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谈话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下面就如何提高与学生谈话的效果略陈浅见。
一、准备充分,有的放矢
找学生谈话,不能心血来潮,毫无准备。一个有经验的班主任在谈话前,要确定谈话的对象,谈话的目的,考虑谈话步骤,选择有说服力的材料,还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作详细的调查了解。必要时,还要回顾一下该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学生的成绩册、作业本,根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理,制订谈话方案。实践证明,对情况了解得越清楚就越能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左右谈话的“形势”。
二、尊重学生,平等对话
谈话之前让学生先“请坐”。这恐怕是许多班主任想也没有想过的。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时,不妨搬一张凳子请学生先坐下来。这尽管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但却能反映出班主任的良苦用心,体现出了教师平等待人的心态;换一个角度来看,学生对此也无疑会心存感激,“受宠若惊”的。
三、注重技巧,因材施教
1.专心倾听,适时提问
被谈话的学生一般都会先将情况向班主任诉说。这时,班主任应是学生最专注的知音。同时,班主任需要冷静与理智的态度,在听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判断,抓住真实的、本质的东西。
2.注意对象,褒贬结合
“谈话要注意自己的对象,点明问题也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是笔者从事学生思想工作的体会。笔者认为找学生谈话时,若是该生性情豪爽,谈话往往开门见山,直陈主题;若是自尊心、羞涩感较强的学生,往往采取委婉含蓄的技巧,让人思而得之。
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谈话教育,就是要抓住一个“理”字,把道理讲透,以理服人。谈话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对学生要尊重,切忌盛气凌人。尤其要不得的是,不问青红皂白,动辄训斥学生。这种粗暴的教育,不仅不能教育学生,往往还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4.暗示谈话,迂回作战
学生中有很多问题,班主任不宜与学生直接谈论,如早恋现象、优秀生身上存在的毛病等,班主任使用暗示的方式谈话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5.情绪感染,真情流露
人是有感情的,班主任在谈话中若能以自己的一颗赤诚之心待之,常常能使学生冰冷之心顷刻熔化,取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6.目标升级,锦上添花
打铁还须趁热,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时也需要“趁热”。学生尤其是那些班主任心目中的所谓“差生”。由于后进生形成原因较复杂,甚至因后进生长期“后进”,日积月累,问题根深蒂固,所以一、两次的谈话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的问题,必须实施目标分解,逐步推进。
7.背对背谈,逐个击破
班主任不妨把他们分开谈话,背对背地进行,使他们孤立无援,然后综合几个人谈话内容,寻找矛盾焦点,作为进一步调查的突破口,就不难弄清事件的原委的。
四、谈话过程中的注意点
1.尊重人格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过程中,用语要尊重学生装的人格,不得讽刺、挖苦、辱骂学生,应坚持正面说服教育为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特别是批评学生或涉及暂时不宜公开内容时,要尽量避免当众进行,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产生对立情绪,影响谈话的继续进行。
2.理解宽容
青少年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生活和与人交往的经验,各种良好的品质正在形成之中,又因为理性思维不成熟,容易冲动,谈话中难免有时冲撞老师,作为师长的班主任要有宽容之量要耐心细致地教育他,以自身的人格和高尚品德去感染影响学生,但宽容不等于无原则地迁就学生,对学生的过失该指出的要明确指出、该批评的要严肃批评,甚至处分。
3.把握契机
谈话最好不要在学生上课时间内进行,以免影响学生功课。有些谈话要注意时效性,不要错过机会。
4.鼓励启发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学生总是怀着复杂的心情而来的,尤其是后进生,总认为班主任找其谈话不是训斥就是挨骂,因此防范心理较强,一般不会立即说出内心话或事情的真相。班主任在谈话中要善于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消除疑虑,以便积极配合。
五、收集信息,及时反馈
并不是有良好的谈话,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有的谈话收效甚微,学生听了入耳不入心。而有的谈话则效果显著,就像一把金钥匙,一下子就能打开学生心头的锁,能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作为老师,不能急于求成,不要希望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有热情和耐心。相信在长期的坚持之下,智慧的汗水定能浇灌出美丽的心灵之花。
作者单位:兴化市昌荣中心校
一、准备充分,有的放矢
找学生谈话,不能心血来潮,毫无准备。一个有经验的班主任在谈话前,要确定谈话的对象,谈话的目的,考虑谈话步骤,选择有说服力的材料,还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作详细的调查了解。必要时,还要回顾一下该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学生的成绩册、作业本,根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理,制订谈话方案。实践证明,对情况了解得越清楚就越能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左右谈话的“形势”。
二、尊重学生,平等对话
谈话之前让学生先“请坐”。这恐怕是许多班主任想也没有想过的。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时,不妨搬一张凳子请学生先坐下来。这尽管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但却能反映出班主任的良苦用心,体现出了教师平等待人的心态;换一个角度来看,学生对此也无疑会心存感激,“受宠若惊”的。
三、注重技巧,因材施教
1.专心倾听,适时提问
被谈话的学生一般都会先将情况向班主任诉说。这时,班主任应是学生最专注的知音。同时,班主任需要冷静与理智的态度,在听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判断,抓住真实的、本质的东西。
2.注意对象,褒贬结合
“谈话要注意自己的对象,点明问题也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是笔者从事学生思想工作的体会。笔者认为找学生谈话时,若是该生性情豪爽,谈话往往开门见山,直陈主题;若是自尊心、羞涩感较强的学生,往往采取委婉含蓄的技巧,让人思而得之。
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谈话教育,就是要抓住一个“理”字,把道理讲透,以理服人。谈话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对学生要尊重,切忌盛气凌人。尤其要不得的是,不问青红皂白,动辄训斥学生。这种粗暴的教育,不仅不能教育学生,往往还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4.暗示谈话,迂回作战
学生中有很多问题,班主任不宜与学生直接谈论,如早恋现象、优秀生身上存在的毛病等,班主任使用暗示的方式谈话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5.情绪感染,真情流露
人是有感情的,班主任在谈话中若能以自己的一颗赤诚之心待之,常常能使学生冰冷之心顷刻熔化,取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6.目标升级,锦上添花
打铁还须趁热,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时也需要“趁热”。学生尤其是那些班主任心目中的所谓“差生”。由于后进生形成原因较复杂,甚至因后进生长期“后进”,日积月累,问题根深蒂固,所以一、两次的谈话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的问题,必须实施目标分解,逐步推进。
7.背对背谈,逐个击破
班主任不妨把他们分开谈话,背对背地进行,使他们孤立无援,然后综合几个人谈话内容,寻找矛盾焦点,作为进一步调查的突破口,就不难弄清事件的原委的。
四、谈话过程中的注意点
1.尊重人格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过程中,用语要尊重学生装的人格,不得讽刺、挖苦、辱骂学生,应坚持正面说服教育为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特别是批评学生或涉及暂时不宜公开内容时,要尽量避免当众进行,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产生对立情绪,影响谈话的继续进行。
2.理解宽容
青少年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生活和与人交往的经验,各种良好的品质正在形成之中,又因为理性思维不成熟,容易冲动,谈话中难免有时冲撞老师,作为师长的班主任要有宽容之量要耐心细致地教育他,以自身的人格和高尚品德去感染影响学生,但宽容不等于无原则地迁就学生,对学生的过失该指出的要明确指出、该批评的要严肃批评,甚至处分。
3.把握契机
谈话最好不要在学生上课时间内进行,以免影响学生功课。有些谈话要注意时效性,不要错过机会。
4.鼓励启发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学生总是怀着复杂的心情而来的,尤其是后进生,总认为班主任找其谈话不是训斥就是挨骂,因此防范心理较强,一般不会立即说出内心话或事情的真相。班主任在谈话中要善于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消除疑虑,以便积极配合。
五、收集信息,及时反馈
并不是有良好的谈话,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有的谈话收效甚微,学生听了入耳不入心。而有的谈话则效果显著,就像一把金钥匙,一下子就能打开学生心头的锁,能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作为老师,不能急于求成,不要希望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有热情和耐心。相信在长期的坚持之下,智慧的汗水定能浇灌出美丽的心灵之花。
作者单位:兴化市昌荣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