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视觉识读能力培养探究——以高中美术鉴赏课为例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c24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进入视觉文化时代,对学生视觉识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以高中美术鉴赏课为例,分析美术教育中视觉因素的偏离、培养学生视觉识读能力的作用及其策略.
其他文献
20世纪,艺术的发展已经向多元化、综合性、实验性的方向发展,具有悠久历史且包容性较强的油画更是如此.综合材料作为新兴发展的油画材料,正是在这一时期一举跻身于油画领域,并且为油画发展注入了活力.该文介绍了油画的发展历史和综合材料兴起的背景,剖析了综合材料被广泛运用在油画创作中的原因,结合个别画例分析综合材料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该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工科院校中的绘画类课程建设,以期让学生通过理论讲解、绘画示范等线上授课形式,结合技法练习、集体点评与个别指导等线下教学形式,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与效率,消除由单一教学引发的倦怠情绪,增强学习兴趣,同时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特点的了解,从而实施差异化教学并优化教学设计.
目前,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黄山毛峰茶叶包装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为了吸引年轻消费群体,传承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市场竞争力,有关人员应借鉴拼贴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和手法融入黄山毛峰包装插画,为黄山毛峰茶叶包装设计提供更深层次的美学探索方向.
目前,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教学目标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促使教师的教学关注点发生转移.美术学科也提出五大核心素养,这标志着美术教育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美术鉴赏课程作为综合视觉感知、生活经验、文化知识等内容的模块越发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围绕小学美术鉴赏类校本课程,以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剖析画面内容建构全景的知识体系,实现对学生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色彩构成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课程,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色彩搭配与设计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色彩感觉和认知能力,为学生日后的色彩运用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习色彩的构成与设计之后,学生能更好地养成心理情感和意志能力,从而在学习过程当中提升色彩搭配的掌控能力.在当前的色彩构成课程中,一些学生难以很好地把握这门课程的学习特点和专业需求.因此,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构成课程的探索和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该文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构成课程,探讨其基础课程教学.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培养具有跨学科性质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题.跨学科,即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推进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横向交叉,协同合作.该文在梳理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开放的跨学科课程、建立项目制跨学科协同以及开创个性化培养模式等路径,探讨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的跨学科培养模式.
敦煌壁画中的本生故事画既富有人文德育色彩,又富有童话意趣,从中可以梳理出大量与德育、美育息息相关的价值和内涵.绘本是着重于故事的设计与描绘、普及于学生群体中的艺术.该文作者以敦煌本生故事壁画为切入点,辅以绘本创作的形式,在美育的过程中试以壁画再现的形式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壁画绘本.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效及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因此创新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增加优秀传统文化非常必要.以推动大学生综合发展为前提,讨论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端正大学生思想、培养国家理念、传播奋斗精神、加强大学生综合实力与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立足于思政教育的双面性、优秀传统文化应用现状、影响传统文化传播与渗透的因素等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明确思政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现状,围绕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的有效方法提出建议,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内涵与教
早期教育简称早教,是针对婴幼儿实施的教育手段,也是人类一生中重要的启蒙教育阶段.儿童绘本作为重要的早期教育媒介之一,对这一时期的教育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其中,绘本色彩的合理运用,能够引导儿童更好地接受早期教育,对儿童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从儿童绘本中的色彩运用目的、色彩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不同月龄段绘本教育的教学特征等多方面分析了儿童绘本色彩运用对早期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思考儿童绘本色彩搭配系统化概念,以期在使儿童绘本色彩运用更具教育针对性的同时,丰富儿童对色彩的认知,满足儿童多方面成长的需求.
基于文献研究,该文作者对我国高职广告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法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研究综述,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对创新教学法的意义,提出高职广告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法研究在广度上强调多法并举、灵活应用,在深度上强调对技术与成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