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生物教学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就,然而随着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潜藏在生物教学中的很多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那么,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
1.人们对生物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
传统的学科,像是语文、数学、外语,由于它们在各个考试的分数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被很多人称为“主课”,从而颇受学生重视,而与“主课”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那些所谓的“副课”,它们往往得不到“主课”的特殊优待而常常被学生所忽视了。不仅如此,甚至是很多学生家长也认为生物只是一门“副课”而已,他们希望孩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主课”的学习上,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在高考中获得分数上的优势而取得较好的成绩。由于从思想上对这门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于是在生物课堂上,我们经常看见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也很少花时间在这门学科上,这样导致学生的生物成绩总是不太理想。很多学生和家长对这门课程的不重视,往往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很多教师看到自己所教的学科这么不受重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这门学科的热情,产生应付心理,在这种情况下,生物教学工作的质量当然不可能很高。
2.教学方法不科学。
由于实行了新课改,生物学科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其中就出现了两个极端:一个是“守旧派”。很多教师觉得新课改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并且很多教师在改变了教学方法以后不但自己不适应,学生也同样不习惯,反而出现了考试成绩下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教师又开始沿袭过去的老路,按照老方法来上新教材,这样就使得新课改失去了实际效用。另一个极端就是“改革派”。这一派别的教师由于认识到了新课改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方面的作用,于是在教学过称中完全抛弃了过去的教法,而全部以各种学生活动加以代之,结果可想而知了,在热热闹闹的学生活动中,由于缺乏组织性和科学性,很多学生活动流于形式,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一落千丈。以上这两种极端的教学方法说到底都是属于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它对于新课改目标的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都不可能起到好的作用。
3.评价方式单一。
由于新课改的实行,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然而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评价方式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由于目前对于生物课程的评价依然是以各种考试形式为主,因此,很多教师在实施新课改措施的时候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事实上,用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多的优势,因为考试具有客观、公正、统一、便于操作等优点,但是如果评价的方式过于单调,甚至只有考试这一种形式,那么势必会使得教学工作陷入到“应试教育”的泥沼。很多教师就反映说:“现如今衡量学生成绩好坏的标准说到底还是要看考试的分数,倘若在教学过程中把很多精力放在了能力的培养上,即使能力培养出来了,但在考试的时候学生的很多能力却无法反映到分数上,从而导致学生的考试成绩下降,这样不但会让学生无法接受,同样也会受到很多家长的埋怨。”因此,在单一的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机制下,教师要想真正地落实新科改的措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二、改变生物教学现状的措施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应对呢?
1.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世纪又被很多科学家称为“生物世纪”,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生物学科在现在和未来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想象的。国家要想发展,取得科技成就,就迫切需要大量的具有综合素质的生物人才。关于这一点,教师一定要为生物学科做好“广告”,让学生能够领略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注意把课堂知识同现代前沿的生物科技联系起来,或者把生物知识同学生身边的东西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亲眼看到、切身体会到生物知识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这样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2.把传统教学方法同新的教法相结合。
在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多的优势,例如,传统教学讲求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对学生扎实基本功的养成是非常有帮助的。而新课改下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像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学生活动课等,这些方法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倘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把这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取其精华,这样对于生物教学工作的改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3.上好生物实验课。
实验课是生物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进入高中以后,由于受到来自高考的压力,很多教师都在争分夺秒地向学生灌输各种考试重难点,而常常把生物实验课压缩,甚至是完全省略,而代之以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实验课,试想这样的实验课又怎么可能到达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呢?因此,高中生物教师无论是在教学进度多么紧张的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实验课为代价,而是要认真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同时,教师在上实验课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要一味地让学生模仿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否则就失去了开设实验课程的意义。事实上,只要方法得当,实验课并不会影响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相反,它还能促进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不断完善评价机制。
在目前,完全取消考试评价机制而代之以其它的评价方式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试着在考试评价的基础上把其它的内容也列入评价范围之内。例如,在进行课程评价的过程中,除了考试成绩,还可以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学习态度、创新思维等也列入评价范围,并采取适当措施为这些评价的内容制订一些相应的标准,以保证评价具有可行性,这样,教师和学生就不会把眼睛只盯在考试的分数上,而会注重其它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很自然地就会推动整个生物教学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相信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生物学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生物教学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就,然而随着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潜藏在生物教学中的很多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那么,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
1.人们对生物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
传统的学科,像是语文、数学、外语,由于它们在各个考试的分数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被很多人称为“主课”,从而颇受学生重视,而与“主课”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那些所谓的“副课”,它们往往得不到“主课”的特殊优待而常常被学生所忽视了。不仅如此,甚至是很多学生家长也认为生物只是一门“副课”而已,他们希望孩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主课”的学习上,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在高考中获得分数上的优势而取得较好的成绩。由于从思想上对这门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于是在生物课堂上,我们经常看见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也很少花时间在这门学科上,这样导致学生的生物成绩总是不太理想。很多学生和家长对这门课程的不重视,往往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很多教师看到自己所教的学科这么不受重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这门学科的热情,产生应付心理,在这种情况下,生物教学工作的质量当然不可能很高。
2.教学方法不科学。
由于实行了新课改,生物学科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其中就出现了两个极端:一个是“守旧派”。很多教师觉得新课改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并且很多教师在改变了教学方法以后不但自己不适应,学生也同样不习惯,反而出现了考试成绩下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教师又开始沿袭过去的老路,按照老方法来上新教材,这样就使得新课改失去了实际效用。另一个极端就是“改革派”。这一派别的教师由于认识到了新课改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方面的作用,于是在教学过称中完全抛弃了过去的教法,而全部以各种学生活动加以代之,结果可想而知了,在热热闹闹的学生活动中,由于缺乏组织性和科学性,很多学生活动流于形式,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一落千丈。以上这两种极端的教学方法说到底都是属于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它对于新课改目标的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都不可能起到好的作用。
3.评价方式单一。
由于新课改的实行,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然而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评价方式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由于目前对于生物课程的评价依然是以各种考试形式为主,因此,很多教师在实施新课改措施的时候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事实上,用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多的优势,因为考试具有客观、公正、统一、便于操作等优点,但是如果评价的方式过于单调,甚至只有考试这一种形式,那么势必会使得教学工作陷入到“应试教育”的泥沼。很多教师就反映说:“现如今衡量学生成绩好坏的标准说到底还是要看考试的分数,倘若在教学过程中把很多精力放在了能力的培养上,即使能力培养出来了,但在考试的时候学生的很多能力却无法反映到分数上,从而导致学生的考试成绩下降,这样不但会让学生无法接受,同样也会受到很多家长的埋怨。”因此,在单一的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机制下,教师要想真正地落实新科改的措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二、改变生物教学现状的措施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应对呢?
1.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世纪又被很多科学家称为“生物世纪”,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生物学科在现在和未来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想象的。国家要想发展,取得科技成就,就迫切需要大量的具有综合素质的生物人才。关于这一点,教师一定要为生物学科做好“广告”,让学生能够领略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注意把课堂知识同现代前沿的生物科技联系起来,或者把生物知识同学生身边的东西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亲眼看到、切身体会到生物知识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这样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2.把传统教学方法同新的教法相结合。
在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多的优势,例如,传统教学讲求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对学生扎实基本功的养成是非常有帮助的。而新课改下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像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学生活动课等,这些方法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倘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把这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取其精华,这样对于生物教学工作的改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3.上好生物实验课。
实验课是生物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进入高中以后,由于受到来自高考的压力,很多教师都在争分夺秒地向学生灌输各种考试重难点,而常常把生物实验课压缩,甚至是完全省略,而代之以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实验课,试想这样的实验课又怎么可能到达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呢?因此,高中生物教师无论是在教学进度多么紧张的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实验课为代价,而是要认真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同时,教师在上实验课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要一味地让学生模仿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否则就失去了开设实验课程的意义。事实上,只要方法得当,实验课并不会影响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相反,它还能促进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不断完善评价机制。
在目前,完全取消考试评价机制而代之以其它的评价方式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试着在考试评价的基础上把其它的内容也列入评价范围之内。例如,在进行课程评价的过程中,除了考试成绩,还可以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学习态度、创新思维等也列入评价范围,并采取适当措施为这些评价的内容制订一些相应的标准,以保证评价具有可行性,这样,教师和学生就不会把眼睛只盯在考试的分数上,而会注重其它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很自然地就会推动整个生物教学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相信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生物学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