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走好每一段路

来源 :脊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ck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湖南省桃源县邮政局剪市支局的投递员。在乡村邮路上25个风风雨雨,我踩坏自行车数十辆,穿烂解放鞋110多双,行程超过66万多公里。25年完成了30年的工作量,累计无差错投递各种报刊、信件、包裹等600余万份,帮助农民致富,累计增收近300万元,为用户做了1000余件力所能及的好事。1994年,经原国家邮电部吴基传部长亲自批复,我破例由农民“轮换工”乡邮员招聘为邮局全民合同制工人。这些年里,还多次被邮电部、农业部、共青团中央、国家邮电局评为全国“优秀投递员”,2001年被省邮政局授予特等劳模,2002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同年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被国家邮政局授予全国“十佳”投递员,2007年被湖南省邮政系统评为“爱心信者标兵”,最近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把诚心留在邮路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1985年,带着浑身泥土的气息,穿上绿色的制服,成为一名乡邮员,心里感到格外的自豪。当时我所投递的段道,邮路总长度为85公里,其中55公里是地处沅水河段的乡间小道,十年有九年遭水淹,天晴一把刀,下雨就一团泥。但20多年来,我从未请过假,没有掉过一次班,把诚心留在邮路上。
   为了方便农民,设法让用户满意,我决心打破以住投递常规,把邮件的捎转点全部改为直投到户,汇款、包裹及各类邮件开始直投到户,延长工作时间,延伸邮路。在投递中坚持按“五定”制度走好第一个班,做到“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服务”,及时准确地把种类报刊和邮件送到千家万户。
   1995年,桃源至凌津滩公路全线开工,雨天多,路很滑,投递非常困难,有时村、镇干部看我走得很辛苦,想替我减轻负担,把邮件带回去。我想,按时把所有的邮件投递出去,是我应尽的责任,所以每次都被我婉言谢绝,坚持走好每一个班,把邮件送到最后一个点。一次跑完班正准备赶回家,张家湾木材加工厂来了一份江苏某厂特快专递,对方要求加工厂近日发出加工的半成品,并要求该厂立即复电,一边是家里告急说孩子发急病了,另一边是用户的紧急信函,怎么办?这时我想到了用户的利益和邮政的信誉,当即拿起电话向爱人解释,冒着大雨,骑自行车摸黑把邮件送到了加工厂,厂长十分感激。这一天,我跑了120多公里的山路,全身酸痛。深夜回到家里,看着生病的儿子,我流泪了。
   2001年,由于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报刊发行量,特别是党报党刊的发行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我作为一名投递员,觉得脸上无光。这年10月,正是报刊收订时期,我拟了一份承诺服务自律公告“欢迎订阅报刊,确保按时投递,如出现遗失,少一罚十”。在邮路上一路贴出公告后,一时在剪市镇产生了强烈反响:老订户如同吃了定心丸;部分订了报刊怕收不齐的用户,看到我的承诺后消除了疑虑;一些半信半疑的用户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订了几份报刊来检验我是否做得到。这一年,我的报刊流转额比上年增长了70%。在我的承诺影响下,全局乡邮员都向用户发出了投递承诺书。而我,坚持承诺服务一直到现在,从报刊流转额不足3000元,上升到如今的11万余元。
  
  把忠心献给事业
  
   “一个人尽管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但只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心实意地为客户服务,同样能做出一番事业,同样能为邮政的腾飞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增砖添瓦。”
   这是我常说的一句话。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5年来,我把忠心献给邮政事业,我所投递的620多万份的邮件无差错、无丢失、无损毁、无用户有理申告,直投率达100%,在200多本邮件清单上没有一件代领的,疑难信件从不轻易退回,800多件疑难信件,件件都有着落。
   2002年,由于撤区并乡,领导认为我有能力,对我所负责的段路又有调整,邮政服务范围扩大到29个行政村,29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25245人,服务用户7585户,服务面积105平方公里,邮路里程为132公里。跟过去相比,增加了12个行政村、1.1万人口、50公里邮路。我用一张厚厚的牛皮纸绘制出一份小地图,按照“五定”的要求,在地图上密密麻麻地标志着剪市镇的29个行政村,296个村民小组以及投递点名称和进出口邮件大户等情况,我坚持按详情图走班,被群众称为剪市镇的“活地图”。
   我担任乡邮员20多年,对于收件人的姓名错误,地址不详的疑难信件从不随便批退,总是千方百计查找,反复试投,使“死信”复活,群众因此还称我为“活邮路”。八公桥乡在解放前叫“燃烧乡”,现在除老人知道外,中、青年人基本上不知道。原“燃烧乡”乡长阙本加48年去台湾,去世前一再叮嘱自己的女儿想方设法找到他在大陆唯一的侄女。93年我收到这封信后,按规定可按地址不详将邮件退回原处,但强烈的责任感使我一定要为台湾同胞找到亲人。通过访问群众,多方查找,经过一个星期,我终于在偏僻的小冲找到了阙本加的侄女,我将信件送到了他的手中,后来还成了大陆和台湾他们之间沟通的信使。1994年阙本加的女儿回乡看望70多岁的姐姐,专程找到我致谢,硬要塞给我1000元的酬金,我谢绝了。改革开放之后,台湾、港澳同胞写信回来寻找亲人的信件增多,收信人的地址都是解放前的老名称,按常规一般是无法投送的“死信”。可我总是为此千方百计寻找,每年都要遇到十几起以上这样的信函。
   邮电分营后,邮政经营面临许多困难,我想到我是企业的一员,企业好,我们的日子才好。在完成投递任务的同时,我考虑到了发展经营业务,我的邮袋里除了报刊、信件外,还捎带着零售的邮品、挂历。邮政储蓄是邮政企业的一项拳头业务,对我来说也是一件难事。我的邮路所在地经济落后,而信用社、农行网点等金融分支机构有四五个。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我还是知难而进,利用自己在当地树立起来的邮政形象的优势,与专业金融单位竞争起业务来。我打破常规,每一笔汇款送汇上门,哪怕是翻山越岭,起早摸黑,也要投递到用户手中,只要用户不急着用,就动员他存入邮政储蓄。用户如果中途取款,我就上门服务。我交了许多农民朋友,我义务帮他们带包、带汇、代办种类邮件,帮助销售稻谷、生猪等农副产品,只要发现储源,就穷追不舍,苦口婆心的做工作。从开办邮政储蓄业务到现在整整15年,我共揽储近2000万元,仅2005年上半年,揽储就突破了200余万元。
  
  把爱心撒满乡村
  
   20多年来,我每天负荷达100公斤重量,有时一天要来回两趟行程达200公里。所到之处逢到乡亲,遇危解危,遇难解难,甚至还慷慨解囊。我还为邮路上的乡亲担当科技员、销售员和“点子大王”,用自己的行动把爱心撒满乡村。这些年,我服务“三农”,帮农户代购种子1万多公斤、叶面肥8万多包、农药1吨多。
   剪市镇地处山区,人多田少,信息闭塞,群众渴望致富,让农民朋友致富是我的心愿。首先我订了《湖南科技报》、《家庭百事通》、《科学种养》等科技报刊,每天边投递,边传播科技知识和致富的信息。该镇八公桥村十组村民向纯清,全家老小五口人,光靠种田维持生活很困难,我主动上门,动员他订阅科技报刊。看到向纯清有些舍不得花钱,我主动拿出230元钱给他订了科技报刊,引导他走致富之路。向纯清利用本地的优势种西瓜,2000年光靠西瓜一项纯收入达8000多元。受他的启发,全村一时形成了西瓜栽种热。第二年,仅卖西瓜一项全村每户增收3000多元。
   岩板滩村村民李朝宏,1992年由于不讲科学,盲目开展种养,结果失败,欠下了万元债务。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主动上门动员他搞科学种养,建议他订阅几份科技报刊,李朝宏一算帐要160多元钱,心里舍不得,于是我三番五次做工作,爱心感动了李朝宏。李朝宏先后订阅了《湖南科技报》、《农村新技术》等8种报刊,金额达310多元。他利用从报刊上学到的知识实行科学种养,成了全乡有名的种养专业户。1996年,他家仅葡萄纯收入就达到了1万多元,现在每年收入高达三四万元。在我的帮助下,像李朝宏这样用科技知识走上致富路的典型,全镇就有40多个农户。
   我还帮助农民朋友传递信息,乐于成人之美。1997年,板桥湾村村民邓三元托我了解粮食销售行情,经我多方打听,一次就销售稻谷5500多公斤,收入达6000多元。前些年,新人岗村刘任远家买了一辆中巴车,近年来效益不太好,想卖又怕没有好价钱。他找到我拿主意,我经过多方打听并反复与买卖双方递口信沟通协商,终于帮助做成了交易。
   在投递的路上走了25年,我知道有许许多多的人需要帮助。我的爱人在农村,前些年才在县城买一个门面开商店,家庭收入并不高。我有两个孩子都还在上学,爱人患糖尿病,83岁母亲患冠心病、高血压,家庭经济困难,一分钱掰做两半用。可是看到群众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总是毫不犹豫,慷慨解囊。25年来,我帮助剪市镇新铺岗村86岁高龄的向砚伯等6位孤寡老人和26个困难家庭,共捐献钱、物(折合)达1.5万多元,替人代买车票1000多元。
   1998年8月的一天,天气突变,风雨交加,我在上班途经剪市镇八头山村5组,突然想到了86岁的五保户李桂仙老人。虽然急着赶路,但还是放心不下,我决定要到她家看一看,推开房门,果然听到了李桂仙老人在床上呻吟,原来李桂仙老人在生病,我连忙把老人背到附近的村卫生所打针吃药,并代付医药费80多元。当我把老人又背回家的时候,我的后衣领浸得透湿,让我分不清是雨水、汗水,还是老人事后哭谢的泪水……
   20多个春秋一晃而过,我今年已47岁了,在我的周围,有的同事提了干,有的调到局机关或调换了轻松的工种,有人就劝我,“老钟呀,你是一个老劳模了,去给领导说一声吧,你家又住在县城,组织上会考虑照顾你的。”我对他们说:我是一名很普通的投递员,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可组织上给了我很高的荣誉,人民群众给了我很高的评价,组织上也对我非常关心,我受之有愧,何况我和剪市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舍不得离开这个岗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劳动模范,我要把毕生的精力献给我心爱的邮政事业,为建设美好和谐社会增光添彩。
其他文献
田良玉到冷水江市总指导工会干部培训工作  本刊讯7月23日,冷水江市总工会在博尼尔酒店举办工会干部培训班,省总工会组织部长田良玉出席开班仪式并提出培训要求。全部课程由省总工会组织部副部长王佳军、省工会干校戴春、陈胜君老师讲授,全市140名工会主席、副主席、经审主任、女工主任参加了学习。(彭关云潘久灿)    王湘静到冷水江市调研女工工作  本刊讯7月13日至14日,湖南省总工会女职委副主任、女工部
期刊
玉树大地震之后的第七个早晨,我从震中的结古镇采访归来,驱车赶往西宁。  天上飘舞着纷纷乱乱的雪花,把青藏高原上的大山都染白了。路途遥远,曲曲弯弯,原本16个小时的行程,遇上这样的冰雪天气,真是难卜难料啊。  汽车小心翼翼、蹑手蹑脚地爬行着。刚刚走出几公里,我忽然发现,前面路边悄然站立着一个藏族小姑娘,双手捧着一个奖状大小的纸板,上面歪歪扭扭却又清清楚楚地写着两个殷红似火的大字:“谢谢!”  四周是
期刊
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的棉花,被誉为从土地上长出的白金,乌兹别克斯坦就素有“白金之国”之称。而中国是世界上棉花单产量最大的国家。  又将迎来棉花的丰收时节,望着枝繁叶茂的棉花,我们不由得更加思念起全国植棉劳动模范唐纯银老人,几年前采访他的一幕幕情景依然是那么清晰地浮现在我们面前……”  2001年深秋时节,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几经周折,找到了城郊湖南省安乡县农业局种籽公司一栋普通的宿舍
期刊
2009年11月6日,一个极其平常的日子,一名普通的村干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悄然离世。得知这一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批示中,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对沈浩的亲属和小岗村村民表示亲切慰问。一名最基层的农村干部,为什么得到总书记如此的关注?  泪雨纷飞,万人送别好书记。2009年11月8日,安徽省优秀选派干部沈浩的骨灰,回到了小岗村。这个钢铁一样的汉
期刊
编者按: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中国作协和青海作协立即组成联合采访团,赶赴灾区。作为采访团成员,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李春雷忍受着强烈的高原反应,采写了报告文学《索南的高原》,纪实散文《雪中的卓玛》,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了此行的足迹。文章彰显了大灾大难面前中国人的脊梁风骨,而作家李春雷,无疑也是这“脊梁”中的一员。    这是地震后的高原第一例外科手术,4月17日14时
期刊
4月16日:急飞西宁  这几天,我一直在铁道部采访高速铁路。昨天上午,本来约定采访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不想突然接到通知:由于玉树地震,刘部长已赶往灾区。  我一下子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14日早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了强烈地震,最初报出的人员及财产损失数字,并没有引起我的特别关注。但铁道部长的行动,表明事态已经急剧扩大。玉树是藏族居住地区,情况特殊,我是一个报告文学作家,在此国难当头之际,理应以
期刊
2010年5月26日上午,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全委扩大会召开。  新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自治区党委常委全委扩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发展新疆的整体思路,即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加快改革开放,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繁荣富裕的美好新疆。  此时距离他4月26日赴任新疆,刚好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有关新疆的新闻,频频占据
期刊
负笈美国:杰出科学家    钱学森,浙江杭州人,1911年12月出生,2009年10月31日去世。  1934年暑假,他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公费留学生。1935年8月,钱学森从上海乘船前往美国学习。钱学森到达美国后,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勤奋好学,天资聪颖的他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因为当时美国的航空工厂歧视中国人,所以一年后,他开始转向航空工程理论,即应用力学的学习。1936年10月,钱学森
期刊
自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按照协定,主动地陆续从朝鲜撤回,而美国方面却不履行协定,其军队仍然驻扎在朝鲜半岛,加剧远东的紧张局势。同时,在印度支那,当地人民的抗法战争进一步开展。为此,美、法帝国主义焦头烂额。1954年2月28日,由苏联倡议,苏、美、英、法4国外长在柏林会议上达成协议,定于同年4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作为与朝鲜和印度支那关系密切的
期刊
在2009中国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礼上,面对古力、常昊等大腕候选人,一个叫刘莎莎的女孩在非奥项目中意外获得最佳运动员奖。2009年11月,这个年仅16岁的女孩第一次参加台球世锦赛这样的国际大赛便连续击败多位世界顶尖高手,成为了台球史上最年轻的女子九球世界冠军。而在4年之前,她还只是村里面的一个笨小孩。    我不是读书的那块料    河南省兰考县城往东10公里有个白楼村,刘莎莎的家就在这里。“我还记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