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例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dingmanz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外围血细胞形态检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6月进行血细胞形态检验的患者1500例,对其外周血细胞形态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1500例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中,1150例为形态异常和350例形态正常。形态异常中白血病35例,有3例血液根系结果正常,其假阴性为8.6%;形态正常中有40例血液分析结果异常,其假阳性为11.42%。结论:外周血细胞形态是一种能简单、快捷、准确检验患者病情的方法,在临床诊断治疗中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血细胞;光学显微镜;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外周学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类。通过外周血细胞检验能够准确的判断患者病情,并做出正确的治疗[1];是临床血液检验的一项重要项目,对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我院将外周血细胞形态进行检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5月—2013年6月就诊并进行血细胞形态检验的患者中选取1500例。男性790例,女性760例,年龄20岁--75岁;平均(44.2±4.1)岁。所有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比较等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症状均表现为血常规异常、肝脾淋巴结肿大、发热、乏力等。1500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过程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检验方法
  抽取患者静脉血液1—2ml,EDTA—k2抗凝,并制作有头体尾分布良好的的血片2张。采用BC5800血球计数仪对EDTA—K2抗凝血标进行血常规检查分析。将用BSAO瑞特染色后的血片置于光学显微镜油镜下于尾部开始观察全片,同时在血片染色良好体尾部计数100个白细胞。
  1.3观察指标
  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形态,并间接计数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有无血液寄生虫[2]。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
  2结果
  2.1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分析
  1500例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中,1150例为形态异常和350例形态正常。形态异常中白血病35例,有3例血液根系结果正常,其假阴性为8.6%;形态正常中有40例血液分析结果异常,其假阳性为11.4%。如下表1。
  表1 1500例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分析表(例;%)
  2.2 细胞异常分析
  1187例细胞异常形态分析。如下表2。
  表2 异常细胞形态分析(例;%)
  3结论
  血液分析仪为临床检验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但不能准确提供血细胞形态改变信息[2]。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能够准确提供血细胞的形态改变信息,是临床诊断血液疾病的重要检查之一[3]。运用血细胞仪进行细胞形态检验,可以提高血液检验的工作效率,但仪器内在缺陷和细胞形态的多变性,使细胞分析仪在检验过程中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4]。
  1500例患者中有35例诊断为白血病,粒细胞中核、红细胞、血小板形态异常;3例血液根系结果正常,外周血细胞形态观察有幼稚细胞,病态造血,诊断为M2b,其临床表现为骨痛及不明原因乏力,通过体检观察到肿大肝脾淋巴结,其他如血常规分析、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观察细胞形态能了解是否存在核仁、胞质着色、染色质粗细、细胞核形状等形态。如仪器提示部分异常,是受到抗生素和干扰素影响从而导致血细胞数量减少的影响,而外周血形态未观察到形态异常,只观察到三系数量在减少。通过观察白细胞中增多血片,发现有中毒颗粒、再生性左移、幼稚细胞、核溶解、空泡变性、单核细胞、嗜碱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可导致中毒、出血、急性化脓性感染;抵抗力下降、严重感染是白细胞退行性核左移导致的。而核右移是因为出现巨幼贫或长期使用抗代谢药物治疗。过敏反应、皮肤病、寄生虫感染、白血病则是由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引起,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则多见于铅中毒或白血病。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感染主要表现为单核细胞增多。临床对血液疾病进行诊断时,为增强对其形态的识别,应在检查骨髓象时对细胞形态进行检验,以相互对照观察,提高准确性[5]。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血小板异常的比例为15.4%,其中血小板增加比例为1.9%,血小板减少比例为13.5%。手工计数时显示血小板数目均超过100×109/L,且形态正常,各油镜中平均视野均超过20个,常发生于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抽血不顺及抗凝剂使用不当等。血小板的真性减少者明显可见血小板为蛇形,且大小不均,常见于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脾亢、干扰素过度使用及ITP者。而血小板水平升高的患者,表现血小板形态正常,多见于川崎病、细菌性感染及CML患者中。由于血小板所具有的粘附特性且容易聚集等,导致血球计数仪成为最不稳定的一种判定指标,如有血小板对报警产生干扰,则需进一步对形态进行观察,并进行间接计数。如有提示血小板增多、减少或异常的标本,在经图片观察及人工复检之后再公布诊断结果,以避免误诊,进一步提高诊断结果准确性[6]。
  总之,随着环境污染、抗生素滥用、食品安全问题等的发生,血液病的发生率持续上升;此外血球计数仪被广泛应用,人工阅片情况越来越少,最终导致血液病误诊率日益增高。外周血细胞由骨髓释放,该细胞的检验方法简便,血细胞形态便于掌握,有利于临床医师阅片,能清除了解血细胞数量和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能有效降低血液相关疾病的误诊率,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秀红,关莉莉.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80-181.
  [2]张大凤.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对诊断早期血液系统疾病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0):66-67.
  [3]王建中.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诊断的发展趋势[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5):389-392.
  [4]Usi Sukorini,Tri Ratnaningsih,Diannisa Ikarumi等.The effect of excessive disodium 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Na2EDTA) anticoagulant concentration on leukocytes profile in peripheral blood examination[J].Medical Journal of Indonesia,2013,16(3).
  [5]于红梅,汤冬静,刘晨等.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重要性[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2,23(6):88,90.
  [6]郑凤娇,龚燕红.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与诊断的意义[J].医学综述,2013,19(1):141-14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脓毒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35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均给予CBP治疗。结果:成功治愈26例,占74.29%;死亡9例,占25.71%;患者治疗后的各项实验室指标均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P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脓毒血症;连续性;血液净化  Abstract:objective inv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2年9月份——2014年5月份接诊12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中,利用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凝血功能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中有的患者梗死行管血流分级为Ⅲ级,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具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长托宁与阿托品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情况。方法:以我院急诊科抢救的20例患者为分析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救治经过。其中11例患者接受长托宁联合氯解磷定治疗,为观察组;另外9例患者接受阿托品联合氯解磷定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次数少,症状消失时间短,ChE恢复时间短及平均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
期刊
10月20日《新京报》报道,北京积水潭烧伤科医师“@烧伤超人阿宝”发微博,悬赏10万元挑战中医能否“诊脉验孕”,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师杨桢迎战。挑战内容:中医脉诊妊娠与否,随机盲法测试,准确率超80%为胜。  杨桢接受挑战后称,希望这只是他与阿宝两人间的较量,不要升级为中西医之间的斗争。杨桢的这个美好愿望让人敬佩,但中西医之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拿“把脉验孕”来说,阿宝不是第一个质疑的西医,而杨桢也明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影像学测量评价经骶椎前间隙轴向融合术的术后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经骶前间隙轴向融合术的患者32例,在1、6、12个月进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前凸角、椎间孔高度以及观察患者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椎间隙高度、椎间前凸角、椎间孔高度测量值术前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与6、12个月测量值有显著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穿孔处置管治疗医源性结肠穿孔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013年我院腹腔镜下结肠穿孔处置管治疗医源性结肠穿孔的临床资料,其中诊断性结肠镜检结肠穿孔12例,治疗性结肠镜检结肠穿孔6例。结果: 本组16例均经腹腔镜结肠穿孔处置管治愈,2例结肠穿孔破口较大中转开腹近端造瘘,术后未发生肠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置管治疗医源性结肠穿孔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性别差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效能量表、圣乔治呼吸问卷及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对206例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性患者自我效能及3个维度(呼吸症状管理、情绪及体力活动)、SGR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男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MRC级别的男性患者在自我效能及SGRQ得分间无显著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拉帕替尼联合帕比司他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乳腺癌细胞系SK-BR3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拉帕替尼和(或)帕比司他作用72h,MTT法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sub-G1期细胞的比例,Western blot观察磷酸化H2A.X的含量以及PARP的水平。结果:随着拉帕替尼和帕比司他剂量的增加,各自单药及联合使用对SK-BR3细胞的生长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长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及治疗效果。方法: 38例次长期导管行血液透析继发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患者,均应用抗生素封管和全身用药。 结果:38例次导管相关血行感染中,治愈36例,反复感染2例,给予拔管后继续静脉抗感染治愈。结论:糖尿病患者相比非糖尿病患者易于感染,抗生素封管加全身用药对长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血液透析,长期导管,感染  Abstract:Objec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手术室的9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手术室护理服务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优质护理后中度、重度焦虑的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与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