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助推经济绿色转型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融的本质在于正确处理金融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已提升至"五位一体"支柱之一的国家战略高度,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迫切需要绿色金融体系的鼎力支持。只有将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提升至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创新,才能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发挥最大化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绿色金融创新
  1金融与生态文明建设
  1.1绿色金融的由来
  2O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环境、生态、人口等问题日趋严重。全球学术界、各国政府和社团组织开始认真反思传統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问题,积极寻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在此背景下,国际金融界开始探讨如何发挥金融业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绿色金融理念应运而生。
  绿色金融又称为“可持续金融”,主要指从环保角度重新调整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管理政策和业务流程,实现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进而实现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本质在于正确处理金融业自身发展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广义的绿色金融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是将潜在的环境影响纳入金融机构的投融资决策行为,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是金融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所指的是第一方面的含义。
  1.2绿色金融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广义上来说包含了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人居和生态资本体系等;涵盖了经济、政策、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涉及政府、企业、社会的各个方面。
  随着社会的进步,金融业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日渐密切。一方面,经济增长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需要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的投融资业务会直接、间接地影响环境,但环境问题反过来也要影响金融业的发展,这种相互影响分为负面效应和正面效应两个方面。负面效应即是金融服务面临的环境风险,从直接风险来看,金融机构作为消费者,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有可能因不注重能耗,或直接对经营场所造成污染而产生一些环境费用或遭受环保部门的处罚,造成负债或资产损失。因此金融机构在能源使用、处理报废或淘汰的办公用品等方面要符合环境法规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此外,涉及保险业的金融机构对与环境相关的索赔也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从间接风险来看,主要是指金融机构由于不良贷款或投资行为不当引起的环境经济损失。其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贷风险,当银行贷款客户的业务受减排成本的影响或环境规章变化影响时,信贷风险就会间接产生。虽然银行不对污染直接负责,但却面临经济损失的后果;二是法律风险,如果不遵守环境法规,银行会与其他公司一样,面临法律风险;三是声誉风险,如果借款或融资的客户行为破坏或污染了环境,则提供贷款或融资的金融机构的声誉则会遭受一定的损失。正面效应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节约使用能源和环境友好型产品,以及物质的循环利用可减少运营成本;二是金融机构使由于环境问题引发的客户贷款风险最小化;三是环境风险的存在扩大了金融机构经营的产品范围。
  许多事实已经表明,不良环境行为与金融风险密切相关,环境行为与经济效益是正相关的,正确的环境行为会给股东的利益带来积极的效应,而投资中的环境问题则会影响投资收益的实现,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在投资决策时首先应考虑环境因素,正确对待金融资本流动对环境和生态产业结构的影响,将环保意识体现在经营业务中,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提高防范和化解不良信贷招致的环境风险的能力,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经济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反过来又是金融业赖以繁荣的基石。
  2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当今世界,绿色金融正在成为全球范围内金融业最具活力的发展领域,是世界经济危机之后金融业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必然选择,代表着国际金融发展的新方向,也是全球经济发展新动力的主要来源。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虽已然逐步渗透到金融行业,但由于法律制度、技术标准、考核机制等外部条件不完备,管理体系、授信机制等内部流程不成熟,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主动加快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步伐,是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之举。
  从国际经验来看,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至少需要国家、金融机构与环保部门的通力合作,德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就是一个典型。在我国,构建正向激励机制是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关键,这需要政府、监管部门、金融业及相关行业和社会个人的共同努力,促使这一金融杠杆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地方政府应把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放在与改善投资环境同等重要的位置,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建立领导和协调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银企共赢的政务环境。 2.从人民银行的角度来看,应继续发挥中央银行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传导和窗口指导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推进绿色信贷机制的建设,严格限制对污染企业的贷款,对污染企业的融资需求实行一票否决制;加大对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和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搭建好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企业三者之间的对接平台,在落实好金融宏观调控政策中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金融的互动发展。
  从金融业的角度看,各级金融机构应秉持绿色金融理念和社会责任要求,不仅自身要切实践行“绿色”、“生态”的经营、发展理念,建设“节能高效化”的金融机构,还应积极创新业务品种,拓宽业务范围,推进“绿色银行”、“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金融创新实践,在有效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运用资金、产品服务等杠杆工具和手段,积极将生态理念、生态效益标准引入各种经济行为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提升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   3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金融杠杆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合理调节不同环境、不同经济、不同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把经济运行合理有效地控制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范围之内,而且对过去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修正。
  3.1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绿色金融创新要求金融机构积极研发与推广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金融产品,这是目前金融行业迫切需要突破的重点问题。我国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创新和开发绿色金融产品。
  在转型经济国家得到广泛应用的国家环保基金对我国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国家环保基金重点支持国家循环经济项目、环境保护项目的发展和执行,以及国家相关监管和信息系统的建设等,因此,它可以在一国的循环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国外,其资金来源主要为环境税、国家拨款、外国和国际组织的环保赠款和贷款、商业银行投资等各种资金。由于我国尚未出台环境税,目前可将与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相关的税种中的税款,按一定的比例专款专用,并根据“政府引导、市场参与、专家管理、规范运作”的原则,吸引各种资金进入,建立国家环保基金,加大对全国发展循环经济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投资。我国应尝试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债券流动性强,筹资量大,效率高,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可以吸收相对稳定的中长期资金,这些资金再以贷款的方式投入到社会效益较好,但需要动用大量资金的环保项目和生态工程项目中。对于经济效益好的环保企业则可以允许他们发行企业债券,以满足他们对资金的需求。
  3.2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渠道
  3.2.1搭建政府、银行、企业对接的平台
  中央银行应努力为政府、银行、企业搭建对接的平台,推动信贷产品、金融服务与产业的对接,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对符合条件的環保企业和项目,通过发行企业债、短期融资券等债务融资工具来筹集发展资金,鼓励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和社会资金加大对环保、节约资源项目的资金投入,推动低碳金融、绿色信贷全方位运行。
  3.2.2创建绿色政策银行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联邦德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生态银行,1991年波兰成立了环保银行,重点资助促进环境保护的投资项目。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完善金融体系,应建立专门的绿色银行,为环保产业及其环保项目提供融资服务,这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3.2.3强化证券市场改革,便利绿色融资
  国家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环保板块,提供给从事环保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企业和组织上市融资。同时,其他一级市场板块也应加强绿色监管的力度,企业上市审核内容中应该包含有环境保护因素的考虑,对于不符合国家或地方环境保护法规的企业应该禁止予以上市。
  3.2.4引进外国资本直接投资于国内绿色产业
  对外商投资于我国的环保产业,应在税收、土地、贷款、投资、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进出口方面给予优惠,应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并购、BOT等方式到中国来进行绿色投资。
  4结束语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枢纽,生态文明建设,自然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由于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经济增长模式已成为全球共识,所以绿色金融体系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郑良芳:构建绿色金融的思考与建议.武汉金融[J],2016(7)
  [2]薛成容: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自觉实践绿色金融.福建金融[J],2016(9).
  [3]周纪昌:国外金融与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金融理论与实践[J].2015(6).
  作者简介:
  尤琳敏身份证号码:41282919******204X。
其他文献
摘 要: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进入大调整大重组大变革时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能源供需等格局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出现新特征,全球治理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呈现一些趋势性变化。  关键词: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重建  一、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一)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深刻调整  发达国家再次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被迫率先进行大规模的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调整,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期刊
摘 要: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也逐渐呈现在我们眼前,并在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内部建立站稳脚跟。目前来看,我们国家的企业数目众多,企业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比起发达国家还是在着差距。特别是内部控制在中小企业中表现出的系统的不完善、制度的严重缺陷以及对经营风险防范的忽视等问题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分析国内企业内部控制会计问题,找出应对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
摘 要:为了加速我国绿色产业发展,补充绿色产业发展短板,推动供给侧改革,当前发展绿色金融已是迫在眉睫。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应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和"僵尸企业"引发金融风险的关注力度,并积极拓展绿色金融市场体系,还应加快建立绿色金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关键词:绿色金融,经济转型  一、循环经济的产业转型需要面向市场的金融支持  1.循环经济的技术推动与金融支持  循环经济倡导的3R (reduce
期刊
摘 要:全球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遭到了历史罕见的巨大冲击。世界经济的各种力量对比开始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但是此次危机并没有根本改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的"一超多强"的世界经济格局。清醒地认识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国发展环境,正视中国经济发展的软肋,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不断深化全方位的改革,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世界经济格局;中国开放;
期刊
摘 要:为研究农户风险偏好对其入股意愿的影响,本文利用常州市武进区426个农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户主文化程度越高,购买保险种类越多,土地经营权入股意愿更强。  关键词:农户,风险偏好,土地经营权,入股决策,Logit模型  1 引言  自2015年3月20日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在中国农村地区出现了农户以土
期刊
摘要:任何战略需要行到实现,项目是实现战略的行动。石油装备制造两个战略方向:一是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实现产业化;二是质量、成本、时间上优化生产过程和管理体系。这两个方向属于发展和变革,具有项目属性,需要项目管理。制造业根据产品不同,可以同时存在MTS、ATO、MTO等制造方式。企业需要根据业务内容、商业模式、项目类型、组织状态和人员基础,结合项目管理体系标准和专家经验,量身定制适合企业的项目管理
期刊
摘 要:酒店是我国经济发展下酒店运行管理的重要项目之一,高效、科学的的酒店,不仅能够促进酒店进一步的发展,更能够帮助酒店节约各项成本,增长经济收益。现如今市场经济大发展的环境下,酒店管理需要克服更严酷的社会挑战,不断的改革创新从而获得更长久的发展。本文将着重研究当前酒店管理中所存在的各种现象与问题,深入分析酒店管理中的市场营销策略。  关键词: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策略探究  引 言:21世纪是个经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市场环境也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我国经济主导力量的国有企业也走上了制度改革的道路,作为企业的关键——绩效,也在发生着质的改变,本文,我们从我国国有企业20年来的三次制度变迁下的制度情况入手,对国有企业绩效问题进行分析认识,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为我国国企的改革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国企 制度变迁 绩效问题  引言  国企一直是
期刊
摘要:CRH380D型动车组是BST公司基于CRH1型动车组的基础上最新研发的动车组,在运用过程中经常发生制动相关通讯故障。本文通过对故障案例的分析,采用分析气路图、故障现象等方式判断此类故障的共性问题。  关键词:动车组;制动故障;制动试验  一、故障现象  CRH380D动车组在做制动试验时,IDU报出“安全制动故障(6951)”,采取断00车43-F20、43-F21、26-F10、26-F
期刊
摘 要:财务管控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部分,尤其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存在工程项目多、施工地点分散、项目财务人员实行委派制度的特点,导致项目财务人员管理分散,执行企业财务制度的力度不一,效果不明显,很难达到预期的财务管控效能。本文通过对目前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控普遍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剖析,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控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控;建议  一、引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