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接受个体化防癌体检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不仅主动去医院接受防癌检查,有人还每年做一次PET/CT检查,认为PET/CT是“无创、全能”高端的防癌检查。与之相反的是,有人认为,自己单位每年都进行健康体检,就不用专门再做防癌体检了,把健康体检与防癌体检等同起来。
体检过度,当心放射线伤害
防癌体检的目的是让人们能早期发现自身不易察觉的癌症隐患,对癌症进行及时的筛检和预防,并不是对癌症进行诊断。因此,首先应选择一些创伤性小、容易操作,花费低的项目,以保证良好的性价比。很多人认为导管介入检查、活检等是有创检查,对身体伤害大,PET/CT是无创检查,对身体没有伤害。其实不然,在关于放射性暴露的危害研究中,有专家指出:PET/CT是具有高放射性的检查,即使是高龄人群,也只建议有适应症的人群检查。显然,每年做一次PET/CT检查是不合适的,可能增加远期患癌风险。此外,临床证实,X线、血管造影以及核素显像等也具有放射性损伤。因此,当应用这些检查时,患者应注意辐射问题,因为过量的辐射会增加远期癌症的风险。
再如,拿钼靶检查来讲,这是影像检查中放射性最低的一项检查,也是一个较好的乳腺癌早诊手段,但对于年轻妇女,因为要考虑放射防护问题,医生并不主张每年都做。毕竟癌症的发生对于一般的年轻人群是个小概率事件,让绝大多数不可能罹患癌症的年轻人“陪”着作这些检查,承担远期癌症的风险,是对这些人权益的侵害。可见,重视防癌体检是正确的,但也需要考虑不能“过度”,否则,就会造成新的健康问题。
健康体检,不能代替“防癌体检”
有人认为,自己年年都进行健康体检,就不用专门做防癌体检了。其实,健康体检与防癌体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单做健康体检,对预防癌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临床上经常可见年年做健康体检,最终却患上癌症的例子。健康体检是为了发现身体上存在的健康问题,防癌体检则属于专业性的癌症筛查。健康体检虽然也能检查出一部分癌症早期患者,但由于检查手段的局限、医生的专业性、关注点的不同等原因,很容易出现“漏网之鱼”。以乳腺查体为例,要想进行乳腺癌的筛查,需要根据患者流行病学特征、结合其家族史、年龄等危险因素,通过综合手段进行筛查。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乳腺彩超和乳腺钼靶照相,高度可疑者进行乳腺核磁检查,应用这些精确度更高、更可靠的检查,可以发现早期的、很小的甚至是癌前的病变。
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单位在健康体检中将“癌症标记物”检测赋予“防癌体检”的功能。其实,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种完全合格的能匹配上“癌症标记物”这个名称的标记物,它必须和影像等其他检查结合,才能综合分析其结果。单纯癌症标记物检查,早诊癌症的意义是很低的。此外,有的体检机构本身不具备开展低剂量螺旋CT、胃肠镜、钼靶检查等肿瘤基本早诊手段,显然也就达不到防癌体检的目的。
当然,我们并非要求每个人年年都做防癌体检。但是,对癌症高危人群来讲,防癌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因为癌症发现的早、晚,将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和患者寿命的长短。
防癌体检较为公认方法
癌症早诊是个非常难的事情,其有效性及安全性需要较大规模和较长时间的验证。目前,唯一被确认可以降低肺癌死亡率(即可以提高早诊率)的方法是低剂量薄层胸部CT;确切的早诊大肠癌手段是定期的大便潜血检查及必要时的肠镜检查;早诊胃癌和食管癌的方法是基础胃镜检查;乳腺癌早诊方法是定期的超声加钼靶检查(红外线乳腺透视等检查对乳腺癌早诊无意义)。迄今为止,还没有确切证据证明,全身热成像检查等新手段,对癌症早诊有效。
支招 癌症高危人群,如母亲或姐妹得过乳腺癌的人,家族性多发性息肉者,有白血病家族史的青少年,慢性肝炎患者,重度胃溃疡和萎缩性胃炎患者,EB病毒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等,应与专业的防癌体检医生联系,确定自身的防癌筛查计划、筛查方法和筛查频率,以确保发现已存在身体中的早期或可治愈期的癌症,降低癌症死亡率。
体检过度,当心放射线伤害
防癌体检的目的是让人们能早期发现自身不易察觉的癌症隐患,对癌症进行及时的筛检和预防,并不是对癌症进行诊断。因此,首先应选择一些创伤性小、容易操作,花费低的项目,以保证良好的性价比。很多人认为导管介入检查、活检等是有创检查,对身体伤害大,PET/CT是无创检查,对身体没有伤害。其实不然,在关于放射性暴露的危害研究中,有专家指出:PET/CT是具有高放射性的检查,即使是高龄人群,也只建议有适应症的人群检查。显然,每年做一次PET/CT检查是不合适的,可能增加远期患癌风险。此外,临床证实,X线、血管造影以及核素显像等也具有放射性损伤。因此,当应用这些检查时,患者应注意辐射问题,因为过量的辐射会增加远期癌症的风险。
再如,拿钼靶检查来讲,这是影像检查中放射性最低的一项检查,也是一个较好的乳腺癌早诊手段,但对于年轻妇女,因为要考虑放射防护问题,医生并不主张每年都做。毕竟癌症的发生对于一般的年轻人群是个小概率事件,让绝大多数不可能罹患癌症的年轻人“陪”着作这些检查,承担远期癌症的风险,是对这些人权益的侵害。可见,重视防癌体检是正确的,但也需要考虑不能“过度”,否则,就会造成新的健康问题。
健康体检,不能代替“防癌体检”
有人认为,自己年年都进行健康体检,就不用专门做防癌体检了。其实,健康体检与防癌体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单做健康体检,对预防癌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临床上经常可见年年做健康体检,最终却患上癌症的例子。健康体检是为了发现身体上存在的健康问题,防癌体检则属于专业性的癌症筛查。健康体检虽然也能检查出一部分癌症早期患者,但由于检查手段的局限、医生的专业性、关注点的不同等原因,很容易出现“漏网之鱼”。以乳腺查体为例,要想进行乳腺癌的筛查,需要根据患者流行病学特征、结合其家族史、年龄等危险因素,通过综合手段进行筛查。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乳腺彩超和乳腺钼靶照相,高度可疑者进行乳腺核磁检查,应用这些精确度更高、更可靠的检查,可以发现早期的、很小的甚至是癌前的病变。
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单位在健康体检中将“癌症标记物”检测赋予“防癌体检”的功能。其实,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种完全合格的能匹配上“癌症标记物”这个名称的标记物,它必须和影像等其他检查结合,才能综合分析其结果。单纯癌症标记物检查,早诊癌症的意义是很低的。此外,有的体检机构本身不具备开展低剂量螺旋CT、胃肠镜、钼靶检查等肿瘤基本早诊手段,显然也就达不到防癌体检的目的。
当然,我们并非要求每个人年年都做防癌体检。但是,对癌症高危人群来讲,防癌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因为癌症发现的早、晚,将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和患者寿命的长短。
防癌体检较为公认方法
癌症早诊是个非常难的事情,其有效性及安全性需要较大规模和较长时间的验证。目前,唯一被确认可以降低肺癌死亡率(即可以提高早诊率)的方法是低剂量薄层胸部CT;确切的早诊大肠癌手段是定期的大便潜血检查及必要时的肠镜检查;早诊胃癌和食管癌的方法是基础胃镜检查;乳腺癌早诊方法是定期的超声加钼靶检查(红外线乳腺透视等检查对乳腺癌早诊无意义)。迄今为止,还没有确切证据证明,全身热成像检查等新手段,对癌症早诊有效。
支招 癌症高危人群,如母亲或姐妹得过乳腺癌的人,家族性多发性息肉者,有白血病家族史的青少年,慢性肝炎患者,重度胃溃疡和萎缩性胃炎患者,EB病毒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等,应与专业的防癌体检医生联系,确定自身的防癌筛查计划、筛查方法和筛查频率,以确保发现已存在身体中的早期或可治愈期的癌症,降低癌症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