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ingqing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 VBNC) 自80年代徐怀恕等人提出以来,引起了微生物学各领域的极大关注,这不仅为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线索,而且对预防兽医学,疫病流行病学及公共卫生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VBNC其实质是细菌迫于环境等压力而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状态,是指细菌在不良环境中,细胞缩成球形,用常规方法(平板法、最大可能近似值法)培养时,不能生长繁殖,
其他文献
为评价gam56基因重组表达产物作为亚单位疫苗预防鸡巨型艾美球虫(E.maxima)感染的效果,以E.maximaNT株配子体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和克隆gam56基因,选择该基因两段含丰富抗原
根据2003年Hoelzle发表的猪附红细胞体的基因组序列(AJ504999)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对病料样品进行PCR扩增并将其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后测序,结果表明扩增出的片段为603bp,同源性
从临床疑似猪伪狂犬病发病仔猪的脑组织病料中,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证实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采用无PCV1污染的猪肾细胞系(PK-15)分离培养,经蚀斑克隆纯化,培育1株细胞培养
为研究大肠杆菌多重耐调控基因SdiA与不同动物源性及多重耐药水平之间的关系,选取,临床分离的不同动物源性大肠杆菌5株及大肠杆菌药敏质控株ATCC25922,在对其进行主要治疗药物耐
将表达鸡IFN-γ基因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IFN-γ S1)接种SPF鸡后,用与S1基因亲本毒株具有相同致病型且遗传关系较近的现地分离株LHLJ04XI病毒进行攻
将EIAV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在驴胎皮肤细胞中连续传代,分别提取第13代、18代、21代、23代、26代病毒培养物的前病毒DNA,以LTR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前病毒LTR,并进行克隆及测序分
通过对孵化率、平均囊指数、脾指数、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白介素18(IL-18)蛋白水平表达的检测,评定了重组鸡真核表达质粒(pCI-ChIL-18)胚胎接种的不同接种剂量和接种方法的效
本研究在已有H5亚型禽流感病毒特异性单抗基础上,建立了以多抗作为包被抗体、单抗作为检测抗体的抗原捕捉ELISA方法。通过对各个反应条件进行优化,获得的最佳工作条件为:羊血清1
为建立副猪嗜血杆菌(Hps)的感染动物模型,本试验用Hps血清5型标准菌株(Nagasaki),以2.0×10^9CFU剂量腹腔感染豚鼠,观察豚鼠发病及死亡情况。取死亡豚鼠的主要器官组织,观察其病理
参照GenBank中所收录的猪轮状病毒OSU株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出1062bp的vp7全长基因,与参考OSU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达99.8%,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获得pMD18-T-VP7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