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体检过度或不足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52723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接受个体化防癌体检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不仅主动去医院接受防癌检查,有人还每年做一次PET/CT检查,认为PET/CT是“无创、全能”高端的防癌检查。与之相反的是,有人认为,自己单位每年都进行健康体检,就不用专门再做防癌体检了,把健康体检与防癌体检等同起来。
  体检过度,当心放射线伤害
  防癌体检的目的是让人们能早期发现自身不易察觉的癌症隐患,对癌症进行及时的筛检和预防,并不是对癌症进行诊断。因此,首先应选择一些创伤性小、容易操作,花费低的项目,以保证良好的性价比。很多人认为导管介入检查、活检等是有创检查,对身体伤害大,PET/CT是无创检查,对身体没有伤害。其实不然,在关于放射性暴露的危害研究中,有专家指出:PET/CT是具有高放射性的检查,即使是高龄人群,也只建议有适应症的人群检查。显然,每年做一次PET/CT检查是不合适的,可能增加远期患癌风险。此外,临床证实,X线、血管造影以及核素显像等也具有放射性损伤。因此,当应用这些检查时,患者应注意辐射问题,因为过量的辐射会增加远期癌症的风险。
  再如,拿钼靶检查来讲,这是影像检查中放射性最低的一项检查,也是一个较好的乳腺癌早诊手段,但对于年轻妇女,因为要考虑放射防护问题,医生并不主张每年都做。毕竟癌症的发生对于一般的年轻人群是个小概率事件,让绝大多数不可能罹患癌症的年轻人“陪”着作这些检查,承担远期癌症的风险,是对这些人权益的侵害。可见,重视防癌体检是正确的,但也需要考虑不能“过度”,否则,就会造成新的健康问题。
  健康体检,不能代替“防癌体检”
  有人认为,自己年年都进行健康体检,就不用专门做防癌体检了。其实,健康体检与防癌体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单做健康体检,对预防癌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临床上经常可见年年做健康体检,最终却患上癌症的例子。健康体检是为了发现身体上存在的健康问题,防癌体检则属于专业性的癌症筛查。健康体检虽然也能检查出一部分癌症早期患者,但由于检查手段的局限、医生的专业性、关注点的不同等原因,很容易出现“漏网之鱼”。以乳腺查体为例,要想进行乳腺癌的筛查,需要根据患者流行病学特征、结合其家族史、年龄等危险因素,通过综合手段进行筛查。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乳腺彩超和乳腺钼靶照相,高度可疑者进行乳腺核磁检查,应用这些精确度更高、更可靠的检查,可以发现早期的、很小的甚至是癌前的病变。
  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单位在健康体检中将“癌症标记物”检测赋予“防癌体检”的功能。其实,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种完全合格的能匹配上“癌症标记物”这个名称的标记物,它必须和影像等其他检查结合,才能综合分析其结果。单纯癌症标记物检查,早诊癌症的意义是很低的。此外,有的体检机构本身不具备开展低剂量螺旋CT、胃肠镜、钼靶检查等肿瘤基本早诊手段,显然也就达不到防癌体检的目的。
  当然,我们并非要求每个人年年都做防癌体检。但是,对癌症高危人群来讲,防癌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因为癌症发现的早、晚,将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和患者寿命的长短。
  防癌体检较为公认方法
  癌症早诊是个非常难的事情,其有效性及安全性需要较大规模和较长时间的验证。目前,唯一被确认可以降低肺癌死亡率(即可以提高早诊率)的方法是低剂量薄层胸部CT;确切的早诊大肠癌手段是定期的大便潜血检查及必要时的肠镜检查;早诊胃癌和食管癌的方法是基础胃镜检查;乳腺癌早诊方法是定期的超声加钼靶检查(红外线乳腺透视等检查对乳腺癌早诊无意义)。迄今为止,还没有确切证据证明,全身热成像检查等新手段,对癌症早诊有效。
  支招 癌症高危人群,如母亲或姐妹得过乳腺癌的人,家族性多发性息肉者,有白血病家族史的青少年,慢性肝炎患者,重度胃溃疡和萎缩性胃炎患者,EB病毒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等,应与专业的防癌体检医生联系,确定自身的防癌筛查计划、筛查方法和筛查频率,以确保发现已存在身体中的早期或可治愈期的癌症,降低癌症死亡率。
其他文献
氟喹诺酮类(又称“沙星”类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的广谱抗生素,最常用的包括环丙沙星、左氧沙星以及莫西沙星。该类药物可口服,也可静脉注射,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使用方便,是临床医生及广大患者喜欢选用的抗生素类药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广泛使用中可能出现肌腱炎和肌腱断裂等毒副作用。  最严厉警告:肌腱炎和肌腱断裂  肌腱炎和肌腱断裂是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中比较少见的不良
专家简介  王晓川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风湿免疫学组副组长,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委员。擅长各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免疫低下、过敏性疾病等小儿免疫疾病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周五下午  疑惑1:我们夫妻家族中从来没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孩子应该也不可能发生吧?  大部分已知的原发性免疫缺陷
近年来,著名演员侯耀文、古月、马季、高秀敏等知名人士,在人到中年时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事例屡屡见于报端,突发的英年早逝在引起人们唏嘘不已的同时,也引起了全社会对于“猝死”的关注。   据统计,中国心脏性猝死每年约55万人,相当于每天有1500到2000人发生猝死。其中,80%的心脏性猝死发生在医院外,发生心脏性猝死后幸存者不到2%。心脏性猝死的突发性会给病人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   四类人
温度改变淀粉类食物的吸收率,影响血糖变化  食物的温度,不仅仅影响口感,还会改变食物内部的组成,特别是花样繁多的主食,因主食富含淀粉,温度的改变会引起消化吸收的变化。  淀粉类食物的消化难度不仅与纤维含量有关,还与淀粉的糊化和老化程度,以及食物的硬度、粘度等有关。淀粉的糊化和老化均受到温度的影响。没有足够的温度,淀粉不能充分糊化,也就是“不熟”。熟了之后一旦降温,淀粉分子又会重新聚拢,向生的方向回
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重要组成成份,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被誉为“生命火种”、“机体稳定的中心元素”和“抗癌之王”。世界微量元素权威博士菲尔德说:“硒像一颗原子弹,量很小很小,作用和威慑力却很大很大,一旦被人们认识,将对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硒的功效很广泛,被认为是人体内抗氧化、防衰老、增强免疫力、抗癌的重要物质。  抗氧化 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该酶可以催化还原谷
大名鼎鼎的山药常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说它是有“亲和力”的中药不为过吧。这样的中药,如果能自己种自己吃,岂不美哉?不少读者、网友尝试栽种,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  谁能种出可以食用的山药  1号读者:家中花盆里的铁棍山药  胡希(江苏):这是我家花盆里种的铁棍山药,栽培至今3个月。  结果:还未完全长好,也没吃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2号网友:家种山药和它的“副产品”  微笑如此灿烂:家里种的山药枝条
脉管炎:好发于下肢,严重者疼痛剧烈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下简称脉管炎)是一种慢性、非化脓性、闭塞性的周围血管疾病,属于祖国医学之“脱疽”或“脱骨疽”范畴,好发于下肢,患者多为青壮年,特别是吸烟者多见。患病的肢体呈现一时性或持续性苍白、发绀、皮肤温度下降,常见并发症为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表现为小腿部的条索状或块状结节,并伴随疼痛。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间歇性跛行及雷诺现象,检查时可见足背动脉搏动减
眼睑炎和眼角糜烂是高龄老人常犯的毛病,我才七十八岁,却经常眼角糜烂渗水、眼屎成堆,两眼红肿、火辣疼痛。这病严重影响了生活,我十分苦恼,用过抗菌素眼药水、眼膏,效果都不好。  我喜欢喝茶,有一次喝着喝着突发奇想:听说绿茶漱口可以杀灭口腔里的病菌,那么用来擦眼睛是不是也会有清热消炎作用?于是,我把喝茶时第二次冲泡的茶液(此时比较浓)倒在干净的小杯中,每天两三次用消毒棉签蘸饱茶液,先在两眼上下眼皮接缝处
最新研究:防“鼠标手”,常做手指操  据调查,目前“鼠标手”发病人数明显增多。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每天长时间接触、使用电脑,人们每天重复着在键盘上打字和移动鼠标的动作,因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的活动,导致腕部肌肉或关节麻痹、肿胀、疼痛、痉挛。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做手指操,能降低“鼠标手”发生的风险。手指操具体包括以下几种:①十指交叉。坐在办公椅上,双手手掌相合,十指交叉相扣,进行抻拉、绞扭等手
TA的擅长  各类发热,四季感冒,失眠多梦,咳嗽气喘,胃癌腹胀,消化不良,腹泻便秘,头痛眩晕,汗出异常,男科病等疾病的诊治。  TA的文摘  治疗篇  夏日发热汗出,不必都喝凉茶  中医讲“壮火食气”,暑热炽盛最容易伤津耗气。夏季门诊中不少平素元气不足、气阴两亏的患者以发热、汗出、神疲乏力、头晕等就诊,我大抵以王氏或李氏清暑益气汤等治疗。有这些症状的朋友,可以购点西洋参、黄芪泡水代茶饮,平时可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