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世纪 书写传奇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k9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何冬青先生,七洋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英伦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浩国盈丰开发公司董事长、何冬青基金会董事局主席。1982年获颁荣誉勳章,1984年获港督委任为非官守太平绅士、新界乡议局当然执行委员,1995年当选为葵涌及青衣区议会第一届主席、並连续三届获选担任香港区议会主席联会主席、同年任香港事务顾问,1997年香港回归後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成员。至於社团工作方面,何冬青先生更是一位积极而活跃的资深前辈。目前仍担任香港崇正总会会长、香港梅州联会永远荣誉顾问和首席永远名誉会长、旅港嘉应五属同乡会永远荣誉会长、香港嘉应商会永远名誉会长等公职。
  何冬青——一个为客家人所熟知的名字,祖籍广东梅州,1949年隻身闯荡香港。他的创业之路从出版业到教育业再到餐饮业,可谓轻舟过山,顺利架接,路路畅通,无往不利。享有“出版业的明星”、“教育界的翘楚”、“饮食业的钜子”等美誉。
  何冬青——一个客家人的灵魂形象,刻录在他的人生轨跡上。
  让中国人扬眉吐气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路走来,何冬青先生历经了香港的变迁以及祖国大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着中国人从受尽他国的欺凌,到傲立在世界的东方,扬眉吐气,何冬青先生的内心十分自豪。“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综合国力的空前强大,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成就、中国的崛起、中国的未来,这是身为中华儿女感到最自豪的事情。”“最想看到的是两岸和平,祖国早日和平统一。”何冬青先生一颗拳拳赤子之心,溢於言表,这个美好的愿望,道出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心声,满腔的爱国情怀,是何冬青先生最真实的写照。
  在祖国一步步走向独立富强的史册上,记载着何冬青先生一段不可磨灭的爱国壮举:过去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英文是唯一的官方语言,港英政府所有的公文、契约、法庭审判以及会议发言,规定必须使用英文,绝大部分学校也是全英文授课。而作为中国人的母语国文——中文,卻没有立锥之地。何冬青先生愤慨地说:“生活在自己的国土上,可是主人卻是别人。在香港,中国人口佔着98%的比例,但是我们卻不能正常使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作为中国人,我们很难接受这样的现实。”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1968年,何冬青先生连同香港市政局议员黄梦花、香港政府华员会会长钱世年等爱国人士,发起成立香港中文教育促进会。“要让中文成为法定语言,就必须提升中文教育的地位,”何冬青先生说,经过两年的準备工作,1970年,“香港各界促成中文为法定语文联合工作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何冬青先生被推举为总幹事,负责联会具体工作。一场中文合法化的抗爭运动,在何冬青先生策划组织下号角齐呜、声势浩大地进行着。
  当时,直接参加这个爱国活动的民间团体、学校、工学联盟以及大专院校学生会等多达四百多个,而动员工作的人数更接近四千人次,看着香港居民情绪激昂,民族意识空前高涨,何冬青先生顿时信心百倍。这是香港最大规模的一场群众抗爭运动,受到了港英政府政治部的严密监视,何冬青先生等有志之士抵住压力,深入全港各区发动签名运动、举办研讨会,甚至远赴伦敦,向英国首相提交抗议书,並派代表前赴纽约,向联合国总部递交逾32万香港居民的签名表格。这场仿若一场战爭的爱国运动,历时4年,过程漫长而艰辛。但是联合工作委员会全体成员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凭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维护中华民族尊严的赤子情怀,使中文合法化的浪潮气势如虹。1974年,港英政府终於宣佈中文和英文在香港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中文合法化运动取得了胜利,捷报传来,何冬青先生难掩内心的激动,他忘情地说:“这是香港居民齐心协力的成果,我相信,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情繫中华,象徵祖国的明天定会更加美好。”
  中文合法化运动取得圆满成功,消除了官民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的隔阂和障碍,更加深了香港居民对中文母语的一种亲切感。1996年8月26日香港电台电视部制作播放的“九七透视”节目,对当年中文合法化运动的抗爭历程,作出详尽的专题报导,香港新闻媒体形容其为文化回归,亦为九七主权回归揭开了光辉的战幕。
  事业三部曲之一:领航印刷业
  生逢乱世,幼年的何冬青在抗日战火中成长,境况极其艰难。即使如此,他的父母依然坚持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信念,让他一直接受着良好的教育,用知识来充实着他的人生。抗日战爭期间,何冬青先後毕业於平远石正中学及江西寻邬师范,抗战胜利後进入广州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系,以优異的成绩获文学学士学位。
  1949年冬,何冬青先生隻身一人移居香港。初到異乡为異客,人地生疏,举步维艰。“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何冬青先生说,“越是艰难,越能磨砺一个人的意志,生活就是要千锤百炼、越挫越勇。”所谓人浮於世,何冬青先生幸运地受雇於一家印刷厂。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这两句话成了何冬青先生的行为準绳。工作的每一天,何冬青先生严於律己,不让时光虚度,从编校到出版,从会计到厂务管理,每一件事,何冬青先生都全情投入,希望做到最好。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的士兵。”因此,何冬青先生在技术、资金、人脈等方面準备充足後,集“天时、地利、人和”为一体,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从1953年起,“大中国印刷厂”、“中华文化事业公司”、“大道书局”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相继成立,享誉文化界,而何冬青先生众望所归,被推选为香港出版人发行人协会秘书长,在任长达15年之久,成为香港文化界一颗璀璨的明星。
  香港经济逐渐升温,何冬青先生的事业也正在如火如荼地急速发展。“做事业,不能只走单行道,有条件时要把握机遇求变、求存、求发展,可以避免把自己以及公司带进死胡同。”何冬青先生对企业营运,有他个人的独特见地,突显出其大将风范。
  事业三部曲之二:教育显身手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何冬青先生出生於书香门第,祖父辈都是知识分子。从小在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他深刻地感受到教育事业的重要和影响,目睹香港的社会风气日渐沉沦,每年出生的8万多小孩中两性比例接近平衡之际,早年读师范醉心教育的何冬青先生,清醒地意识到香港教育之中的某些缺失,他认为给女孩子们一个安宁的学习环境,有其必要和需求,遂於1966年秋季,毅然创办了静宜女子中学,吸引了众多家长的目光,入学女生络绎不绝。   何冬青先生驾轻就熟亲自主持校政,学校始终坚持的教育原则是:道德的培养。“女孩子最重要的阶段是在初中,”何冬青先生说,“所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需要加强品格教育,灌输她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教她们做事、做人的道理,在将来的生活中,成为社会、家庭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何冬青先生的一席话,道出了教育工作者的理想和使命,可谓言深而意远。
  本着教书育人的本质,加之严谨的办学态度,静宜女子中学校声誉日隆,深受家长、学生们的喜爱,1972年,迅速扩增为七间分校,学生人数多达7000餘人,跻身於香港十大独立中学之列。
  在教育事业上,何冬青先生一直以最大的努力,将光和热散发出来,照耀着千千万万的女学子们。1990年,因为香港政府全面实施九年免费教育,何冬青先生黯然将24年前一手创办的静宜女子中学全部结束,教育事业至此告一段落。
  “学校停办了,但教育理念不能停止。”何冬青先生对於教育事业情有独锺,1985年,何冬青先生第一次回到了阔别36年的老家平远,正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何冬青先生不禁热泪盈眶,感慨万千。看着家乡一天一个样,何冬青先生心里满是自豪。为了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何冬青先生成立了“何冬青基金会” 开展龙腾盛世系列工程,慷慨捐资兴建中、小学、青少年活动中心、道路桥樑、图书馆、展览馆和医院等公共设施,迄今为止捐建项目接近30项,捐献资金超过3200万元,善业遍佈平远城乡大地。
  事业三部曲之三:纵横餐饮界
  1984年,一家由香港人在深圳开办的新园酒店面临停业易手,何冬青先生有意收购接办前去考察,最终交易虽然未能成功,卻燃起了何冬青先生开办酒楼的念头。
  早在1979年,港英政府计划实施地方行政推行代议政制,何冬青先生获港督委任为谘询委员会委员,从此走向议政论政生涯,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建立和积聚了广泛的人脈关係。水到渠成之後,何冬青先生开设的第一间酒家——青叶海鲜酒家,於1985年正式开张营业,喜迎四方宾客。之後富东海鲜酒家,富泰海鲜酒家,富泽海鲜酒家,逸东海鲜酒家等相继开业。为了方便管理,何冬青先生成立了七洋发展有限公司饮食集团,将五间海鲜酒家纳入统一管理之中。
  作为梅州市第一批荣誉市民和梅州市第一批发展战略顾问,何冬青先生任重而道远。他说:“生命的意义在於奉献,没有什麽比看到祖国强大,社会和谐更让人振奋的事情了。”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何冬青先生每行走到一个领域,未曾刻意追求过什麽,但是总是能留下深深的足跡。历史记载了他的功绩,社会肯定了他的成就。何冬青先生爱国、爱港、爱乡的鲜明立场和形象,为客家人树立起了一面旗帜,在祖国发展的长河里,扬帆万里!
其他文献
古人云,为善最乐。善言善行。为善,是日复一日的平常,是危难之下的最美,是相濡以沫的陪伴。十年来,发生在中国民众身边的那一桩桩、一件件感动人们的活生生的事例,让社会大众看到了品质的光辉,见证了道德的能量。从小事践行真爱,其实感天动地,令人崇敬。  小善成就大爱 大义触动心灵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华儿女用行动诠释了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灾难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2
期刊
【人物简介】  吴柱邦先生,大邦发建筑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且任澳门顺德联谊总会永远主席、中国澳门元老网球会创会会长、澳门顺德龙江同乡联谊会创会会长、澳门桥牌协会会长、忠灵体育会会长、港澳联乐体育会永远会长、澳门粤协之友联谊会副理事长、《澳门日报》读者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澳门建筑置业商会理事、澳门厂商会监事、广东省政协历届委员联谊会理事、佛山市海外联谊会执行会长、世界顺德联谊总会名誉会长、广东南雄珠
期刊
December24,1897  亲爱的约翰:  聪明人说的话总能让我记得很牢。有位聪明人说得好,“教育涵盖了许多方面,但是他本身不教你任何一面。”这位聪明人向我们展示了一条真理:如果你不采取行动,世界上最实用、最美丽、最可行的哲学也无法行得通。  我一直相信,机会是靠机会得来的。再好的构想都有缺陷,即使是很普通的计划,但如果确实执行并且继续发展,都会比半途而废的好计划要好得多,因为前者会贯彻始终
期刊
邓献伦先生是享誉东莞凤岗的爱心企业家,他为人脚踏实地、勤奋智慧,富有经商头脑。年青时赴港发展,在货柜车修理、货柜运输业内做得如鱼得水,在赚得第一桶金后,于80年代反哺家乡,将各种先进的工程机械引入家乡,为优化家乡投资环境推山修路,为解决民生问题修建自来水厂,处处将家乡利益摆在首位,有着“在外赚得十元钱,要拿回八元回报家乡”的付出精神。目前,他在其所经营的蓄水量高达十万吨的东莞凤岗雁田自来水厂,传递
期刊
【人物简介】 黄超立先生,1982年毕业於香港理工学院(现为香港理工大学)生产工业工程专业。大学毕业之後,一直从事钟表行业工作,涉足该行业二十多年,有着丰富资深的行业经验,对钟表有自己的独特理念和见解。现任职於香港瑞时信製品有限公司,是该公司管理阶层的工程师,负责工程总开发等要职。  品牌钟表,如珠宝一般闪烁着无限光华,蕴藏着无限内涵,它们吸引着人们羡慕的眼光,让人们无比推崇。黄超立先生就是一个对
期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仁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於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借助於仁,中国传统文化顺利地实现了由上古向中古的转折;借助於仁,孔子之前数千年和孔子之後数千年的文化血脈得以沟通连接,而没有中绝断裂。  “仁”之意  仁,从人,从二,其意为两个人在一起,两个
期刊
【人物简介】 梁芙詠女士,铜紫荆星章、荣誉勳章获得者、香港观塘区议会民选议员、观塘城市督导委员会副主席、观塘区财务及行政委员会主席、观塘民联会理事长、九龙社团联会副会长、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选委会成员、珠海市第四届政协委员、第五/六届政协常委、观塘妇女联会主席、观塘儿童合唱团执行委员、珠海市海外妇女联谊会名誉会长。  梁芙詠女士用柔弱的双手,托起四十载的无私奉献。她的执著坚守,盛满慈爱与善意。她以
期刊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被聘为珠海市经济顾问  据悉,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被聘为珠海市经济顾问。据介绍,珠海市政府与香港中华总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加强在现代服务业、旅遊业及其它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珠海“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蔡冠深在致辞时表示,随着合作协议的签署,香港中华总商会将进一步发挥桥樑作用,鼓励和推动香港工商界参与横琴新区的开发建设。  胡润首发印度百富榜能源
期刊
在澳门,有一个名叫邢荣发的企业家学者,在用心用情、一点一滴地将澳门的历史和故事述说。他说自己并不想做学者,只想为澳门做点事,为关注澳门的人留下些什麽。  如果说,澳门是一个池塘,澳门的一切则是池塘里盛开的莲,它们开出红艳的花朵,芳香四溢,本无意争美,却惊了来澳看莲的人,令人流连。  邢荣发博士也是流连其间的人。在澳门,他生活得乐观而执著,他追求的是平和与淡定,心明如镜。静静守着澳门这一池素色荷莲,
期刊
浙商,一般指浙江籍的商人,实业家的集合。从古至今,浙江商人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之一。浙江商人的特徵如下: 捨得、和气、共赢、低调、敢闯,代表人物有: 沈万三、张忠谋、殷琪、董浩云等。每一种商人都体现出不同的精神文化,而浙商的精神则在於:  勤奋务实。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深情感叹:“与其它沿海省份的人相比,浙江人能吃苦的的确确”。沙漠玫瑰般的浙商象骆驼一样刻苦耐劳,百折不挠,万里行商,苦苦打拼。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