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7 Protect the earth 第一课时Story time》教学实录与评析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o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學目标
  1.能听懂、会读、会说protect, earth, save, useful, waste, reuse, energy, most, coal, wood, cut down, plastic, oil等词。
  2.能听懂、会读、会说日常交际用语We use ... to ... We should ... We shouldn’t ...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
  3.能养成阅读文本,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合作交流、辩论、演讲等方式,尝试综合运用所学语言,并创造性地输出语段,培养语用能力。
  4.能了解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了解更多保护地球的方法。
  二、制定依据
  (一)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话题为“保护地球”,主要学习句型 use...to...本单元还再现了情态动词should/should not的用法,本课词汇部分为资源的名词,根据六年级的年段能力和目标,在第一课时重点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单词、句型的运用和学生创造性的语用能力。
  (二)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共49人,学生课堂表达常规有较好的基础。到六年级后,倾听常规也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大部分孩子性格比较活泼,思维较为活跃,上课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语言基础较好。加之,六年级后,孩子们通过QQ群的形式组建了英语俱乐部,每两天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自主交流,一阶段后,大部分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拓展词汇,口语表达的积极性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经过两个多月的熟悉和了解,学生越来越乐于接受的是有挑战的学习活动,更乐于参与的是有思维投入的交流过程。课堂上,开始尝试思维导图、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虽然过程中表现比较稚嫩,语言基础还比较匮乏,但是积极性非常高,参与活动乐此不疲。学生喜欢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适合他们的。在面对保护地球这样一个具有科普意识,又有人文意义的话题时,毫无意外地会继续选择多样的思维碰撞和语言交流的方式,以此促进对这一主题更多的思考,更主动的交流。
  三、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up 吸引注意,积累语言
  1.Greeting
  2.Guessing game.
  What’s this? It’s the Earth
  3.Say sth about the earth.
  It is ...
  We can see...
  There is ...
  There are...
  【评析】当多媒体展现由一个circle充填成earth,视觉的冲击马上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集中到本课时相关的教学内容。这时候教师提问say something about the earth,学生一下子就打开了思维之门,如有animals、trees and flowers、people...并且对教学内容调动已学句型进行了积累。
  Step2 Pre-task 导出目标,生成结构
  1.Ask and answer:
  What colour is the earth? Why?
  Blue: water
  Green: Trees
  Brown: dirty and messy
  2.Watch a video and answer:
  What happened to the earth? How about the earth now?
  It is...
  There is...
  There are...
  3.What should we do?
  Protect the earth
  4.How to protect the earth?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and find the ways:
  Save water Save energy Save trees
  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
  【评析】当枯黄颓废景象的地球与开始学生回答的蓝色、干净且生机勃勃的地球形成鲜明对比之后,学生自然而然被“惊到”想了解是什么导致了如此这般的地球,一段video解开和提示学生思考其原因,如rubbish,plastic,black smoke等等,这时学生已经完全进入思考状态,并开始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潜意识有了保护地球的思想,老师适时提供语言的支持。
  Step3 Task 1 回忆相关知识,初步运用结构
  1.Detailed reading.
  Why should we save the water?
  There is not much water in many places.
  Water is useful.
  How to save water?
  We shouldn’t waste water. We should save water and reuse it.
  2.Further reading about the energy, wood and plastic.
  Why? How?
  Choose a task and try to work in groups.
  Students choose a task and try to work in groups.   【评析】普及地球相关的科普知识,让学生在更进一步的基础上了解地球的资源,从而让学生形成从自身到他人(小组交流)在生活中要save energy, save trees,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等观念。
  Step4 Task 2 呈现刺激材料,活用结构
  Debate: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plastic? Is it good or bad?
  Students have a debate.
  Plastic is useful. But too much plastic is bad for the earth. Don’t use too much. Try to use paper and glass. ...
  【评析】这是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一种引领,属于高阶思维的能力,也是学科素养中重视发展的要素。教师在这一个环节进行这样的设计,不失为一种学科素养的体现,在课上也收到较好的效果。
  Step5 Task 3 引发期待行为,强化结构
  1.Read the dialogue.
  Read after the tape and know more about the earth.
  2.Give a speech.
  First, choose a topic.
  Then, make a speech in groups.
  Finally, Have a try in class.
  Try to ask more people to protect the earth together.
  【评析】“演讲”是教师上课中采用不多的设计,缘于费时、冷场或效果不佳,因为这样的活动设计对前面的铺垫需要有一定的设计要求,活动对于学生通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是非常大的。本课的设计,在实践上就取得很好的效果,虽然在演讲过程中老师需要给予“帮助”。
  Step6 Post–task 提供反馈评价,巩固结构
  1.What else can we do?
  Know more about the earth and talk about “how to protect the earth”
  Enjoy a song:Make a little space.Make a better place.Heal the world.Make it a better place
  2.Introduce a new film: Home.
  Many Public welfares want to do something for the earth. Protect the earth. Start from us. Start from now!
  【评析】自主思维,独立思考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方面,而对教学内容的拓展是和好的媒介,教师在临近结课时,设计这样的内容,无疑是对主题的一种升华。
  Homework:
  1.Read story time after the tape.
  2.Watch the film: Home
  with your parents.
  3.Make a better speech and write it down on your notebook.
  总评:在整节课的教学实践上来看,这节课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这是一节具有思想性的课,它不同于情感目标。老师从开始到结束,始终潜意识地让学生引起对保护地球的思考,而且不断升华,从问题的对答到小组的讨论,给予tasks, why和how来强化,通过演讲进行(保护地球)思想的宣介。
  二、这是一节适合学生发展的课。课堂实践中学生“真实学习”,活动上教师跟在学生的后面,活动中教师伴在学生的左右,设计前教师想在学生的前面,这样形成了学生主动建构语言实践,涉及学生的内心,有完整的学习体验历程。
  三、这是一节体现先进教学理念的课。教师关注到内容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结合。关注生态意识,要有社会责任;倡导低碳出行,要有国际理解;进行批判性思维,要有实践创新。正如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到: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而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作者简介:
  王宣艳,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副校长,常州市骨干教师,新北区优秀教育工作者,黑牡丹教育基金优秀教师,江苏省“蓝天杯”赛课一等奖;新北区“骏马杯”小学英语学科基本功竞赛一等奖;新北区首批优秀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钱峰,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國家级英语导游员。《江苏教育》专栏主持人,《教师博览》签约作者,无锡市中小学教育科研带头人,宜兴市首届名师工作室导师。先后主持基础英语教学与研究专业性课题三项。科研成果获全国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优秀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英语沙龙》《教育研究与评论》《云南教育》和《教师博览》等刊物对其专业化发展历程进行介绍和分享。
其他文献
目的减少护理意外的发生,保证病人的安全.方法通过特殊危重病人护理注意事项告知仔细认真地向陪护及清醒患者宣讲我们采用的重点,关键的护理措施及其目的、并发症,他们须注意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而言,“语用”是学生学习语文后的“运用”,即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条理、有感情地进行语言表达,并将学过的语言形式、语言内容根据需要规范地、个性化地表达。在这样的意义背景下,读写结合存在一些可避免的语用性局限,这就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触发情义性的语言实践、整合单一性的训练来走出局限。  【关键词】建构;触发;整合  读写结合的局限在哪里? “读写结合”一味“为写而读”,过多
根据(Ⅰ)报提出的液柱交叉流PM2.5颗粒附面运动与吸收机理及模型计算方法,设计了以钻井废水吸收钻井柴油机尾气PM2.5的液柱交叉流吸收现场试验装置。吸收器具有高温绝热蒸发与
探讨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应对庞大的老年队伍,实现"健康老龄化".认为将自护理论应用于老年护理工作,不仅符合我国国情,而且对减轻医疗卫生系统的负担,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促进
信息技术将教育行业带进了全新的时代,中职学校因为开设专业的多样性及各专业的特殊性,导致推行信息化教学相比普通高中略微滞后。尤其在中职英语学科上,大部分学校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法,使得学生学习兴趣急剧下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巨大优势,提升中职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必须借助信息化教学,积极探索“教”与“学”的新理念,充分认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做到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积极创新中职英语教学
【摘要】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教育改革的贯彻力度,小学教育改革工作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当今的小学教育,要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生活,所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被众多学校引入实施。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教学生活化进展并不顺利,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存在限制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因素,导致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程度不高,效果不好。基于此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现状,总结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对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来
化学热回收两段组合式气化炉有效地提高了高温合成气的显热回收。为进一步了解该新型两段炉内气体的流动规律,在自行搭建的冷模实验装置上,考察了该组合式两段炉内的二段床层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美术课堂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微课以其时间短、容量小、内容精、应用广的特点越来越受到美术教师们的关注。本质上,传统美术课堂中国画教学知识内化在课外,重视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美术微课知识内化在课堂,注重美术知识技能的应用与创造力,能有效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微课;自主学习;中国画;策略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课题“启智理念下激发中小学生学
身教、浸润、课程、活动、评价,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同时,构建蓬勃向上的阅读生态。培本,作为300年前玉山书院所在地,书香校园建设任重而道远。本道阅读,始终在路上。
目的 观察笑气吸入联合沟通技巧用于人工流产术中的疗效.方法 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实验组采用笑气吸入及全程陪护中实施沟通技巧,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两组从镇痛效果、人流综合反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镇痛效果显著,有效率为97.3%,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笑气吸入镇痛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