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度改变淀粉类食物的吸收率,影响血糖变化
食物的温度,不仅仅影响口感,还会改变食物内部的组成,特别是花样繁多的主食,因主食富含淀粉,温度的改变会引起消化吸收的变化。
淀粉类食物的消化难度不仅与纤维含量有关,还与淀粉的糊化和老化程度,以及食物的硬度、粘度等有关。淀粉的糊化和老化均受到温度的影响。没有足够的温度,淀粉不能充分糊化,也就是“不熟”。熟了之后一旦降温,淀粉分子又会重新聚拢,向生的方向回归,发生粘度下降、硬度上升等变化,即所谓的“老化回生”。淀粉分子回生之后,会产生“抗性淀粉”,也就是不容易被人消化吸收的淀粉分子,只有进了大肠后才被微生物所发酵。
温热的食物除了易于消化之外,也有利于促进胃部的血液循环。温度明显低于体温的食物,特别是冰镇、冷冻的食物,会暂时收缩胃部血管,抑制局部血液循环,降低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蠕动速度。
有肥胖或糖尿病困扰的人,如果吃温热的食物,而且又是精白细软的,则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温度越高淀粉糊化度越也高,容易消化,会导致餐后血糖急剧上升,对控制血糖极为不利。不过,消化不良、胃肠不好、身体瘦弱者,本来消化液分泌少或消化酶活性较低,再用冷冻食物来冰镇自己的胃,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这种做法显然不明智。
温度改变脂肪类食物的吸收率,影响血脂变化
血液中游离脂肪酸的变化也与胰岛素的变化密切相关的。正常情况下,胰岛素除了能降低血糖外,还能抑制脂肪酸分解,促进甘油三酯合成。对于肥胖、血脂异常,以及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等的人而言,当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时,会引起餐后胰岛素水平过高,促进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的合成,同时血液中的脂肪酸又无法被及时有效地代谢氧化,从而造成餐后血脂升高。蛋糕、曲奇、蛋挞、肉粽、汤圆、糯米烧卖等诱人美食,由大量油脂和精白淀粉或白糖组合,为最佳“黄金搭档”,在油脂和碳水化合物的双重冲击下,血糖、血脂升高将更明显。
还有,食物温度对脂肪代谢的影响也值得关注。动物油脂在低温时以固态形式存在,加热时以液态形式存在。像肉粽、肉包子、肉饼、牛羊肉等食物,由于含饱和脂肪酸较高,其脂肪融化的温度高于体温。若趁热吃,融化状态下的脂肪有利于胃肠吸收。若凉后再吃,其脂肪呈固态,酯酶对脂肪的消化吸收速度会比较慢,不会使得餐后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过快。
温馨提示
每个人应根据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食物,品尝美食时也要注意合适的食物温度。如果胃肠消化功能强大,又是肥胖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者,建议食物放凉后再吃,只要“不冰牙”即可,以增加抗性淀粉,延缓餐后血糖和血脂上升,并改善肠道菌群,是有益无害的。如果消化能力特别差,又是很瘦弱的人,还是吃温食好,否则不容易消化,给消化道雪上加霜。当然,也不建议吃滚烫的食物,热腾腾的饭菜还是要吹一下,等下降到40℃左右不烫时再放进嘴里。否则,口腔、食道和胃黏膜就会被烫熟而变性,增加癌症风险。
食物的温度,不仅仅影响口感,还会改变食物内部的组成,特别是花样繁多的主食,因主食富含淀粉,温度的改变会引起消化吸收的变化。
淀粉类食物的消化难度不仅与纤维含量有关,还与淀粉的糊化和老化程度,以及食物的硬度、粘度等有关。淀粉的糊化和老化均受到温度的影响。没有足够的温度,淀粉不能充分糊化,也就是“不熟”。熟了之后一旦降温,淀粉分子又会重新聚拢,向生的方向回归,发生粘度下降、硬度上升等变化,即所谓的“老化回生”。淀粉分子回生之后,会产生“抗性淀粉”,也就是不容易被人消化吸收的淀粉分子,只有进了大肠后才被微生物所发酵。
温热的食物除了易于消化之外,也有利于促进胃部的血液循环。温度明显低于体温的食物,特别是冰镇、冷冻的食物,会暂时收缩胃部血管,抑制局部血液循环,降低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蠕动速度。
有肥胖或糖尿病困扰的人,如果吃温热的食物,而且又是精白细软的,则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温度越高淀粉糊化度越也高,容易消化,会导致餐后血糖急剧上升,对控制血糖极为不利。不过,消化不良、胃肠不好、身体瘦弱者,本来消化液分泌少或消化酶活性较低,再用冷冻食物来冰镇自己的胃,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这种做法显然不明智。
温度改变脂肪类食物的吸收率,影响血脂变化
血液中游离脂肪酸的变化也与胰岛素的变化密切相关的。正常情况下,胰岛素除了能降低血糖外,还能抑制脂肪酸分解,促进甘油三酯合成。对于肥胖、血脂异常,以及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等的人而言,当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时,会引起餐后胰岛素水平过高,促进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的合成,同时血液中的脂肪酸又无法被及时有效地代谢氧化,从而造成餐后血脂升高。蛋糕、曲奇、蛋挞、肉粽、汤圆、糯米烧卖等诱人美食,由大量油脂和精白淀粉或白糖组合,为最佳“黄金搭档”,在油脂和碳水化合物的双重冲击下,血糖、血脂升高将更明显。
还有,食物温度对脂肪代谢的影响也值得关注。动物油脂在低温时以固态形式存在,加热时以液态形式存在。像肉粽、肉包子、肉饼、牛羊肉等食物,由于含饱和脂肪酸较高,其脂肪融化的温度高于体温。若趁热吃,融化状态下的脂肪有利于胃肠吸收。若凉后再吃,其脂肪呈固态,酯酶对脂肪的消化吸收速度会比较慢,不会使得餐后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过快。
温馨提示
每个人应根据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食物,品尝美食时也要注意合适的食物温度。如果胃肠消化功能强大,又是肥胖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者,建议食物放凉后再吃,只要“不冰牙”即可,以增加抗性淀粉,延缓餐后血糖和血脂上升,并改善肠道菌群,是有益无害的。如果消化能力特别差,又是很瘦弱的人,还是吃温食好,否则不容易消化,给消化道雪上加霜。当然,也不建议吃滚烫的食物,热腾腾的饭菜还是要吹一下,等下降到40℃左右不烫时再放进嘴里。否则,口腔、食道和胃黏膜就会被烫熟而变性,增加癌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