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探究

来源 :学生之友·创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xt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问是教师组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有效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为了发挥提问的价值,我尝试在多种原则的指导下,采取多种策略。在本文中,将结合自身的经验,就提问原则和提问策略做出详细说明。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提问原则;提问策略
  众所周知,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使他们在问题的驱动下逐步探索新的知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有价值的知识内容,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问题的实现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很难保证提问的有效性。特别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意提问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失去思维的积极性,得不偿失。针对这种情况,本人在组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严格遵循适度性、创新性和层次性的原则,采取多种策略提问,使学生在有效问题的驱使下积极思考。
  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原则
  1.适度地提出问题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发挥提问的价值,必须遵循适度性原则,否则将出现过犹不及的问题。这里的适度包括两个意思,一是适当的数量,一是合适的质量。所谓适当的量,是指教师能根据课文内容有约束地提出问题,而非自始至终提问。因为当问题提出频度过高的时候,学生会有较少的时间自主思考,甚至他们的独立思考会受到时间的限制。此外,学生因为缺乏足够的思考时间,他们所思考的内容很难通过表面渗透到本质中,从而影响了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所谓合适的质量,是指在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与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密切相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同时了解课文内容,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实现一定的发展。基于此,在组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会把握阅读文本的重难点,或易错点、易混淆点等,为学生适度地提出问题。
  以《孙权劝学》为例,分析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展现了大量的古代称谓,这些内容因为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较为久远,学生在较为陌生的情况下,无法建立对其深刻的理解,进影响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所以,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将古代称谓作为了教学的一个难点,并以此为切入点,向学生提出问题:“卿”“孤”是什么意思呢?有哪些同学可以为我们就这些称谓进行表演呢?在这样的问题驱使下,学生会调动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在不同角色的体验中,对这些称谓进行生动的诠释,以此在猜测、演绎的结合下,加深对称谓的理解,扫清文本阅读的障碍。
  2.创新性地提出问题
  新课程改革倡导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施不能局限于教科书和课堂,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发挥课外资源的作用,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學时间往往是有限的。然而,教师通过创新性的提问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是超乎想象的。因此,在组织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立足于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借助多样途径,如课外书、网络资源等,拓展教学资源,创造性地向学生提问,使学生在自由想象、自由探究的过程中真正成为思考的主体,并在问题思考解决中,实现有效发展。
  以《背影》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利用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有着深沉爱的父亲形象。在阅读的过程中,作者对父亲送“我”坐火车,翻过月台买橘子的画面,描写得很感人。该离别场景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深有体会的。在读到这一段描写的时候,远离父母的学生潸然泪下。当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积极情感的时候,我顺势讲述了自己第一次出远门上大学,父母背着行李送我到车站的故事。在我的故事讲述下,不少学生产生了表达欲望,于是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当看着父母的背影越来越远的时候,心理有何感受呢?在这样的问题驱使下,学生会结合亲身经历,对父爱、母爱进行谈论。如此教学的实施,不仅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还实现了文本主题的深化,有利于学生实现情感的升华。
  3.层次性地提出问题
  新课程改革倡导每个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发展。受认知能力、学习兴趣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这使得他们在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往往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统一地提出问题,导致部分学习不足的学生无法对超出能力范围内的问题进行思考,备受打击。面对这种情况,在新时期,我把学生作为参与课堂提问活动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情况,分层次地提出不同的问题,以满足各层级学生的思维需求。
  以《苏州园林》为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苏州园林景象。在引导是品析苏州园林之美的过程中,我向学生提出了如此问题:(1)在文章中,作者说,苏州园林有一个特点,无论观赏者站在什么角度,都可以看到一幅完整的画。那么,我们可以在这篇文章中找出几幅画呢?这些画是一样的吗?其有什么不同的呢?它们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呢?(2)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想,相信有很多学生也浏览过故宫,调动你们的经验,将故宫与苏州园林做对比,分析它们的美有什么不同呢?第一个问题密切联系文本,大部分学生可以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探寻到问题的答案,同时建立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而第二个问题,则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优生和部分中等生进行回答,从而在对比分析中,深刻地认知苏州园林的特点,并掌握南北方的建筑风格的差异,提升认知水平。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策略
  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我在组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会采取这样的策略向学生提问。
  1.抓住文本关键设计问题
  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关键内容。所以,在组织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以课文中的重点内容为教学目标,对问题进行科学的设计,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深刻地理解文本内涵,提高阅读水平。具体地,我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通常会以课文的要点为依据,为学生设计主要问题,引发学生有效思考。   以《社戏》为例,这篇文章的主题密切联系文本,且作为文本的引子存在。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将文章主题作为切入点,为学生设计主问题:什么是社戏呢?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仅仅是在描述社戏吗?鲁迅先生在社戏中寄予了怎样的情感呢?在如此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会由浅入深地开展对文本内容的探索,从而在循序渐进中,掌握文本内容,把握文本情感。
  2.立足学生兴趣设计问题
  作为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当学生对阅读的课文有强烈的兴趣时,他们会主动参与到文本分析活动中,并从浅层到深层地探析课文内容。当学生对文本阅读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讲得再栩栩如生,他们的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因此,在组织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问题,用问题深化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探寻问题。
  以《壶口瀑布》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初,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播放了壶口瀑布的画面。湍急的水流,浩荡的气势一经展现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建立了对壶口瀑布的感性认知,同时对壶口瀑布产生一观究竟的兴趣。以此为基础,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眼前所看到的壶口瀑布和作者笔下描述的是一样的吗?作者笔下的壶口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从而使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走进文本,积极探究。
  3.结合学生发展设计问题
  学生的发展是教师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毫无疑问的。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外,还必须促进其思维能力、想象力等方面的发展。问题是思维和想象的起点,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在组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会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實现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秋词》为例,这是一首古诗词。因为古诗词的书写年代距离今天较为久远,而且,诗人一般利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其中。对于生活经历有限和抽象思维能力不发达的初中生来说,古诗词仿佛是他们学习语文的一座大山,很那建立对诗词内容的深刻理解。就算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建立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却很难深入到诗词中,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进而影响对古诗词内容的深刻理解。面对此情况,我在组织这首诗教学的时候,从展现意境的语句入手,为学生设计具有发展性的问题。具体地,我围绕“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一句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曾经也学过很多古诗词,有不少古诗词展现了诗人悲凉的情感,你们可以连想起哪些呢?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点呢?如此描写有什么好处呢?有没有其他的和此古诗作者一样用“赞秋”来展现情感的呢?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可以调动其已有的知识储备,对所学过的与“秋”有关的古诗词进行搜集和整理,以此实现视野的开拓。而且,在如此搜集诗句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积累下,通过诗句体会其中的意境,从意境中感知到诗人蕴含其中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古诗词的理解,同时实现自我情感的发展。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在适度性、创新性、层次性等原则的指导下,以文本关键、学生兴趣等为指导,有效设计课堂问题,提出问题,借助问题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含义的理解,同时获得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淑茹.引导之法 贵在善问——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方式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31-32.
  [2]李艳.高阶思维培育视角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8.
  [3]王璐璐.“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探究[D].青岛大学,2017.
  [4]吴燕明.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1):164.
其他文献
摘 要:新时代的到来,让教师们看到了学生培养的多样需求,促使教师对自身教学进行了改革,结合学生的需要,对学生进行了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获得知识学习的技能,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由此,我们对中职英语教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有效推进策略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新时代;有效推进策略  中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英语学习意识,不能有效建立英语思维,形成英
期刊
摘 要: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指学生自主甄别史料的真实价值,通过史料分析去证明某个历史现象、得出历史结论的分析能力,便于学生利用史料去探究历史中的人、事、物。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积极培养与优化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切实改善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本文将从引导学生自主搜集、甄别史料;引导学生自主考证、解读史料;引导学生自主推理、论证史料三个角度来分析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如何培养与
期刊
摘 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习作能力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指标,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习作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要善于发现习作教学存在的影响习作教学效率提升的问题,借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并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能力,对此,笔者分别从以仿写为抓手、踧踖说写结合以及重视读写并进三方面围绕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习
期刊
一、引言  阅读课作为初中英语十分重要的课型,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阅读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课例说明  1.课例背景  本课例是2019年3月在洪湖市双语实验学校举办的2019年洪湖市初中英语中考备考会的一节公开课,由笔者执教。本节课时长是40分钟,教学材料选自人教版Goforit!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Section B (2a-2d)部分。  2.教学
期刊
摘 要:当下,教育进行着不断的发展,各学科教师的教學策略则需要进行一定的更新,以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使学生能够接受到高质量的教学。数学是小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小学数学教师自然需要深入探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数学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基于此,本文将谈一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同胞们提供有效地借鉴。  关键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的基础是文字,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受到教师的特别重视。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识字和语言组织的敏感期,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中具有关键意义,小学生只有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得到较好的学习成果,才有能力进行后续的语文学习,才能为今后学习更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以新课改为研究背景,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提出改进建议,希望可以帮助更多小学语文教师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关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小学阶段的各学科也有了教学策略上的转变。我们教师们都在积极地探寻不同的、新颖的教学策略,一起能提升实际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笔者就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教学  从传统的小学教学环境来看,小学数学教学往往拘泥于形式,课堂的教学往往比较无趣。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致不高,课堂效率比较低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高中地理教学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缺乏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导致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十分低下。另外,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研究新形势下多样化的思维和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有效教学  
期刊
摘 要:当下,教育进行着不断的改革,人们对教师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不能仅仅关注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还应该将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纳入自己教学范畴,使所教班级的学生能够获得全面发展。英语是小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英语教师自然需要关注全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注重对班级上的学困生的教学,使学困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英语教育,让学困生能够获得转化,英语学习水平更高。基于此,本
期刊
摘 要:近年来,语文学科的地位一直处于上升的阶段,而且颇有以语文为重的意味。这不仅是因为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更是因为它有着较强的德育功能,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性培养有重要的影响。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重要渠道,也能够有效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小学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起始阶段,如何在小学阶段就帮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写作水平,就成了广大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