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借错误资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理解、考虑问题不全面、粗心大意等原因,解题时难免出错。而注重错误资源利用,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出错原因,而且还能提醒学生避免犯下类似错误,提高解题正确率和数学学习成绩,因此,授课中应注重错误资源利用,借助错误资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文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利用错误资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學;教学;错误资源;应用
  小学数学错误资源较多,包括课堂训练错题、作业中的错题以及平时测试中的错题。很多教师认识不到错误资源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只要改正即可,结果出现遇到类似题目学生仍然做错的情况,学习成绩提升缓慢,因此,授课中不仅为学生讲解正确解法,更要借助错误资源,加深学生认识,使其正确理解所学,意识到错误所在,保证解题正确性。
  一、 借助课堂错题,夯实所学内容
  小学数学授课中,可借助课堂错题,加深学生理解,夯实学生所学。为实现这一目标,具体应注重以下内容的落实:一方面,针对学生做错的题目,先要求学生反思错误所在以及出错原因,针对学生意识不到错误的试题,可与学生一起剖析错误,尤其因学生理解不深入导致出错,可引导学生积极回顾所学内容,并做好引导,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避免走进理解误区。如在教学《直线,线段、射线》一课,在我让学生总结直线、射线,线段有什么特点这个环节,有学生说“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时,马上就有学生脱口而出说“直线比射线长”借这个课堂生成的错误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射线和直线都可以无限延长,所以不能比较。
  另一方面,为吸引学生注意力,讲解数学习题时,可故意板书错误的解题过程,引发学生深思,看能否找到错误所在,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为其正确、灵活运用所学进行正确解题奠定坚实基础。
  讲解“分数应用题”时,课堂上给出以下训练习题,结果发现学生的出错率较高,授课中可对该题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题意,保证解题的正确性。
  由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铺设一条管道。若甲队单独完成需要8天,若乙对单独完成需要12天。如果两队合作,一天可铺设该条管道的几分之几?多久才能铺设完成?
  在解答该题目时部分学生认为不知道管道长度无法计算,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一天可铺设该管道的1÷(8 12)=120。分析可知学生之所以做错,在于其未充分理解题意,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差。教学中,给予学生以下指引:将铺设该条管道的总工程量看做1,则甲队一天完成的工程量为18,乙队一天完成的工程量为112。此时学生恍然大悟,意识到自身的错误,最终正确解答出了该题,即,甲乙两队合作一天共铺设该条管道的18 112=524。两队完成铺设工作的时间为:1÷524=4.8(天)。
  在课堂上通过分析学生错误所在,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加深学生对该类题目的理解,最终得出正确计算结果,夯实学生所学的同时,很好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具体课堂活动中,教师深入发掘学生题目错误,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到错误,发掘错误的价值和作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 借助作业错题,拓展学生思维
  授课中应端正学生态度,使其明白不仅要认真改正作业中的错误,而且还应探索根源,明白错在何处,督促其及时查漏补缺,尤其应充分利用作业中的错题,拓展学生思维。一方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更好正确对待曾经做错的题目,及时将错题收录在错题本中,详细书写正确解题步骤,分析自己错在何处,并标明容易出错的部分,时刻提醒自己。另一方面,为使其全面认识错题,充分挖掘错题价值可鼓励学生尝试着对错题进行拓展,开展一题多变学习活动,如对试题条件、问法等进行修改,看能否做正确。
  在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知识时,在作业中给学生布置以下试题,发现学生出错率较高:
  A、B两地相距63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客车单独行完全程需要14小时,货车行完全程需要21小时。问两车出发后几小时后相遇?
  解答该题需要充分挖掘隐含条件,即,需要分别求出客车和货车两辆车的行驶速度。但部分学生未意识到这一点,导致解题出错。教学中,给学生点拨后,学生及时纠正了错误。正确解得出该题目,列出的式子如下:
  630÷(630÷14 630÷21)=630÷(45 30)=8.4小时,即,两车出发后8.4小时后相遇。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着修改问法,进行变式训练,看能否得出正确结果。结果发现,学生提出的较多变式问题。
  变式一:相遇时两车各行驶多少千米?
  变式二:相遇时哪辆车行驶的距离远,较另一辆车多行驶多少千米?
  变式三:相遇后客车和货车分别再行驶多久,才能达到目的地?
  变式问题难度逐步增加,可很好的加深学生对该题目的认识。其中变式一,求得相遇时的时间后,还应乘以各自的运行速度。
  两车相遇时客车行驶距离=630÷14×8.4=378千米;货车行驶的距离=630÷21×8.4=252千米。得出这一结果后,便不难解答变式二,因为378千米>252千米,因此,相遇时客车行驶的距离远,较货车多行驶378-252=126千米。
  对于变式三,需要将总时间减去已经用去的行驶时间,对于客车14-8.4=5.6小时。对于货车21-8.4=12.6小时。
  教学中不仅指出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而且鼓励学生一题多变,不仅使其更加深度的认识该题目,而且很好的拓展学生思维,遇到类似问题便能高效、正确解答。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制作错题本,根据题目中的错误对题目进行归类和总结,思考多种解题类型,加深题目认知和理解,优化课堂活动设计,加强学生解题能力培养。   三、 借助测试错题,提升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测试中的很多题目代表性较强,因此,测试中不能仅关注学生取得的成绩,而应更加重视学生做错的题目,尤其注重借助测试中的错题,采用针对性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一方面,做好学生在测试中的错题收集工作,定期将错题集中在一起,组织学生进行错题重做,看学生能否全部做正确,提高学生重视错题,使其认识到只要认识到错误所在,并积极改正才能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另一方面,针对测试中的错题,不能改正后便抛在一边,应鼓励其多进行反思,看能否找到更为高效的解题方法,实现解题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在一次测试中发现以下题目学生得分较低,教学中,不仅为学生进行深入细致讲解,而且还鼓励学生从另外角度进行思考以寻找最佳解题思路,题目如下:
  一架飞机携带的燃料最多只能飞行6个小时。飞去和回来走同一条路线,飞去时刚好顺风,每小时的飞行速度为1400千米。飞回时逆风,每小时只能飞1000千米。问该架飞机最多飞多久需要往回飞?
  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比例知识进行求解,得出正确结果。解题过程为:
  飞机去时的速度∶回来的速度=7∶5,时间和速度成反比,因此,去时时间∶回来时间=5∶7。考虑到总飞行时间为6小时,因此,去时花费的时间=55 7×6=2.5小时,因此,最多飞行的距离=1400×2.5=3500千米。
  当学生理解上述解法后,可引导学生思考,能否使用方程知识进行求解呢?最终经过学生思考、讨论,学生找到了方程解法,解题过程大大简化,即,设去时的时间为x小时,则回来的时间为(6-x)小时,由于去时和回来的路程相同,可列出如下方程:
  1400x=1000(6-x)
  解得x=2.5
  则最多飞行的距离为:1400×2.5=3500千米。
  在整个解题中,通过不同解题方式的对比和分析,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简化简体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方式。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正确解出测试中做错的题目,而且通过鼓励其反思,找到更易理解、更为简便的解题思路,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 善用课堂錯误,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数学学习的价值并非模仿,而是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本质。在数学学习中,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教师则需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完成课堂教学活动。针对课堂活动中的错误,借助相应的纠正措施,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分析和回顾解题思路,了解自身错误的原因,避免学生再次犯错。例题:将一块木条锯成五段,每锯一段的时间是三分钟,求解多长时间可以完成?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不少学生不假思索便会做出回答:“15分钟”。面对学生这样的情况,如果采取灌输式的方式传授学生知识,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而是容易使得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可以将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教师可以借助疑问让学生思考和验证。在具体的验证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纸条、木棒、图形以及表格等方式,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思考问题解决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如有的学生利用木棒进行操作,将木棒剪断成五段,需要剪几次,通过学生的操作,让学生了解剪了四次,一次三分钟,一共使用了十二分钟。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活动,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加深知识学习和理解。借助错误资源让学生开展知识讨论活动,主动寻找错误、辨别错误和纠正措施,加深知识学习和理解,探究问题解决方式。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采取相应的纠正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了解自己的错误,结合相应的验证方式,充分利用错误资源,深层次理解数学知识。在一节课堂活动中,学生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类型的错误。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样的错误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优化课堂活动设计,使得课堂活动更加精彩,更能真实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教师需要注重课堂观察,深层次发掘学生学习中的错误,为课堂优化调整提供依据,充分利用学生错误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
  五、 结论
  小学数学学习中错误在所难免,关键如何利用错误,不断警示自己避免犯下同样错误,因此,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错误资源的价值所在,做好错误资源收集与应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文章通过探讨认为,教学中应做一个有心之人,做好错误资源收集,借助错误资源夯实学生所学、拓展学生思维、提升解题能力,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涂家凤.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N].江苏教育报,2019-09-25(003).
  [2]雷兴光.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有效利用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87.
  [3]张建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9(8):73 75.
  作者简介:
  张秀珠,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目的:侵袭与转移是卵巢癌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血管生成拟态(VM)是在少数高度恶性肿瘤中新发现的一种血管生成方式,使得肿瘤极易侵袭与转移。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细胞外基
在小学教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重点的基础学科,其中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导致学生的
摘要: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学生思维提升的途径。只有从对学生思维训练的教学认真做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训练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学会自我学习,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基本的思维方法。而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相当部分的同学想学却不知道如何
数学思维旨在通过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锻炼培养,让学生发现数学科目中的趣味,从而探索出适合自身学习数学的方法.只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从而提升数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文章主要研究方向是对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偏科生教学策略优化,从三个偏科的主要原因出发,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并基于以上内容对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优化提出了建议,希望为数学偏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数学作为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知识所具有的理论性、逻辑性较强,初中生理解与学习比较困难.因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衍生出了很多的教学方式,其中之一就是通过活动课程去提
自20世纪80年代高速加工中心问世以来,已经在航空航天、模具、汽车等制造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阐述了高速加工中心的特点和发展。 Since the advent of high-sp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拥有着一定的广度,而在其中展开动手操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对于特殊图形的理性认知,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