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的不多为什么还胖呢?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mi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朋友常常苦恼:我吃的并不多为什么还胖呢?其中的缘由有如下的可能。
  (1)不了解每天能量摄入的标准。上世纪60-70年代,我国成人每天能量的摄入量平均为1700大卡,现在是3000多大卡,几乎超了一倍。日本基本是1900-2100大卡。
  (2)记不住自己所吃的全部食物。曾经有这样的试验,在一个房间安装摄像头,参试者可以在这个房间自由地获取食物。一天后请参试者报出自己都吃了什么东西,结果所有的人都没有报全,报出的都比实际吃的少。
  (3)进餐时间不合理。全天的总量是不多,但晚餐吃得多。管理我们胃肠的是一对神经,叫做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白天值班,副交感神经夜晚值班。副交感就倾向于储存,所以吃同样的食物,能量也是相同的,在白天利用的比较多,而到了晚上就储存的多,久而久之人就胖了。这种情况在营养学上叫做“夜食综合症”。
  (4)吃大量的坚果、瓜子。很多人喜欢吃瓜子、花生、核桃、松子、榛子等这些硬果类食物,岂不知这些坚果和种子其成分的一半左右是脂肪,能量极高,如果在晚饭后吃,更容易胖人。
  (5)烹调油太多。有人说“我不吃肥肉,只吃素油,可以避免肥胖。”实质上是一种误解,植物油比同等重量的肥肉所含的脂肪要多。
  (6)喝酒太多。酒是产生高热量的饮料,1克酒精能产7千卡热量,仅次于脂肪产的热量。一瓶啤酒产的生热量相当于4两米饭产生的热量。
其他文献
典型案例  晓斌中考成绩非常出色,被一所重点高中录取了。爸爸很高兴,奖励他一部苹果智能手机,哪知他却成了手机控。  晓斌下载了大量歌曲和小游戏,整天戴着耳塞,跟家人交流越来越少。一有闲暇,他就不停地用手机刷屏或者打游戏;晚上看书做作业时也要玩手机,就连上个厕所也把手机带在身边。  本来,晓斌就是个较内向的孩子,平时不太与他人交流。自从有了手机,就更不愿意和人当面交往了。  更严重的后果是,晓斌的学
你管住嘴了吗?  减肥原理很简单,就是控制热量摄入,增加热量消耗。其实就是少吃多动。有的人甚至运动后胃口大开,这除与剧烈运动使血糖大幅波动有关,更重要的是在运动后有种“补偿”的心理,“我今天为减肥付出了这么多,多吃一点没问题”,这一吃就易超出所消耗的热量。不以为然的“小饮小食”其实热量很高,如一罐可乐热量相当于走路23分钟消耗的热量,两片比萨相当于骑自行车65分钟消耗的热量。运动少、稍不注意吃到这
介绍了采用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新型锅炉,其关键部件包括蜂窝陶瓷蓄热体、实现分级燃烧和炉内烟气再循环的燃烧器及四通高频切换阀.详述了其工作原理及过程,探讨了开发该锅炉
在治疗肿瘤时,常有患者或家属有这样的疑问。“医生,需要忌口吗?”、“医生,是不是鸡不能吃?”、“医生,我是不是不能喝牛奶?”、“医生,他们说不能吃人参,你怎么叫我吃呢?”为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林丽珠就肿瘤患者非常关心的饮食问题进行了解答。  “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还有力气去治病么?”林丽珠说。肿瘤患者是应适当忌口,但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吃,“过分燥热或寒凉的食物不吃,鸡、鸡蛋
止胃痛→胡椒粉  因食用生冷食物或饮食不规律所致的胃腹冷痛、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症,可取胡椒5克,研成细末,加入红糖适量,用温开水冲服,或取胡椒粉3克,放入洗净的猪肚中,炖服。  【专家点评】 胡椒性味辛热,有小毒,能温中下气、消痰解毒,常用于治疗阴寒引起的疾病,对寒引起的胃痛有一定的止痛作用,而对热引起的胃痛效果甚微,如有痔疮、疖肿的患者就不适合吃胡椒。另外,取大枣7枚(去核),每个里面放白胡椒
对1995~2008年间发表的有关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传染性疾病的影响的研究予以综述。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中以洪涝灾害、暖冬、高温干旱对传染性疾病的影响最为明显,文中分
期刊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通过传统耕作(CK)、隔行深松(T1)和行行深松(T2)研究耕作方式对春玉米根系空间分布与地上部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与CK相比,T1、T2处理根总
你知道吗?当你出现糟糕的情绪,除了疾病、体质、生活或工作上的压力等因素外,其实,缺乏维生素也可能会是导致情绪不好的罪魁祸首。其实,除了天生性格和外界刺激外,人体缺乏维生素也可能是导致情绪不好的罪魁祸首。  ?誅脾气暴躁——缺维生素B1  维生素B1被称为精神性维生素,它对神经组织和精神状态有一定影响。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B1,就可能会变得脾气暴躁、喜怒无常。  所以,平时不要总吃细粮,调剂着吃点粗粮
从文化角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是目前学术界的一大热点,但是,在笔者有限的阅读范围之内,却较少发现以深入发掘文化意象为关注角度探讨20 世纪中国文学的专著与论文,因此,本论文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