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老头怎会老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uotr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画家、作家黄永玉先生最初发表作品时,用的是本名黄永裕。有人对他说:“‘永裕’不过是小康富裕的意思,适合一个布店老板,应改成‘永玉’,它代表永远光泽明透。”于是,黄永玉这个名字被保留了下来。给他建议的这个人,是他的表叔、著名作家沈从文。
  黄永玉10岁时,在家乡湖南省凤凰县见过沈从文一面。那年,沈从文回乡探望重病的母亲,黄永玉匆匆跑去问他:“你坐过火车和轮船?”见表叔点点头,他转身又跑了。12年后,沈从文意外得知,当年那个毛头少年成了一位木刻家。他在 《一个传奇的本事》 一书中,写到了初见黄永玉的木刻插画时的印象:
  抗战到第八年,和平胜利骤然来临,睽违十年的亲友,都逐渐恢复了通信关系……忽然有个十多年不通音问的朋友,寄了本新出的诗集。诗集中用黑绿二色套印了些木刻插图,充满了一种天真稚气与热情大胆的混合,给我崭新的印象。对诗若缺少深致理解的人,是不易作出这种明确反应的。一经打听,才知道作者的教育程度还不及初中二年级,年龄也还不过二十来岁,完全是在八年战火中长大的……十三四岁即离开了所有亲人,到陌生而广大的世界上流荡,无可避免的穷困,疾病,挫折,逃亡,如蓬如萍的转徙飘荡,到景德镇烧过瓷器,又在另一处当过做棺材学徒,却从不易想象的学习过程中,奇迹般终于成了个技术优秀、特有个性的木刻工作者。
  1949年夏天,沈从文给黄永玉写了封长信,希望他到北京工作。当时,黄永玉身在香港,一边画画、雕木刻,一边写诗歌、编电影剧本。这封信后来被发表在香港 《大公报》 上,标题下配了黄永玉亲笔所绘的两条小船作为题花,寓意漂泊之舟找到了栖身港湾。
  信确实起了作用。不久,黄永玉和夫人张梅溪背着相机和满满一皮挎包的钞票,到北京探望沈从文。“表叔一家住在沙滩中老胡同宿舍,一位叫石妈妈的保姆料理家务。我们发现北方人三餐要吃这么多面食,惊奇不止。”“那段日子里,从文表叔和婶婶亲切地为我介绍当时还健在的杨振声先生,写过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 的废名先生,老当益壮的朱光潜先生、冯至先生。这些先生当时都住在一个大院子里。”黃永玉曾这样回忆他的北京之行。因为感受到一个安宁的北京,1953年2月,黄永玉离开香港,到北京生活。
  但他没有想到,表叔对他要求极严格。下火车第二天,沈从文就告诉他要“不停地工作”,让他做功课。“这句话影响了我一辈子。我现在连做梦都在写小说,想到一句话爬起来就写下去。”黄永玉说。
  那时候,《新观察》 杂志正办得红火,一位编辑朋友约他赶刻一幅插图。黄永玉只刻了一晚上就交了卷。插图发表后,他自己也感觉有些仓促,不好看。就为这幅插图,沈从文特地来到黄永玉家,狠狠地批了他一顿:“你看看,这像什么?怎么能够这样浪费生命?你已经30岁了。没有想象,没有技巧,看不到工作的庄严!准备就这样下去?……我走了……”“我真感觉羞耻。”黄永玉回忆,“这件事过去几十年了,话却好像昨天说的一样,一想起来就提心吊胆。”
  “不停地工作”“认真工作”这些念头让黄永玉一生没得闲。上世纪50年代,他写出了电影剧本 《儿女经》,在荣宝斋学套色木刻,完成了著名的木刻肖像组画 《阿诗玛》 《齐白石》;“文革”刚结束,人们正对他的水墨画 《猫头鹰》 议论纷纷时,他已别开生面地将水彩与水墨结合,把新风格的荷花和鹤呈现出来;绘画的视觉冲击让人回味时,他的诗集 《曾经有过那个时候》 又获得首届诗歌奖,把转型时期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批判,表现得强烈而深沉;90年代,他的 《永玉六记》 好似天外来客,让读者领略了画与文、机智与深刻的美妙结合;2003年,他又写出散文集 《比我老的老头》,其中的故事让人笑着流出了泪……
  这其中最具轰动效应的作品,当属1980年发行的生肖猴邮票。当年一枚面值8分钱的邮票,现在市场价格已达1600元左右。整版80枚猴票,当时价格是6.4元,如今已升值至20多万元,成了“新中国集邮史上的神话”。有媒体称他“猴票之父”,他闻知哈哈大笑,顽心立起,改为“猴票她爹”。
  当年创作那枚猴邮票时,黄永玉正为刚刚死去的猴子“朋友”伊沃难过。伊沃很调皮,常在黄永玉家“显示出其祖先大闹天宫的本事”,在画室肆无忌惮地拉屎、撒尿,弄得谁都不愿意进画室;把牙膏、颜料挤出来抹在脸上,弄个满脸花。但黄永玉不嫌弃它,常带它去晨练。黄永玉还养了猫,就让它俩坐在自己的腿上,看着它们一起嬉戏。
  一天,黄永玉外出时,儿子黄黑蛮给他打电话,说伊沃死了。黄永玉诧异地问:“怎么回事?”黄黑蛮说:“可能是喂了它油炸花生米。”黄永玉急了:“它还没进化到可以吃油炸花生米,你没给它喝二两吧?”此后,他只能在心中怀念伊沃了。
  从1980年起,在每个新春来临之前画来年的生肖动物,就成了黄永玉乐此不疲的事儿。2016年又是猴年,中国集邮总公司再请黄永玉出山,设计新猴票,当时他已92岁了。
  那年的猴票有两枚。第一枚画的是猴子捧桃献瑞,画面上一只猴子把尾巴勾在树上,一只手攀住树枝,另一只手捧着一个红艳的桃子。第二枚画的是一只母猴抱着两只小猴,小猴亲吻着母猴,母猴喜笑颜开。邮票发行时,恰逢全面放开二胎生育的政策开始实施。不少网友惊呼:“难道黄永玉提前知道要放开二胎?”
  画完猴票,黄永玉又创作出猴年生肖挂历,将猴与历史、现实的关联呈现出来,诙谐、风趣、幽默、温馨尽在其中。他还为猴年挂历写了序:
  自从那年帮邮电部画猴子邮票到现在,三十六年过去了,那时我才五十岁多一点。今年又叫我画猴子邮票,我九十二三了,我说这是我最后一次画猴子。朋友哄我说:“不老!不老!你起码还有二十年好活,再画一圈猴子还有找头……”“好笑!那时候我很可能在冥王星哪条大街上哪家茶馆里跟伽利略或哥白尼喝下午茶,幽幽太空,你怎么找得我?”
  我看完不禁感慨,这么好玩的老头,怎会老?
  近两年,黄永玉又迷上了画紫砂壶。去年,他前往宜兴,将100多幅水浒人物画在紫砂壶上,一画就是个把月。当年在凤凰人嘴里,宜兴被叫做“泥金”。小时候,父亲就让他欣赏“泥金壶”。“他说泥金壶一定要盖严,它来回转,但晃不了,做的像机器一样。”如今,他家里还珍藏着父亲传下来的一把紫砂壶,那是一把不等形的壶,上面画着一个树兜子和白色梅花。
  黄永玉从宜兴回北京后,我去探望他,见他仍沉迷于紫砂壶。他说:“我每一天都把工作安排好了。小说每天都要写,两个月三万字,再画几张插图。但每年自己都感觉要做稍微大一点的工作,一个阶段性的小结,今年就是画这批紫砂壶。”他在家中摆了12把大紫砂壶,然后坐在客厅里,一把一把地画。11月26日,我又去看他,他已画好8把。他告诉我说,等这12把大壶画好了,要在万荷堂举办一个活动,请大家来看看。
  对我们这些年过花甲之人而言,精力旺盛的黄永玉真的是一个高高的人生标杆!与之同行,我感到一种鞭策、一种激励。
  (选自《环球人物》2017年第24期)
其他文献
皇帝陛下在路上  中国历史上,乾隆是出名的喜欢到处跑的皇帝。可不光是著名的6次下江南,有学者统计,他在位60年,或远或近的出巡都算上,有150次之多。  但如果把中国和欧洲的帝王出门在外时间来个混合排名,乾隆的名次,却也不会很靠前。因为欧洲尤其是中世纪早期的国王,很多实在太喜欢生活在路上了,可以跑到国家的首都毫无存在感的地步,这是任何中国皇帝都做不到的。  为什么会这样,有两点原因特别重要。  第
一  1966年1月9日,天刚蒙蒙亮,福州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福建前线空军指挥所主任曾幼诚将军已经按惯例来到指挥所进行交接班工作。之所以在天还未亮的时候交接工作,是因为当时台海两岸的对峙激烈,往往天一亮国民党空军的飞机便会进来,如不提前交接班,恐来不及应对敌情。  曾幼诚刚刚坐下,便接到了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皮定钧打来的电话。皮定钧自报家门后,没有任何客套,直截了当地说:“昨天晚上,在黄岐半岛发生了一件
摘 要:有感情的朗读,是一切语文能力形成的手段和桥梁。而趣味盎然的导语可以率先打动学生的心扉,幽默风趣的朗读情境创设可以促进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作者的多元对话,于是《祖父的园子》里那些美丽的生命便都在学生的朗读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关键词:童趣;个性化朗读;多元对话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15 文章编号:1674-120X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体现生活化本质,贯彻协同育人的理念,依托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和体系,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虽然现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要求相比,依然存在很多亟待完善之处,如活动组织管理松散、实践活动形式单一、有效活動资源匮乏、纵向活动占据多数等,这严重阻碍了活动的有效实施和育人目标的达成。基于此,文章从协同育人
杨绛生于1911年,2016年去世,享年105岁。张爱玲生于1920年,1995年去世,享年75岁。对比起来,杨绛比张爱玲长九岁,却多活了近三十年的光景。  同时代的两位杰出女子,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人生经历、性格特征,又皆学贯中西,博聞强记,涉猎面广,聪明绝顶,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不容忽视。更为有趣的是,两人都享有“不近人情”的坊间“美誉”,时刻与尘世保持距离,洁身自好。  把她俩放
《春秋》 是“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之一。《春秋》记录的是鲁国的一段历史,从鲁隐公元年开始到鲁哀公十四年结束,历12代君主,共244年,亦即是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古人重视春秋两季,因此,记载事情有时间季节上的侧重,于是“春秋”也就成为历史的代称。一般认为,《春秋》是当时周王朝的诸侯国之一鲁国的编年史,出自鲁国史官之手,后来经过了孔子的修订。但孔子的修订可能并非寻常意义上的修订,可能有大幅
摘 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一定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教学实效。然而,很多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却存在很多误区,导致教学效果低下。针对误区,文章提出了一些在创设情境中应该把握的原则:具有针对性、把握生活性、遵循适度性、注重生成性、突出启发性,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情境教学进行一些探索。  关键词:教学情境;学生;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33.2  
近日,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了 《胡适许怡荪通信集》,这是根据早年胡适与好友许怡荪通信编定的。细读这些信,可以发现许多有关胡适的“新”史料。所谓新,就是之前胡适年谱、传记和有关回忆中不曾记载、说明和明确的。留美前大醉,丢了钱,赔上胃  胡适喜欢喝酒,也能喝酒。早年在上海时,“从打牌到喝酒,从喝酒到叫局,从叫局到吃花酒,不到两个月,我都学会了”,竟至在一个雨夜,大醉的胡适在回去的路上同巡捕打了起来,结果
摘 要:文章以青春向上的学生为出发点,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初三毕业班学生和教师的身心特点,从三大方面提出了初三年级组管理的基本实施策略,旨在提高年级组管理和执行实效。  关键词:初三;年级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5-26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0-0011-02  追求青春向上的健康主旋律应是初中校园给人们最深刻的感受。青春向上的
摘 要:在小学体育教学进程中,大部分内容均蕴含着德育知识,所以广大教师要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在体育教学活动和过程中有效融入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将主要围绕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的优点展开分析,并提供具体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5-17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的优点  1.教学内容和组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