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种子苹果酸处理对幼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来源 :种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qie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种子处理是农业生产上应用的一项重要描施。根据处理目的和方法不同,可以有许多方面的作用,诸如打破休眠、防止病虫害、提供肥料等。种子处理还可以解决生产上某些特殊问题,如用含铁化合物浸种可以减少或根除大豆缺绿症,硝酸钾浸种可增强抗寒性等。采用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处理种子,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广阔研究领域,激素研究和应用已处于这一 Introduction Seed processing is an important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epending on the purpose and method of treatment, there are many aspects that can be used, such as breaking dormancy, preventing pests and diseases, providing fertilizers and more. Seed treatment can also solve some special problems in production, such as seed soaking with iron compounds can reduce or eliminate the lack of green soybean, potassium nitrate soaking can enhance the cold resistance and so on. The use of physi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s to treat seeds is a vast area of ​​research in the ascendant, where hormon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are already at this
其他文献
背景:孔源性或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后发生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临床主要的致盲性眼部疾病之一,尤其是视网膜复位手术后,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PVR的主要病理过程可以解释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等的迁移与增殖造成对视网膜的牵拉是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玻璃体手术对增殖条索的解除并不能阻止增殖的再次发生,所以,非手术方法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成为现在的研究方向。丹参单体是一种传统
摘 要:《夏天的鞋子》是川端康成一系列掌上小说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个短篇。本文试着结合新感觉派、达达主义等背景和川端康成的作品精神,理解小说所要传达的思想。试着通过“主题化”与“非主题化”的手法分析出小说的主体,通过意识流手法解答小说中的时间矛盾。在明确以少女为小说主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少女所象征的自由意义,从而理解川端康成笔下所描绘的自由世界。  关键词:主题化;非主题化;少女;意识流;自由  [
摘 要:《浮士德》被誉为西方现代人的圣经。主角浮士德在不断追求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中所展现出来的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被总结为“浮士德精神”,其深刻体现了现代人的特征。与此同时,浮士德在面对重重难题所展示的怀疑和批判精神也是以理性、启蒙为基础的现代性精神的核心要义。  关键词:浮士德;现代性;人格困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
摘 要:长久以来,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以其特别的叙事技巧、情节设置和其背后隐藏的深远意义,吸引着文学批评家的注意力。本文从家庭、爱情和社会三个方面探究爱米丽悲剧后的真实原因,并发现传统与社会才是爱米丽悲剧后的主要推手,并希望能借此来警示我们自己的社会。  关键词: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悲剧成因;福克纳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副主教克洛德一直是虚伪、阴险的代表,但实际上他的人物形象具有“善”与“恶”的双重性,幼年苦读、青年时期父母双亡、长期禁欲的人生是无比悲惨的,但克罗德却依旧保持着怜悯、谦逊的“善”的一面,然而在宗教的压迫与毒害下,克羅德逐渐走向阴沉卑劣的“恶”的一面。随着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的出现,点燃了他内心对于幸福的渴望,但他对于爱丝梅拉达的追求却是灵魂堕入地狱的源头,本篇文章意
摘 要:安吉拉·卡特的《与狼为伴》通过对传统社会中女性被动和新时代下女性主动的对比,批判了父权制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状,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女性他者和男性自我的固定模式,以此来颠覆传统社会人们对女性和男性固定特质的认知,从而建构女性主体意识。  关键词:安吉拉·卡特;与狼为伴;女性主体;建构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0
摘 要:欧·亨利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是世界文学史上与俄国的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齐名的短篇小说大师。本文将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出发,选取其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和《最后一片叶子》中的两个人物:善良乐观的德拉和大无畏牺牲的贝尔曼,来分析他们在不同的伦理环境中的伦理身份及伦理选择,探索欧·亨利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伦理教诲意义,并反思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欧·亨利;文学伦理学;伦理身份;伦理
摘 要:《萌芽》是法国自然主义小说家爱弥尔·左拉创作的第一部描写矿工的“社会史”小说。其中艾蒂安是罢工运动的灵魂人物,是一个优缺点并存、有血有肉的成长中的早期无产阶级形象,他的行踪成为故事的主线。通过梳理艾蒂安作为工人领袖种种不成熟的表现,亦可窥知左拉创作中的自然主义倾向。  关键词:《萌芽》;左拉;艾蒂安;自然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
摘 要: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呈现了一个技术统治的未来世界,发达的物质文明似乎消解了社会矛盾,但冰冷的人际与机械化的生活却唱出极权的悲歌。因而,如何突破“单向度”,警惕技术异化并重构个体自由,成为“现代性”值得反思的一面。  关键词:《美丽新世界》;现代性批判;单向度;主体重构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02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鹿苑》中的存在主义“荒谬”与“焦虑”主题,“自由”与“选择”主题,指出梅勒的伦理思想中的存在主义倾向。通过主人公艾特尔与瑟吉厄斯对尊严的不同选择,《鹿苑》向读者指出:良心与道德易被吞噬,人生意义由自由选择创造。  关键词:《鹿苑》;存在主义;自由选择;道德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02  美国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