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请关注学生发展

来源 :学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nie123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加工作二十五年来一直在民族地区担任班主任工作,其中在小学担任过六年班主任,其余时间在中学。在班主任工作中体会到了个中滋味,有学生成才的欣慰,有学生迟迟未被唤醒的苦恼 。现就班主任工作的点滴体会述于下。
  作为一名民族地区的班主任,我们服务对象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学生,我们工作的重心就是提高民族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要想真正提高凉山人民的素质,其衡量的标准或潜力就是要提高广大偏远、贫困地区彝族儿童的科学文化、思想品德素养,让他们成人以后以一种平等、自信的心态融入祖国多民族的大家庭。无庸讳言,凉山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浓厚的等级、家支观念,这一观念在无形之中影响到孩子们与时俱进创新观念、能力的培养。
  1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认识现状,以一颗爱心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我们凉山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边远山区。各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交往过程中,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都在彼此交融、渗透,出现了各民族共同认可的价值观,这是这方山水养育的结果,更是各民族和谐相处的见证。以此推而广之,中华文化不也是多元文化共融的结果吗?正是这种文化共融使中华文化文明延亘数千年而从未中断过。以此教育民族学生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繁荣进步都是有贡献的,因此,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应有民族自豪感,而不应该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我们应该自信地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交往中认识到我们民族文化中优秀的部分,摒弃文化中的糟粕,在创造中华文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任何的封闭、自高自大、自卑自弃均是不自信的表现,我们的成长目标是“上能进大雅之堂,下能走田间地头”。
  在班级管理中,在尊重民族习惯的基础上一视同仁,我们有共同的守则、共同的规范、共同的校规校纪、班规班纪,任何个人行为只代表一种现象,只能定义为学生的个例,别动辄拿“民族”说事,我们才能坦然面对时代、面对日常生活,冷静、理智地对待成长中的各种问题。走出大山后才能获得更大发展。
  2班级管理中要宽容学生
  学生是成长中需要呵护的人,他们在求知、学作人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在集体生活中逐步建立起对各种是非原则、社会规则的认识、认可,这就是学生历练的过程,也只有在历练中学生的守纪意识、价值观才能牢固树立,当学生犯错误时,他主动向你反映是在向你求助,此时别摆出班主任的架子,一通训斥、一推了之。此时,正是转变学生的最佳时机,专家们说这是“挫折”教育,因为此时他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雪上加霜”。此时他的心是被“震动”了。
  记得1986年6月,我们班的学生去守“苹果园”搞勤工俭学,在看守的过程中,班长见四下无人就摘了一个红苹果,正在他放心品尝时,校长刚好巡视到,校长把他交给我并随意说了声“把他赶回家”就走了,这位学生吓得跪在地上求饶,我扶起他并安慰说:“校长处我去求情,我们按规定把钱赔了,你呢,好好反思反思,我们搞勤工俭学就是为了改善办学条件,让你们更好成长,大家都要保护好劳动成果,你以后改了就行。”从此事以后,这位学生对我的这一举手之劳非常感激,他带领同学们积极投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中,我们班还得了“勤工俭学先进班集体”称号。
  记得09年3月刚开学,我们班有位高山彝族同学星期天返校途中到县城看别人赌博,看了一阵,老板娘亲热地叫“小弟弟,玩两把吧,看手气如何!”他心里一热就参与了,先输了一些想收手,老板又唆使他再来,几个回合下来把两周的生活费输得分文不剩,回到学校他支支唔唔地说要退学,待问清事实后,我只告诉他安心读书、生活费我借给他,并打电话告诉其家长实情,让他们理解支持孩子读书。此事后孩子由感激变为一种自我反思、自我控制的动力,这孩子寻找到了转变的时机,到现在该生不仅不参加赌博,还改掉了许多的毛病,现在是班上的班委。
  举以上两例,意在说明对学生应该有包容之心,现在的学生由于受社会的影响大,我们的物质文明飞速发展对他们充满了太多的诱惑,故而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通过问题的解决让他们适应校园生活,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的意识,增强他们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诚的爱还需要宽恕”。在工作中对学生适当的包容可以赢得学生的信任,从而为学生行为转变寻到切入点,增强管理的有效性。
  3班级管理中要对学生充满期待、积极唤醒
  多年的管理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被唤醒的过程,任何强加的外力都不可能真正改变学生的现状。教师只有在工作中耐心地教育、真心地引导孩子,期盼孩子从内心产生向善的愿望,让学生自己的追求与各个年龄段的任务相一致,才能使教育步入正轨。我们坚信学生迟早是会醒悟的,他们的不同在于先知先觉与后知后觉的区别,班上先知先觉者要帮助后知后觉者,班主任工作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唤醒班上的后知后觉者。
  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发展问题,我们教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提高人的身心素质,我们教师工作的特殊之处就是为未来而工作的,所以班主任的期待犹如家长的期待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对差生也应该有真诚的期待.
  这种期待能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力量,产生自我转变的愿望,即使学业成绩不佳也不会产生一无是处的自卑心理,一个人只要没有丧失做人的道德底线,要学习什么时候都可以,古人不是有“秉烛学”的故事吗?只是现代人一切都急功近利,所以浮躁之风也难免影响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只要孩子的行为没有触犯刑律,我们教师都应该宽容并期盼学生的转变、醒悟。想尽一切办法唤醒孩子是我们的职责。
  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向善、向上的愿望,才能有积极向上的人生动力,才能自觉的抵制外界的干扰,才能主动改变自身的不良行为。教师只有“千呼万唤”的耐心,才能得到“始出来”的学生醒悟、转变的效果。
  4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慎独”的精神
  现代社会科技突飞猛进地发展,科技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传统的行业纷纷退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许多高科技产业。人们的生存环境在变、生产生活的方式在变,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加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时间越来越少,人们的内心越来越显得寂寞,人们独处时间相对增多,对于我未成年的学生他们最怕的是寂寞、孤独,所以节假日他们往往呼朋引伴,找个借口学着成人搞搞聚会、喝喝小酒、舒舒歌喉。如若形成风气,孩子们会意志消沉,本已寂寞的内心就会越来越寂寞。
  所以寂寞是摆在当代人面前的社会问题。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寂寞却给我们留下了静思默想的时空,陶渊明远离世俗的喧嚣获得了精神的宁静,创作了流传千古的不朽之篇。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高下就看他如何支配空闲的时间。世间绝大多数真知灼见均是在孤身独处中感悟、创造出来的,而人在滚滚人流中更易迷失自我、更易产生孤独之感。苏轼因远离充满喧嚣的朝廷与山水自然为伴、在清风明月中悟出亘古不变的真理,从而坚守了一颗不屈的灵魂。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教育学生“慎独”,在单身独处之时学会使自己的生活充实。
  例如,节假日看看课外书籍学会与文中人物对话、看看窗外的自然之景放飞自己的神思与自然对话、于静思默想中写写日记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提笔练练字感受祖国文化的神韵、听听悦耳的音乐释放出焦虑、疲劳等等。另外单身独处之时应该作到“四下无人,我心有主”。始终牢记规则意识,在独处之中提升人的自控能力,化孤独为财富。作为现代人也应该养成闹中取静的淡定心态,学会在交往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独处时整理自己的思想,在静思默想中呵护自己的心灵,犹如高山在静中以显示它的博大、伟岸、强悍,似大海在平静中蓄积卷起万丈巨浪的伟力。
  总之,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它是走向学生心灵的神圣事业,只要我们牢记使命,时刻关心学生的成长,学生会在我们的关爱、宽容、期盼、鼓励下健康成长,会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德育贯穿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在小学教育中居重要地位,它与其他各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起着主导作用,坚持不懈地抓德育“四化”是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德育工作在各个学科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以前我对老师的认识只停留在老师上好课,学生学会知识。以为这样老师就做到尽心尽责了。自从我担任了班主任以后才
期刊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的一个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说想象力是儿童的智慧财富。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依据教材的文本空间,通过灵动的训练,让学生的心灵翱翔在美好的课堂意境中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通过几年实践,我认为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美读文本,融情入境,激发想象  特级教师张田若曾经说过:“阅读教学
期刊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有效沟通能够激励和影响人的行为,并且能够协调组织内成员及要素关系,使它们凝聚于组织目标之下。  有资料显示,在教育工作中有70%的错误是由于教师不善于沟通造成的。由此可见师生间交流沟通的重要性。师生间只有心心相通,师生距离才会拉近,师生关系才会更加融洽。作为任课教师,由于时间所限,往往只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效
期刊
当代中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使得文化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但德育工作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这就要求我们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认真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代教育发展的德育新途径。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加强德育工作,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
期刊
【摘要】学校、老师教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还应该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学会帮助别人,积极向上,报效祖国。学生没有太多的社会阅历,难免会欠缺经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发挥好自己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关键词】感恩 人生观 价值观 感激  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性格都很独立,有自己的见解,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无可厚非。但是,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期刊
1深入的了解学生,是"以生为本"激扬鲜活的教学生命力的前提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深入的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学习水平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时效性的采取相适应的教学策略,真正的做到以生为本,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而要深入的了解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1放下架子,拉下面子,以融入的心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把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员,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学生一起
期刊
问题的引出:初入初中,学生对于社会课的理解渐渐形成两种现象,一种认为社会课很乏味,社会课里的很多社会事件,需要用说教的形式给予诠释,而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尚未达到或暂且很难适应这样的诠释过程,常常只能以机械的办法死记硬背有关事件的元素(概念、大意、人物名称、等等)。用不了多久,大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社会的勇气和信心,这样的萎退心理一旦形成,社会课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另种感觉社会课很无奈。对于处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  【关键词】数学 生活化 生活经验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
期刊
【摘要】数学无处不用,无处不在,对孩子们也是如此。用直观感觉引导幼儿进入数学世界,用感官来感知数学规律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一种方式,也是每个从事幼教的工作者都认真探索的课题。在教育活动中,我发现规律更能促进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并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就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数学中规律,进行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感官 发现 规律 运用  1现状与思考  幼儿数学教育主要是“引导幼
期刊
【摘要】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养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归根结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与理想。下面,我来谈一下笔者对于体育课人文教学的几点思路  【关键词】中职学校 体育课 人文教学  1转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