程度就是主题探究、道理感悟、人性剖析。这些基本处于语文学科人文性范畴,很少有教师去思考文本中积极影响学生生活或生存的现实意义。虽然每一篇作品都是“过去时”了,但它仍具备强大的现实意义,深入研究后会发现,文本的
“啊!”……  一声恐怖的尖叫打破了中午教室的静寂,紧接着又是一阵阵女生撕心裂肺的尖叫声,连平时胆子最大的男生也流露出害怕的神情,其他男生只有“抱头鼠窜”了。  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他们,一个女生声音颤抖地说:“这……这……这里有一只蜂!”一瞬间,全班都骚动起来,班干部冲上讲台大喊着:“安静,安静!坐好。”  “这是一只马蜂!蜇人非常疼的!”一个从农村来的孩子观察了一阵,声音颤抖地说。  同学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使学生受到启发,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深刻挖掘到文章的内里,这比学生“盲人摸象”更有实际效果。而且,不同的提问方式,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会让学生多角度地进行认知,文章变得更具立体性,成为一个可以供学生观赏的美的空间。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循序的诱导式提问以及环环相扣的追问,可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教学效果的评判,利于教师补缺拾漏。基于此,本文从亚里士多德的“思维从对问题
从阅读经验的角度看,面对同一文本,一个只有一般阅读能力的人和一个有丰富阅读积累的人,由于他们“期待视野”的不同,阅读结果会有很大不同。如:一个孩子看了《伊索寓言》,只觉得很有意思而已,而文学泰斗钱钟书先生却能读出“另一种人生意义”(引自《写在人生边上》)。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
记叙文是高中学生最熟悉的一种文体,而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高中学生所写的记叙文要么是平铺直叙、单调乏味,要么胡编乱造、缺乏感情,显得简单、肤浅,味同嚼蜡。这样的作文,在阅卷的时候自然是“泯然众矣”,很难得到令人期待的分数。  那么,一篇优秀的能令评阅者眼前一亮的记叙文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我们可以参考一下2013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的标准:  记叙文一类卷70—63分,要求有巧妙而机智的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