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三读 多元解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i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高明的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可能同时要达成三个目标:欣赏、为了教学、为了考试。也可能要同时转换三次角色:普通读者、教师、学生。作为普通读者,要在初读中不受干扰地独立阅读,读出己见,实现文本解读的个性化;作为教师的文本解读是为了发现文本的教学价值点,以此作为教学的终点;作为学生的文本解读则是一种换位阅读,借此了解学生的阅读基础,阅读兴奋点和阅读难点,作为教学的起点。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台阶》为例予以探讨。
  基于欣赏的文本解读:忘却功利,个性化解读
  立于阿尔卑斯山入山口的提示牌上有一行醒目大字:“慢慢走,欣赏啊!”
  其实,作为普通读者在欣赏一篇作品时,何尝不需要这种“慢慢走,欣赏啊!”的态度。欣赏者只有忘却功利,沉潜其中,才能读出“己见”,进而读出“创见”。
  作为普通读者,不受教学与考试的束缚,纯粹去欣赏描写中国农民上世纪下半叶生活与命运的短篇小说《台阶》,读完后一定会感慨唏嘘。我们既会为中国农民为了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拼命硬干、坚忍不拔,哪怕付出毕生心血也在所不辞的精神而深深感动;也会为他们在那个特定的时代生活如此艰难困苦、付出与收获如此不成比例而深感凄楚、辛酸!在“父亲”身上,我们分明还看到了李顺大(《李顺大造屋》)、陈奂生(《陈奂生上城》)和自己的父亲、祖辈的影子。
  以上感受是每个初读《台阶》的人都会产生的。如果我们继续“慢慢走”,边欣赏边思考,是不是还可以读出些不一样的感受来?
  “父亲”毕其一生,就是要造一所有“高台阶”的新屋。因为“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据此,教参的理解是:“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我们由这个解读不难推出一个结论:“父亲”付出一生艰辛,直至最后“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去造一所有“高台阶”的新屋是完全值得的!
  果真如此吗?看看小说前后对“低台阶”生活和“高台阶”生活的对比描写,或许会给我们不一样的阅读启示。
  低台阶:一家人其乐融融。
  (片段一)“父亲”:“父亲的个子高,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舒服。父亲把屁股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两只脚板就搁在最低的一级。
  (片段二)“母亲”:“大概到了过年,父亲才在家里洗一次脚。那天,母亲就特别高兴,亲自为他端了一大木盆水。盆水冒着热气,父亲就坐在台阶上很耐心地洗。”
  (片段三)“我”:“再大些,我就喜欢站在那条青石门槛上往台阶上跳。先是跳一级台阶,蹦、蹦、蹦!后来,我就跳二级台阶,蹦、蹦!再后来,我跳三级台阶,蹦!又觉得从上往下跳没意思,便调了个头,从下往上跳,啪、啪、啪!后来,又跳二级,啪、啪!再后来,又跳三级,啪!”
  高台阶:不习惯,不自在。人老了,人废了。
  (片段一)“父亲”:“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片段二)“父亲”:“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
  (片段三)“父亲”:“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样子。”
  在这些对比描写中,“父亲”是觉得“低台阶”生活惬意还是“高台阶”生活惬意?是觉得“低台阶”生活有成就感还是“高台阶”生活有成就感?“父亲”如老黄牛般默默辛劳一生,换来了有尊严的生活吗?他一生的付出真的值得吗?
  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这样解读文本:人啊,谁不渴望尊严与地位?但人的尊严与地位不能完全建立在物质的拥有与他人的评价之上,否则我们将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因贫穷落魄而自卑,不因富贵腾达而自傲。不论我们身处何种境遇,都要坚信我们自己的价值。善待他人,也善待自己。不卑不亢,让内心拥有一份从容与镇定,这才是人生应有的姿态。
  基于教学的文本解读:深挖文本,服务教学
  “深挖”的标准是什么呢?一是读懂,二是读准,三是读透。
  读懂的要求,一是明了文本“写了什么”(文本内容),二是明了文本“怎么写的”(思路与写法),三是明了文本“为什么写”(写作意图与主旨)。
  读准的要求是忠于文本,合理解读。我们提倡个性化解读,有创意地解读,但这种“个性化”“有创意”也是有边际的,不能天马行空,我行我素,一定要源于文本,体现作者和作品意义,不能过度解读而背离文本和学术界主流观点。
  读透的要求就是要深入文本,多元解读,读出己见,读出创见,从广度和深度上为教学提供更多的价值点。
  作为短篇小说,《台阶》的教学价值点应该围绕小说的文体特征来确定。
  本文围绕“台阶”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复述故事,把握主要内容)
  理清行文的思路和结构。(小说的情节与结构)
  细节欣赏与语言品味。(艺术起于至微)
  把握父亲形象特征。(人物赏析)
  本文的写作意图与主旨探究。(主旨探究)
  从服务教学的要求出发,文本解读还应关注下列问题。
  一是知人论世。本文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党的农村政策让中国农民刚刚解决温饱,但农村的现状和农民的命运依然不容乐观。作为来自农村,深刻关注中国农民命运的浙江作家李森祥,曾动情地写道:“乡土,永远是我创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都不会忘记我来自农村,我有责任把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出来。”可以说,如果没有作者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就写不出这么生动而深刻反映中国农民可贵品质和不幸命运的作品。   二是了解编者意图。编者意图除了通过教参直接呈现外,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和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给出的问题都直指文本核心。在阅读中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就既不会“浅读”,也不会“误读”。我们还要关注编者把作品放在哪个年级、哪个单元、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这样才能全面了解文本的教学意义。
  三是关注文本的文体特征。如果教学的文体特征不明,把小说当记叙文上,或把散文当议论文上,试想我们的教学会是什么后果?《台阶》作为小说,当然教学就要围绕小说的文体特征展开。
  基于考试的文本解读:正确解读,发现考点
  基于考试的文本解读,这是命题人和教师才有的解读角度。作为语文教师,在中考和高考还没有取消前,我们的教学必然还要肩负考试的使命,文本解读兼顾考试,也就成了应有之义。
  基于考试的文本解读,前提是正确解读,目的是发现(文本)考点,并在教学中巧妙呈现。
  不同的人,文本解读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自然就会出现浅读、深度或误读的不同状况。我们提倡“深读”,反对“浅读”和“误读”,但前提是正确解读。正确解读应该是对作者创作意图的准确把握;对作品意义的合理解读;在不脱离文本的前提下的个性化解读。
  从作品中发现考点,必须从课标要求和考点(考试说明)要求两方面入手,发现的考点才有考试价值。准确把握课标要求和考点要求,就成了考试解读的两个基点。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2011年版《初中语文考试说明》(各省市版)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都是我们命题的重要依据。
  《台阶》一文有价值的考点有哪些呢?
  ㈠内容理解:本文围绕“台阶”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㈡思路结构:本文故事围绕父亲修高台阶的房屋展开,简要概括行文的思路。
  提示:本文可以从多方面梳理行文的思路。
  从父亲修屋的角度:
  为什么要修屋——怎样修屋——修成以后
  盼“高屋”——修“高屋”——失落于“高屋”
  从父亲修台阶的角度:盼高台阶——修高台阶——失落于高台阶
  从父亲一生情感变化的角度:渴盼——艰辛——失落
  ㈢细节欣赏与语言赏析。
  细节一: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渴盼)
  细节二: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艰辛)
  细节三: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道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失落)
  ㈣人物形象把握: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父亲?(个性化解读)
  ㈤探究:
  1.父亲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九级台阶的新屋,付出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的代价,你认为父亲这样做值得吗?
  2.本文引发了你对人生价值与地位尊严怎样的思考?
  一文三读,多元解析,这既是教师教学的需要,也是一个教师阅读素养和教学素养的综合体现。基于欣赏的阅读,让我们读出己见,读出创见,为教学准备个性化的解读内容;基于教学的阅读,又让我们找到了文本的教学价值点;基于考试的阅读,还让我们的阅读兼顾了实用性,在教学中顺手管住了考试,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
  张祖国,语文教师,现居重庆大渡口。责任编校:洪 鸣
其他文献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第一辆车是销售员销售的,而第二辆、第三辆乃至于更多辆是服务人员销售的。服务的本质是销售。那么,我们国内的服务业者有没有这 The G
根据CT所提供的血肿部位,使用骨孔锥在病房采用颞部锥孔,置管注入尿激酶溶解吸引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8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共80例,男46例,
结合传热学的课程特点,总结了近年来传热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为进一步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指导。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
据业内消息称,紫光集团旗下的长江存储技术公司(YMTC)正在规划开发自己的DRAM内存制造技术,而且可能直奔当今世界最先进的20/18nm工艺。长江存储技术公司是紫光集团收购武汉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落实锦涛同志关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孕育民族精神的思想母体”“,弘扬和
例1.宋××,男性,64岁,因口眼不自主多动一年半于1990年11月19日入院,于一年半前无明显原因出现挤眼、噘嘴及舔舌动作,每分钟发作数次,精神集中时可控制其动作片刻,情绪激动
藻酸双酯钠是防治缺血性脑、心血管病的新型类肝素药物。我们用其治疗缺血性脑、心血管病共158例,总有效率达93.67%,经临床观察及分别跟踪随访2~4年,结果说明藻酸双脂钠在防治
一天,青蛙先生捡到一只破鞋子。他想:“这可是好东西。”于是把破鞋子背回家,乒乒乓乓一阵忙,做成了一辆赛车。青蛙先生开着车去找蛤蟆小姐,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
李曙光在《中国改革》2011年11月号中载文认为,公权力和民营经济存在三个方面的竞争关系:第一,存在公权力与民营企业家的经济商业竞争。中国目前的状况是公权力全面介入经济,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是指为促进基本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条件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为了满足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