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再定位——兼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自贸区改革路径

来源 :现代经济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2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足于现阶段中国发展实际,以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基本逻辑,在深刻解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历史背景、现实逻辑、理论内涵及战略意义的基础上,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间的发展脉络以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定位进行剖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系统集成思维开拓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的新境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是驱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循环的改革试验田和有力抓手,也是国内发展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开放桥头堡和重要窗口,在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关键枢纽作用.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差别化探索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先行先试制度红利,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融入国家开放发展战略,用高水平开放实践助推国内外经济良性循环,共同驱动中国经济奔向高质量未来.
其他文献
从现代物流技术装备课程的现状出发,综合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开放性课题方法等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将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研究,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详细给出了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法的课题教学总体思路,然后利用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设计了三个开放性课题以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目标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和重要落脚点.通过与工匠精神的培育相结合,推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不仅有利于全面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将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新时代社会和企业对于高职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为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以“物流市场营销”课程的思政实践探索为例,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展示,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模式,为物流管理专业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以B2C模式出口电商企业物流模式为研究对象,针对出口电商的物流风险进行评估,通过分析B2C跨境电商平台中出口电商企业物流模式,对物流环节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进而采用AHP法为风险因素赋予权重,分析出口电商在物流过程中应重视的风险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控制建议.
大规模减税降费背景下,探索地方财政压力提升如何影响微观企业杠杆率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断点回归(RD)模型,实证评估财政压力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压力提升对企业杠杆率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平均而言处理组企业的杠杆率提高了大约1.2%.具体地,财政压力提高可能会降低企业避税意愿和经营绩效,从而促使企业增加杠杆率.而且,在那些经济越落后、技术发展水平越低、企业规模越小的地区以及那些活力较低的国有企业和僵尸企业中,这
不确定环境下,组织韧性的培育对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创业企业组织韧性的研究多聚焦于微观层面,分析创业者对企业组织能力形成的作用,缺乏宏观层面的整体视角.研究通过系统梳理组织韧性的研究脉络,发现创业生态系统是组织韧性培育不可缺少的系统级要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初步界定了“创业企业组织韧性”的概念,并对创业企业组织内外部冲击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了创业企业组织韧性的形成要素,并基于创业生态系统视角探讨了创业企业组织韧性培育路径;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思路与建议.研究对厘清组织韧性研究现状以及推
作为我国稀土产业链较为完整的省份之一,“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充分发挥稀土产业方面资源、冶炼分离和工业体系配套完善等优势,延伸拓展稀土产业链,与“十强”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山东稀土产业升级改造治理工作.随着我国稀土产业快速发展,山东省稀土产业面临众多机遇与挑战.本文着力从山东省稀土产业布局、产业链结构、发展趋势等几方面,重点分析稀土产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基于政府和企业部门互动关系的研究框架,使用2009-2019年的宏观数据和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就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对企业杠杆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的增加对企业杠杆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其影响程度在微观层面受到企业所有权性质、融资约束、内部资金充足度的影响,在宏观层面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这一债务主体结构的变化意味着杠杆结构的良性调整,有利于提升企业发展质量、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研究结论为正确认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推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进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供了经验证据.
基于知识流动视角,将组织批判性思维/创新开放度(知识获取)、知识整合能力(知识整合)、设计驱动型创新(知识利用)与企业创新绩效(知识成果)纳入同一研究框架,系统探究了设计驱动型创新的前因与功效.通过对江浙沪602名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问卷调查,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组织批判性思维、创新开放度均对设计驱动型创新产生正向影响;设计驱动型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且分别在组织批判性思维与企业创新绩效、创新开放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知识整合能力对组织批判性思维与设计驱动型创新、创新开放度与设计驱动
通过对美国、德国和中国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发展战略和实践模式进行分析,总结提炼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实现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施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根本目的,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进是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大数据资源、工厂物联网、智能机器人是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新要素,可以从产品、企业、产业等层面选择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推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