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再创造”中建构数学知识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mesee_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所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优秀的教师精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善于让学生学生自主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通过看、做、思中自主探究建构。
   一、 观察感知
   观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与途径,数学学习离不开观察,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观察实物、图像、视频等材料,旨在通过客观物质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发学生的感知与思考,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学习。
   知识的再创造通常需要经历观察、操作、思悟三个程序,再创造一般从观察开始,起源于对知识原型的视觉感知。观察的目的是给学生一种直观感受,使学生对物体的特征形成初步认知。在教学中首先为学生呈现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对材料的的观察兴趣,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展开对原材料的感知与解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利用的是转化思想,通过将平行四边面积计算转化为学生已经具有知识基础的长方形的面积去获得。为了让学生自己利用转化策略再创造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教学时,采用观察、操作、思悟三步曲,引导学生一步步抽丝剥茧,逐步抵达本质核心。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从观察活动入手,首先给学生出示了一个长方形与一个不规则的图形,让他们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的大小,并说出是如何比较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虽然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无法直接计算,但是可以将不规则图形平移转化为长方形,从而巧妙地比较了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学生在观察比较活动中对转化策略有了初步认识。该观察活动是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前的预演,旨在向学生渗透转化策略,让学生初步认识转化及其价值,为接下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探究埋下伏笔。
   二、 操作体验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离开动作的思维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些教师为了图省事,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仅组织学生观察,把观察活动当做唯一的探究活动,全堂课除了让学生观察比较,就是开展讨论交流,在口头讲授中推导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单纯依靠观察活动,学生只能看到表面,缺乏亲身体验,学生的思维就不会深刻,只能记住结果,而对其内在本质缺乏有效理解。
   “看容易忘记,做容易理解。”观察一般看到的是表面现象,只能感知到物体的浅层特征。为了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在观察的基础上,还应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获得真切体会与感受。“再创造”就是一种“做中学”思想,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操作体验才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过程,也是对数学知识进行再创造的关键。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在组织学生初步感受了转化策略后,为了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没有开展口头实验,进行空洞的讲授,而是为学生安排了操作活动,给他们提供了剪刀和平行四边形卡片,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想办法将平行四邊形转化为长方形。学生是有能力自己获取方法的,他们将平行四边形或分为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或分为两个直角梯形,接着通过“剪、移、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然后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操作活动给学生以真切的体验,他们亲手实践中还原了转化过程,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深刻的表象,强化了空间观念,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奠定了基石。
   三、 思悟提炼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知识的建构离不了思维,再创造的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而不是机械模拟。借助操作只是为了促进学生思考,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支持,而知识的最终获得还需要学生在自我思悟中提炼总结,尤其是数学概念的建构,需要学生在感知操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辨去归纳概括,直至建构出概念模型。
   思悟提炼是学生创造数学知识成果的最终环节,也是一个破茧化蝶的过程,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该环节是学生借助前面的操作实践,通过分析、比较、推理,提炼总结知识的过程。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经历了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转化后,引导学生将转化前后的图形进行观察比较,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比较两者的面积关系,寻找长、宽与底、高之间的关系。学生由于有了前面操作的基础,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相对就比较轻松容易。经过比较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转化后的长方形是等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辨,经过严密的推理,顺利提炼建构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次体会到转化思想的价值。
其他文献
一、趣问,开启阅读之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绘本不同于课文,充满了趣味性和画面感。在进入绘本教学之前,一定要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合适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如:直接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媒体导入法、谈话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等。根据不同的文本材料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激发兴趣,开启阅读之旅。   如在教学Just be yourselves这节课中,教师提问:W
期刊
摘要:作为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的有效桥梁,幼儿园家长学校有着独特的教育优势,对幼儿生命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家长学校的发展还不是很平衡,很多的家长学校其实都是有名无实不但没有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甚至有时候还起反作用。为此,在幼儿教育推进的过程中,努力建设好幼儿园家长学校,就成为了当下教育不容或缺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强化管理 拓展资源 贴近实际 家长学
期刊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认知不仅明确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有效地位,同时也为幼儿的教育奠定了基础。著名教育专家杜威先生就曾说过:“游戏性不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精神态度。”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对课程游戏化的落实并不是简单以游戏的方式来调整,而是要凸显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游戏精神,巧妙地落实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决定权和自主权利,并运用这种精神去设置课程,将游戏理念作
期刊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核、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相一致,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载体。准确把握红色文化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构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红色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
期刊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这说明了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在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那么怎样利用语文的学科特点渗透德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介绍背景知识,让德育更有力量   所谓背景知识,是指作品所处时代、社会和生活的总合,它体现了文章的社会性。背景知识包括多个方面,如时代背景、社会背景、
期刊
阅法教学中教师生动形象、具有情感的讲解,能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能力,从而使学生乐学善思、学会学习。阅法教学中,教师讲解如何出彩?笔者认为,应与其他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   一、融入情境教学   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我们的教学对象又是富有情感的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语言应情真意切,真挚感人。我们应准确、生动、细腻地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
期刊
在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中,需要“唤醒”蕴藏于经典中的精神文化,“唤醒”处于懵懂状态的幼童。下面以白居易的《池上》一诗教学为例,谈谈在本学段古诗文教学的一点策略。   一、在有节奏的、正确诵读中走近经典文化   古诗文字虽少但意味深远,充满情趣韵味。大声诵读,可以让静止的文字跃动起来,鲜活起来,从而“唤醒”儿童已有的古诗文认读意识,产生对古诗文的熟悉感、亲近感。读诗,要把每个字都读响亮,读正确,
期刊
诗歌创作讲究凝练语言,追求以少胜多、以简驭繁的表达境界。只有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开掘出诗歌中丰富的意象以及意象之间彼此融合的方式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在领悟诗歌意境过程中的审美体验。   一、含英咀华,体悟诗歌独到的言语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就是关注文本的语言,而诗歌是最讲究语言的凝练。为此,诗歌的教学,尤其是体悟诗歌的内在意境,就必须要紧扣诗歌中的语言。事实上,诗歌中每一个词句、每一个汉字,甚至是每
期刊
一、提问促“生疑”,引导自主探究   所谓“学贵有疑。”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疑问,并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疑惑大胆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解决,这样的过程也有效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时,有位教师就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
期刊
智慧课堂认为智慧不能靠教师传授,而要靠学生自己从资源宝库中发现获得。在数学教学中践行“智慧课堂”理念,实施智慧教学,让智慧自然生长。   一、 设境激趣启智   “高兴学来的东西永远不会忘记。”智慧课堂是愉快的课堂,师生民主平等,关系和谐,学生没有心理包袱,心情愉悦。智慧课堂是趣味的课堂,数学学习有趣好玩,如同磁铁般吸引学生,学生积极主动,乐此不疲。   趣味情境是智慧种子萌发的土壤,快乐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