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干预在肝癌晚期化疗患者疼痛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xinl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肝癌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因为其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所以发现者多以晚期患者为主。这一阶段的肝癌患者在临床上通常都会接受化疗。对于患者而言,疾病本身就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痛苦,再加上化疗,不仅会增加他们的身体疼痛,还会增加其心理压力。临床研究表明,肝癌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直接影响着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受到原发疾病的影响,很多肝癌患者均会伴随出现不疼程度的疼痛症状,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针对该现象,本院开始加强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了能够有效控制肝癌晚期化疗患者的疼痛感,除了药物之外,还有必要开展相关的疼痛护理干预,本文就相关干预方法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 疼痛护理干预 肝癌晚期 化疗患者 疼痛控制
  在所有恶性肿瘤中,肝癌是恶性程度比较高的一种。该病的发展比较迅速,尤其是肝癌晚期患者,他们已经对自身的疾病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当因为化疗而产生恶心呕吐、癌细胞转移等情况时,患者将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疼痛[1]。为了让患者的疼痛感得到有效控制,降低疼痛感,所以疼痛护理干预是有必要的。本文就从护理人员在疼痛护理干预中的重要性、影响疼痛控制的因素和主要的干预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 护理人员在肝癌化疗疼痛护理干预中的重要性
  1.1 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准确评估
  护理人员在疼痛护理干预中可以对肝癌化疗患者的疼痛进行准确评估,并配合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在对肝癌化疗进行疼痛控制时,准确评估疼痛程度是最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对于准确评估疼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帮助患者及时用药
  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及时给药的同时,还要观察镇痛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并有必要将疼痛护理干预的必要性告知患者,培养他们正确用药的习惯。而且,护理人员的汇报还能为医生及时调节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3 可以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进行疼痛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心理护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干预手段,不仅可以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他们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受性有一个正确认知。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能通过心理护理帮助他们缓解精神压力,增加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影响肝癌化疗患者疼痛控制的主要因素
  2.1 对麻醉药物上瘾的担忧
  在目前肝癌化疗中,控制疼痛的方法主要以麻醉药为主,虽然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但是不少患者却会因此担心使用麻醉药上瘾,这也是目前影响疼痛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很多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都会存在夸大麻醉止痛上瘾的现象,因为护理人员容易混淆麻醉药物的成瘾性、耐药性和依赖性的概念,所以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仍然担心麻醉药物使用次数太多会引起患者成瘾[2]。
  2.2 常规的疼痛评估方法不足
  疼痛具有极强的主观性,所以大多数医生和护理人员都认为肝癌患者如果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疼痛感会主动告知医生,所以大多数医疗机构还没有完善的主动评估体制,只是在患者提出有疼痛存在或要求镇痛时,护理人员才被动给予处理。
  2.3 疼痛评估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临床护理中往往认为疼痛评分是评估患者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从生理、行为、功能等方面观察的综合评估。护理人员的不同态度及个人偏见也会影响疼痛的评估,如有的护士认为患者没有痛苦表情,就不存在疼痛;还有的护理人员不相信患者的表述,认为患者夸大了疼痛的程度。
  3 加强肝癌化疗疼痛控制的疼痛护理干预方法
  3.1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加强疼痛护理教育,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转变护理人员和患者对疼痛护理干预的传统观念。这是因为,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是肝癌化疗疼痛控制的首要目标,是对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护理人员要积极询问患者的感受,同时患者也应该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自身的真实感受,为疼痛控制的治疗提供参考价值。其次,准确认识麻醉镇痛药物的作用。从上文可知,对麻醉药物上瘾的担忧是目前肝癌化疗疼痛控制的主要障碍,要想克服这一障碍,就必须对麻醉镇痛药物有一个正确认知,这是对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之一。
  3.2 加强对肝癌化疗患者的药物护理
  在对肝癌化疗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干预时,药物护理是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具体来说,护理人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了解镇痛的主要原理和镇痛方法。第一,可以根据患者疼痛的轻重程度来选择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第二,严格按时给药。一种止痛药必须先经观察能够控制患者疼痛再给予,下一剂量的给予应在前一剂量药效完全消失之前,这样才能连续不断地解除疼痛。第三,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用药方案。这是因为患者对麻醉药物的敏感度会受到个体差异的限制,所以对阿片类药物剂量的控制一定要因人而异[3]。
  3.3 心理护理
  由于肝癌的致死率较高,很多患者会担心预后治疗效果,容易产生抑郁、紧张等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开展临床护理期间,应多关心患者,认真倾听其主诉,了解消极心理的来源,并行针对性护理干预。通过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加患者对临床治疗方案的信任感,促使其积极接受临床治疗。
  3.4 疼痛控制
  (1)非药物治疗。若患者的疼痛症状较轻,护理人员可采用放音乐、指导患者正确呼吸、主动交流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该方式有利于患者处于放松状态,可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2)药物治疗。对于伴随出现剧烈的疼痛的症状,可取镇痛药物治疗。治疗期间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再采用取药物行针对性治疗。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每天按时取镇痛药物治疗,加强用药后观察,若出现不良用药症状,及时告知医生。
  除了上述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之外,我们还可以进行冷热刺激法、皮肤按摩法、皮肤电刺激等方法来缓解疼痛。综上所述,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实施有效的止痛措施和完善的护理,对肝癌化疗患者进行有效的疼痛控制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殷薇,邹磊,易凤琼.综合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疗,2014,24(13):161-162+165.
  [2]乔惠.无痛病房开展及疼痛专科护士培训对癌性疼痛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2.
  [3]蔡伟萍,黄叶莉.癌症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5,06(28):18-20.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直肠癌术前术后护理的价值。方法对我科22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术后护理观察。观察术后患者呼吸道、手术切口、造漏口并发症以及饮食指
牛奶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老少皆宜的食品。牛奶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钙质,同时牛奶还具有利于钙吸收利用,促进健康的由乳糖、维生素及其他矿物质、微量营养成分组成的微妙生物环境。所以,牛奶又是健康保健食品。目前,市场上奶制品的品种很多,有液体的,粉状的,酪状的;有果味的、原味的、酸香味的等各种口味的等等。最近,因牛奶三聚氰胺事件,让人们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奶制品和添加剂有种种联想、疑问和猜测。    牛
目的:探索和思考老年痴呆患者日常自理能力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与特点。方法:研究对象是2012年5月到2014年4月期间从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接收并治疗的老年痴呆患者中随机性
在北方,肺气肿是中老年常见的疾病,多为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未得到及时控制所致。据有关资料统计,肺气肿患者占人群的1.5%,多集中在气候寒冷、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更严重的是,肺气肿患者由于肺组织的纤维化,氧的置换能力降低,导致血液的含氧量降低,是引起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种比较顽固的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有治疗方法吗?办法是有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应用的增长,特别是各种随需而变的网络服务也日益丰富,对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的网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把虚拟蜂
吴大妈患糖尿病好多年了,不久前的一天,儿女们全都回来为她庆祝60大寿。由于平时孩子们都忙,难得回家来,吴大妈和老伴总想让孩子们吃好玩好于是好酒好菜,推杯换盏,大大地热闹了一番
【摘 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的护理,观察冠脉再通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通过有效的护理,冠脉再通明显增加,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前后的有效护理,可以明显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溶栓 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狭窄或闭塞,供血持续减少或终
【摘 要】 目的:对乳牙髓病治疗的方法以及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11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所接受乳牙髓病治疗的患儿78例(100颗乳磨牙),并随机分为参照组(37例46颗)和治疗组(41例54颗),观察乳牙干髓治疗和VitaPex糊剂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治愈率为61.1%,治疗总有效率为90.7%,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的39.1%和71.7%,组间差异
【摘 要】 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自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56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28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差异。结果:一年后实验组患者的精神健康、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生理机能、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因心慌、胸闷反复发作2月余,再发1h 入所治疗.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胸闷、发作时伴有轻度头晕,无恶心、呕吐,经休息、吸氧、口服速效救心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