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认知差异研究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中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以河北省唐山市、秦皇岛市10所中职学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认为,影响中职教育质量主要因素有生源与师资素质、课程与教学、教育管理、校园支持等,在此基础上,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包括:树立能力本位的中职教育质量观,推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及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与校园环境建设。 全文查看链接   将教育质量提升到影响学校改革与发展层次,按照影响程度大、较大、一般、没有影响4个层级,分别赋值4、3、2、1,调查了中职教师的认知情况。结果表明,教育质量对学校改革发展的影响程度值为3.205。 全文查看链接   调查结果表明,中职教师对教育质量在促进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性具有广泛的认知。“课程与教学”、“教育管理”、“生源与师资”、“校园支持”等4项因素均对教育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相对而言,在影响中职教育质量的各因素中,“课程与教学”对教育质量的影响程度最大,“教育管理”次之,再次为“生源与师资”,而“校园支持”影响教育质量的程度相对较低。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摘 要 基于重庆地区268份样本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实证检验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家庭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个性特征、政府态度、职业声誉、领导风格和组织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个人因素对其无显著影响,职业态度和学习意愿也无显著影响,最后提出加强政府保障、组织积极参与等相关
摘 要 以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为例,从教师个人基本特征、教师参与项目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三个维度研究教师因素对项目课程实施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教师个人基本特征中,性别、学历、专业职称对项目课程实施满意度有着显著性影响,而年龄、教龄和技术职称对项目课程实施满意度并无显著性影响;教师参与项目课程开发对项目课程实施满意度有着显著性影响;除授课程序之外,教师开展项目课程实施对项目课程实施满意度均有着显著性
摘 要 职业技能竞赛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近年来在我国受到政府、高校以及行业企业等各个层面的广泛重视。调查显示,高校的职业技能竞赛在主体认识、评价制度以及支撑环境等方面存在着较多问题。为此,要强化各类主体对于职业技能竞赛重要性的认识与支持,实施“职业技能竞赛”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设利于职业技能竞赛开展的软硬件环境等,以有效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
摘 要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选择三个专业和三家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合作,从“双主体”办学机制,“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课程 企业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开发,实训条件及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组织管理与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等方面进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并对探索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工学交替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
摘 要 引入管理经济学中的“需求估计”理论,分析高职专业设置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建立基于“需求估计”的高职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模型,是研究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吻合度的一个有益尝试。基于这一模型,通过对南通职业大学机械专业群与地区经济发展吻合度分析,提出如下策略:注重质量效益,提升“稳定型专业”的教学质量;注重资源整合,提升“发展型专业”的办学条件;注重校企合作,提升“紧缺型专业”的办学特色
摘 要 为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工人职业技能的需求,澳大利亚经过20余年改革,建立了就业技能新框架。该新框架在就业技能的内涵、对象、背景环境和发展性上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并在提供统一的用语、使就业技能更“可视”、帮助专业技能在不同工作环境的迅速转换等方面作出努力。新框架的核心要素由三个技能群和三个促进因素组成,三个技能群包括工作世界中自我认识的技能、与他人互动的技能和有效完成工作的技能,三个促进因素包括工
摘 要 校企校合作是职业师范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提高学生营销技能的必由途径。分析市场营销专业校企校合作现状及特征显示,需求错位是阻碍校企校合作主要的内在动因。以“了解需求-契合需求-满足需求”原则为激发合作内在动力,构建由需求契合探寻机制、需求契合协调机制、需求契合激励机制以及需求契合监督机制构成的市场营销专业校企校合作契合机制。  关键词 校企校合作;市场营销专业;需求契合;职业师范学院  中图分类
摘 要 职业教育课程的突出特征是定向性、适应性、实践性和双重性,高职行业英语课程设置既要反映自身作为职业教育课程的一般特征,又要反映其专业领域特定的需求。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中,针对外贸行业人才需求特点,开设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商务英语综合实训课程》,基于职业英语的理念,将学生前期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有效地融合,针对英语的应用和商务场合设计专门的训练项目,达到专业知识、英语运用、个人素
摘 要 在“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理念基础上,按照从知识到工作的逻辑,分析基于职业导向的学科知识观:逻辑起点是应用性高深专门知识,逻辑路线是从知识到工作,逻辑终点是专业性职业;其次从学科范式构建的角度认为,基于职业导向的学科建设必须瞄准专业应用型学科,并在传统学术型学科建设范式与专业应用型学科建设范式比较的基础上,构建专业应用型学科范式,进而提出由专业应用型学科范式转换成职业导向型学科范式的设想。 
摘 要 高级管理团队建设和能力开发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能力的重要基础。基于国际中等后教育网络领导力模型的调查认为,高职院校高级管理团队至少应具有八项能力:学术领导力、全球市场开拓能力、经费管理能力、个人领导和管理能力、管理变化能力、创新与冒险能力、管理学生和顾客能力以及专业知识。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高级管理者;领导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