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酸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一种新的胃肠癌标志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fox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改进的放免测定方法重新评估了血浆酸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对胃肠癌的临床价值。70.0%的食管癌、64.4%的胃癌、85.2%的大肠癌、79.4%的肝癌和60.0%的胰胆癌患者血浆GST-π浓度高于正常值上限。随胃癌的发展,血浆GST-π浓度逐渐升高。复发性大肠癌较原发性大肠癌患者血浆GST-π浓度高。手术切除大肠癌后血浆GST-π见迅速下降。结果提示:血标本的处理必须严格,血浆GST-π对胃肠癌的诊断和临床过程的监测有一定的帮助。

其他文献
本文建立了胶囊微量法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用1μCi(37KBq)14C-尿素,胶囊给药。在收集5,10,15,20,25,30,45,60分钟呼气检测的基础上建立了以14CO2呼出高峰期(25分钟),直接以dpm/mmol CO2表示的检测方法,并以Hp细菌学培养及病理组织学作为金标准对比。共检测39例病人,Hp阳性20例,Hp阴性19例,结果显示胶囊微
经创新技术提取、纯化制备幽门螺杆菌(HP)特异性尿素酶抗原,经免疫印渍法分析证实该抗原保持了极好的抗原性。首次在国内成功地研制了商品化、标准化诊断试剂盒,用于ELISA法血清抗HP尿素酶抗体检测(IgG)。经已知的阳性标本与阴性标本检验,符合率100%。1675例病例检测,与胃镜活检取材的细菌培养、组织染色方法对照,敏感性98%、特异性96%,阳性预测值98%,阴性预测值96%。本试剂盒可广泛用于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采用D0-7蛋白单克隆抗体及微波加热处理方法,对17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将其结果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多元相关统计学分析。同时采用Cox模型生存危险比率分析方法,对111例有5年临床随访的病人进行生存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p53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分化及临床分期没有显著关系,但p53阳性表达病人的临床预后差于不表达的病人(P<0.05),特别是临床Ⅱ期
以肝癌单抗HAb18、HAb25为载体,以131I、阿霉素(ADM)为弹头,应用间接交联及氯胺T法,制备出肝癌双弹头组合单抗免疫导向结合物131I-HAb18-ADM/131I-HAb25-ADM,其标记率为49.8%,比放射性为6.88×104Bq/μg,免疫结合率为42.5%。细胞毒实验结果显示双弹头组合单抗结合物杀伤力显著强于单弹头单抗体结合物(P<0.05)。荷肝癌裸鼠导向治疗实验,168
将小鼠肿瘤坏死因子(mTNF)cDNA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MNSM构建MNSM-SV40-mTNF,用小鼠白蛋白增强子/启动子Alb e/p元件置换MNSM-SV40-mTNF中SV40启动子构建成MNSM-Alb e/p-mTNF。构建物经脂质体转染法引入包装细胞PA137中制备重组病毒,在Polybrene存在条件下感染小鼠肿瘤细胞,经RNA和TNF活性分析证明Alb e/p可驱动TNF基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