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来

来源 :学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①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味十足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确定体验的语文活动和探究的方向。③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把自主探究引向深入。④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中自主探究,共同进步。⑤引导学生总结与反思,提升自主探究的经验。⑥拓展小学生的思维,将体验与探究活动引入更高的境界。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体验 合作 探究 评价
  “宝剑锋从磨砺来”,一把宝剑需要磨刀人运用正确的方法,在磨石上反复磨砺,才能锋芒毕露,削铁如泥。学生就如宝剑,需要我们教师正确有效的引导,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反复磨砺,才能成长为锋芒毕露、削铁如泥的宝剑——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在语文课程中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非常重要。学生可以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课,活动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体验,自主探究。但学生受年龄、知识面、经验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与困惑的正确方式与方法。活动中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支援者的角色,贯穿于活动的始终。教师的有效引导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那么,教师该如何有效地引导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呢?
  1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味十足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综合实践活动,他既要有一般综合实践活动的某些特点,同时又要语文味十足。语文味就是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大量阅读,积累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相互讨论交流,学会表达,学会辩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认真观察,深刻感悟,动手写作,提高写作能力……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给每个孩子提供机会,把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等运用于实践,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歇后语编故事”活动,通过让学生查找交流歇后语,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提供了多种学习语文的途径,扩展了知识面,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从积累到的歇后语中,挑一个,发挥想象编故事,先在小组内讲一讲,再写下来。这个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促进了语文素养的提高,它当然是语文味十足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确定体验的语文活动和探究的方向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身边问题有浓厚的探究兴趣。
  因此,关注学生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探究的出发点,能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语文实践活动中。
  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却熟视无睹问题引导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可通过组织参观访问或引导观察、实验,使学生发现问题;也可随时捕捉一些突发性问题进行研究;还可利用语文教材,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例如:“我在大自然或生活中的发现”活动中,学生一开始比较迷茫,不知道如何在大自然或生活中探索观察,这时教师就要创设情境,抓住契机,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我带着学生观察雨后花坛里的蚯蚓,学生发现与平时不一样,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究为什么。学生兴趣盎然,运用向他人请教,查找阅读有关书籍,上网查找阅读等方式,不仅找到了答案,而且学到了很多有关蚯蚓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或生活中的花草虫鱼、电闪雷鸣等现象,从中有什么发现。学生探究的兴趣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仔细观察,积极动脑,确定了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方向,如:“鱼死后为什么翻肚皮?”“害羞草为什么会害羞?”“为什么先闪电后打雷?”“为什么太阳从东方升起?”……在活动中,学生阅读了大量的科学书籍,增长了不少科学知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学习了《清明节的来历》一课,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比较感兴趣,我就引导学生开展了“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让学生说说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自己最喜欢哪一个传统节日?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兴趣为主,确定探索的主题——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传统节日。
  3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中自主探究,共同进步
  学生的个性、特长、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活动中相互合作探究,可以相互弥补不足,更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向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兴趣、特长等自由结合组建活动小组,推举出组长。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根据活动要求,在组长的带领下确定活动探究方向,分配探究任务,组织整理资料等。
  例如:“名著赏析会”活动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名著及作家的不同,确定了合作探究小组,有“中国四大名著组”、“外国骑士小说组”,有“冰心作品组”、“童话故事组”,还有“爱的教育小组”“马小跳小说组”……然后选出组长,有组长带领各个小组,讨论确定本组从哪些方面介绍名著,查找资料的方式以及分派任务,还要带领本组成员汇总整理资料等。
  “祖国在我心中”活动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的不同,组建合作小组,有“诗歌朗诵组”“歌曲演唱组”“讲故事组”“手抄报制作组”“绘画组”“舞蹈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搜集整理资料,分派任务,合作汇报。在汇报这一环中,各个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充分展示,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把自主探究引向深入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如果学生不会搜集资料,或者整理资料不到位,那么就会导致后面的自主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或者根本无法正常进行下去。所以,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真正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探究引向深入。
  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一次次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可以引导学生先学会仔细观察、向身边人虚心请教等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引导学生从报刊书籍上、从图书馆、网络等处搜集整理资料,还可以运用小记者采访、参观游览等方式搜集整理资料。高年级学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科学实验、社区调查、设计调查问卷、走访采风等形式搜集整理资料。
  例如:一年级学生开展“看谁识字多”活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把从生活中、社会上认识的汉字,写下来,向身边的人请教识字。把自己课外识的字带到学校与其他同学交流识字经验。学生把从招牌、广告牌、电视节目上,商品包装上,或者姐姐哥哥的课本上,爸爸妈妈的报纸上等处搜集认识的汉字,与其他同学交流。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也扩大了识字范围,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四年级学生开展的“调查身边的环境变化”活动,学生先仔细观察现在的环境情况,又充当小记者采访爸爸妈妈、亲朋邻里、社区工作人员等,了解了过去的环境情况,发现有些地方环境变好了,有些环境变坏了。在整理交流搜集的资料中,学生发现对有些环境的变化,有人认为好,有人认为不好。
  如:有人认为现在建了许多高楼大厦、商场店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更方便了,环境变好了;还有人认为建了许多高楼大厦,商场店铺,人们的休闲娱乐的自然环境在减少,环境变坏了。学生们又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辩论,辩论中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深入讨论交流,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也把自主探究引向了深入。最终学生明白了,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要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最后,以习作的形式把这次活动的过程及搜集整理的资料,以及探究的结果都呈现了出来,文章中,学生们还表达了自己的不同的感受和想法。
  5引导学生总结与反思,提升自主探究的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整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感受和体验,对提升经验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应该引导学生总结活动中的实际感受,总结与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总结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观点和认识,总结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法和程序的合理性。通过总结与反思,思考在以后的相对活动中更有效的行为方式和活动策略。
  例如:“校园植物生长情况调查”活动中,学生在实地调查校园植物的生长情况的有关数据时,一开始采用按植物种类分工调查,组长安排小组成员每人调查3种植物,结果发现,因为校园植物种类较多,而且每种植物的数量差别很大,所以看似平均的任务,实际操作时,却差别很大。在有限的时间内,有人很快完成任务,有人不能完成任务,而且有些植物被遗漏没有调查。
  数据调查不清楚不准确,下一步就无法进行。学生们陷入了困惑,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我引导学生总结与反思失败的原因,启发他们想一想数学课上学过的统计知识。学生经过总结与反思,决定将校园分为前操场、蓝球场、教学楼东、教学楼西四个区域,每个区域派2名同学调查。学生们还设计了统计数据用的表格:
  植物名称 生长情况良好数量 生长情况不佳数量 合计
  这次学生很快调查清楚了有关植物的生长情况。通过教师及时的引导,活动顺利进行,学生在总结与反思中,也提升了自主探究的经验,为今后的学习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6拓展小学生的思维,将体验与探究活动引入更高的境界
  小学生受自身发展水平的局限,有时思维不够开阔,探究活动不能深入。教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适时拓宽小学生的思维,将体验与探究引入更高的境界。
  例如:“笔的演变”活动中,学生了学习了有关笔的演变历史,认识到现在的笔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设计未来的笔”这个环节中,刚开始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只是对现在的笔进行了一些小的改动,甚至有的学生设计的未来的笔,市面上都有得卖。这时我给学生们读了一篇《未来的汽车》的文章,又启发他们想一想动画片《机器猫》中机器猫叮当从口袋里掏出了的未来世界的物品,都有什么特点?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思路也拓宽了,设计出了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笔。当然在后面的写作这一环节中,学生的习作更是精彩纷呈。
  7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
  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观念,有助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反思自我的行为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也是提升经验,获得深刻感悟的基本方式。当然,评价不仅仅是为了对活动小组中的成员分出优劣,更重要的是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例如:“导演课本剧《狐假虎威》”活动中,学生人人都是导演,个个都是演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自编自演。
  一个小组在班上表演完了,其他小组要充当导演的角色,结合课文评一评他们哪些地方表演得很精彩,哪些地方还有待改进。
  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课本剧要忠于原作,但在不改变原作本意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大胆想象,合理创作。并且及时吸纳他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表演,适时调整自己的表演。所以,学生的课本剧表演越来越精彩。在相互评价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入了,锻炼了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等。这时谁表演的好,表演的不好已经不重要了。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引导,在根本上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味十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从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语文活动探究课题,在相互合作中,共同进步。在活动中学会搜集整理资料,学会总结反思,学会评价等。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总之,教师既不能“教”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引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有效的引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
  老师如磨刀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磨刀石,只要老师引导得法有效,学生这一把把宝剑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块磨刀石上,不断磨砺,一定能够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成为一把把锋芒毕露、削铁如泥的绝世宝剑。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走近新课堂》
  [3]《语文课程注解》
  [4]《教育学》
  [5]《心理学》
其他文献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的一个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说想象力是儿童的智慧财富。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依据教材的文本空间,通过灵动的训练,让学生的心灵翱翔在美好的课堂意境中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通过几年实践,我认为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美读文本,融情入境,激发想象  特级教师张田若曾经说过:“阅读教学
期刊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有效沟通能够激励和影响人的行为,并且能够协调组织内成员及要素关系,使它们凝聚于组织目标之下。  有资料显示,在教育工作中有70%的错误是由于教师不善于沟通造成的。由此可见师生间交流沟通的重要性。师生间只有心心相通,师生距离才会拉近,师生关系才会更加融洽。作为任课教师,由于时间所限,往往只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效
期刊
当代中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使得文化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但德育工作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这就要求我们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认真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代教育发展的德育新途径。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加强德育工作,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
期刊
【摘要】学校、老师教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还应该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学会帮助别人,积极向上,报效祖国。学生没有太多的社会阅历,难免会欠缺经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发挥好自己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关键词】感恩 人生观 价值观 感激  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性格都很独立,有自己的见解,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无可厚非。但是,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期刊
1深入的了解学生,是"以生为本"激扬鲜活的教学生命力的前提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深入的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学习水平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时效性的采取相适应的教学策略,真正的做到以生为本,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而要深入的了解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1放下架子,拉下面子,以融入的心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把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员,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学生一起
期刊
问题的引出:初入初中,学生对于社会课的理解渐渐形成两种现象,一种认为社会课很乏味,社会课里的很多社会事件,需要用说教的形式给予诠释,而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尚未达到或暂且很难适应这样的诠释过程,常常只能以机械的办法死记硬背有关事件的元素(概念、大意、人物名称、等等)。用不了多久,大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社会的勇气和信心,这样的萎退心理一旦形成,社会课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另种感觉社会课很无奈。对于处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  【关键词】数学 生活化 生活经验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
期刊
【摘要】数学无处不用,无处不在,对孩子们也是如此。用直观感觉引导幼儿进入数学世界,用感官来感知数学规律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一种方式,也是每个从事幼教的工作者都认真探索的课题。在教育活动中,我发现规律更能促进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并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就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数学中规律,进行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感官 发现 规律 运用  1现状与思考  幼儿数学教育主要是“引导幼
期刊
【摘要】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养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归根结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与理想。下面,我来谈一下笔者对于体育课人文教学的几点思路  【关键词】中职学校 体育课 人文教学  1转变
期刊
参加工作二十五年来一直在民族地区担任班主任工作,其中在小学担任过六年班主任,其余时间在中学。在班主任工作中体会到了个中滋味,有学生成才的欣慰,有学生迟迟未被唤醒的苦恼 。现就班主任工作的点滴体会述于下。  作为一名民族地区的班主任,我们服务对象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学生,我们工作的重心就是提高民族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要想真正提高凉山人民的素质,其衡量的标准或潜力就是要提高广大偏远、贫困地区彝族儿童的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