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父母变得小心翼翼

来源 :幸福·婚姻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ell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我就害怕父母,尤其是父亲。在父亲面前,我做事得处处小心翼翼,总怕一不小心,就惹来他的飞脚。
  一个叫做时间的东西,把一个小小的我变成了大姑娘;把一个年轻力壮,外貌帅气的父亲,变成了两鬓斑白的小老头。渐变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开始不害怕父母了,有时候跟着妈妈和姐姐也敢和父亲开玩笑了。
  長大了,父母在我做错事时,也不像以前那样批评我,只是轻轻地说几句,生怕我一生气摔门或者不吃饭而去。近几年父母的“反常行为”使我意识到,父母不知何时开始变得说话小心翼翼了,一些我不喜欢听的话,一句不提,批评我的话更是没有;每次聊天不愉快时,两个人就开始沉默;我有点不开心了,母亲也会想法找话题,像哄小孩一样哄我开心。
  我们的成长表现在家庭关系上,最为明显的就是我们在家庭里的地位由弱势变成了强势,而父母的地位则从强势变成了弱势。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像超人一样保护我们,当父母渐渐老去,意识到自己再也没有能力保护子女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强势地位一去不返了。甚至,他们开始需要子女来保护了。父母的强势地位慢慢失去的过程,心里肯定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无奈,而当他们终于发现自己将要成为子女的累赘了,才会说话小心翼翼,甚至讨好子女。
  于是,为子女奔波劳苦了半生的父母,在本该安享晚年、轻松惬意的时候开始变得小心翼翼,因为——
  他们害怕哪一句话说错了,会惹子女不开心;
  他们害怕总是这样唠叨下去,子女会厌烦他们;
  他们害怕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子女会嫌弃他们;
  ……
  别再让你的父母在你面前小心翼翼了,好吗?要让他们感受到,不管他们说什么,做什么,我们都会理解他们的出发点是爱我们的。而作为子女的我们,不管父母怎么唠叨,都会对父母不离不弃,永远陪伴他们,爱着他们,给他们温暖和体贴,一如他们当年给予我们的爱与陪伴。要知道,有安全感的父母才会过得更开心。能感受到你的爱,他们的余生才会更幸福。我很庆幸在自己醒悟的时候,子欲养而亲都在,不必面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
  当父母开始讨好你的时候,就是你该反思的时候了。答应我,别让你的父母在你面前变得小心翼翼,你一定能做到。
  摘自《当代健康报》
其他文献
他坐在我的对面。我们刚下完了一盘棋,棋盘上的棋子还有一半,但他已输了。这是我们认识并成为棋友以来从没有过的,我们每次下棋,棋盘上最后也就剩下五六个零星的棋子。我看看他心不在焉目光飘忽的神情,敲敲棋盘,问他:“你心里有事了吧!”  他笑笑,回头望了眼街对面正在建筑中的大楼,说了一句:“快盖完了。”他是那座正在建筑中的大樓工地上的一名建筑工,也是我们常常说的从农村来到城里的民工。那天我们一帮人正在马路
期刊
1  结婚后,我和老公很快就从热恋过渡到了平淡。婚前,我俩形影不离,恨不得每时每刻都黏在一起;婚后,我们却像同居室友一样,你玩你的,我过我的,简直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心里充满失落,一股怒火在心中慢慢升腾。  一个周六,我约老公去逛街,他连连摆手说:“我又不想买衣服,你自己去吧!再说我还有事呢!”“你有什么事,能比陪新婚小娇妻逛街重要啊?”我有点不满地问他。他嬉皮笑脸地说:“结婚了就是老夫老妻,扯
期刊
在武汉市汉阳区,李英红是一个老幼皆知的名人。作为企业家,她把艳阳天汉阳分店经营得风声水起,名播大街小巷;同时,她又习惯于做一些“向善而美好的事情”。这些事看似家常事、细微事,但如水长流,并升华成了一种自觉行动,那就是一个以情动人的大工程了。  一副柔肠  早在1993年初秋,李英红就经营着一家小餐馆,其门面仄居于汉阳区翠微街车站社区辖地内,与古迹名胜归元寺相近。归元寺是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也是著名旅
期刊
1  从小,可能父母就不断告诫我们:“别去麻烦别人,能自己解决就自己解决,凡事都要靠自己。”于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我们不少人都成了不肯轻易开口求助的人。  但前两天,阿默讲的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她怀二宝的时候,刚好遇到她们公司改制。阿默在新注册的公司缴纳生育险没到1年,原以为这次生孩子要自己支付全款了。这时,她看到公司有一项新政策,但没明确说明生育险能否报销,于是她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认
期刊
这是我在美国学习时听闻的故事。  以前的修道院虽然已经电气化,但还十分有限,那是个还没有电烤炉的时代。某个修道院的料理值班人用烤箱烤早餐用的面包。他先烤单面,再翻过来烤另一面,一次要在烤箱里烤很多面包,然后盛到盘子里,端给在食堂等待的修道者们。  厨房的人虽然总是留意着,不过偶尔会不小心把吐司烤得焦黑。但是,因为扔掉了可惜,所以,那些焦黑的面包还是那样被用大盘子盛着端到食堂去。  以前的修道院自然
期刊
一家食品公司要招聘几名业务员。前来应聘的人挺多,经过一轮笔试之后,业务主管赵阳刷掉了一半人数,留下12个条件比较符合的人选。他从简历里面了解到这十几个人全部都是大学生,且都是来自城市的。公司只需要3至5名业务员,因此赵阳还得加设关卡,淘汰掉绝大部分的人。他通知这十几个人于下周一早上7点30分从公司出发,在半个小时之内赶到另外一个集合点进行面试。并且,所有人使用的交通工具只限定于公交车和自行车这两种
期刊
12岁的时候,我有过少年的友情,是和学校里的一个同龄女孩。她的家和我的家隔了城市中央的一条河流。夏天下着暴雨的午后,我记得她撑伞等在楼梯的下方,来接我去她家里吃冰激凌。潮湿的阴影里,她的面容像一朵皎洁的山茶。我们在大雨中光着脚踩水。在她宽敞的家里一边吃冰激凌一边看诗集,然后疲倦之后拥抱着睡在一起。她浓密的长发散发出清香,在睡意蒙眬的时候兜了我一头一脸。我用手去拨,窗外是滂沱的雨声。  那时候我是一
期刊
冲破富豪家庭  获奥斯卡影后  1929年11月12日格蕾丝出生于美国费城一个富裕家里。她父亲约翰·凯利是位企业家,还曾获奥运会划船金牌,母亲是宾州大学的体育教练。  格蕾丝是家中的老三,她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和妹妹。她害羞、温柔、弱不禁风。和父母不一样的是,她不喜欢体育,却从小热爱表演艺术,著名的女演员英格丽·褒曼是她的偶像。  格蕾丝的父母都不喜欢她。在这个家中她就像一只丑小鸭一样,得不到父母
期刊
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的病情加重了,我不得不住院治疗。  我住的是一间双人病房,另一张病床上是一位老奶奶,看上去大约七十多岁的样子。聊天中,我得知老奶奶患的是坐骨神经痛,腿尤其疼得厉害,老人经常被病痛折磨得龇牙咧嘴。  每天陪护老奶奶的是她的儿子,名叫刘刚,平时工作缠身,只得请了一段时间的假专门来陪护母亲。老奶奶的儿媳经营着一家饭店,每天都是早出晚归的,只能时不时地抽空来医院一趟。  刘刚憨厚实诚,每天
期刊
老同学聚会,酒过三巡,大家开始回憶往事。有人感叹:“如果当初我选择出国留学,而不是毕业后就结婚,生活肯定风光无限,不会像现在这样过得碌碌无为。”  这番感叹,立即引起众人的共鸣,大家纷纷附和:“如果当初我选择另外一个专业,肯定混得比现在好!”“如果当初我留在北京,而不是回家乡小城,现在肯定也混成精英了!”“如果当初我读研究生,而不是毕业后就工作,绝不会像现在这样升职无望!”  最后,大家的话题全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