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赢在最后70天!

来源 :英语学习·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l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3月底,在《英语学习》杂志微信群中,展开了第十二期线上系列讨论,本期讨论的话题为“高考备考”。此时,距离高考仅剩70天的时间,微信群的专家、教研员、一线教师们就“高考前最后70天教师应该做些什么”,从听力、阅读、写作、完形填空、七选五等多个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从课堂教学入手,侧重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信会对广大教师的高考备考教学产生积极影响。我们从讨论中撷取了部分内容,分享给广大读者。
  高考前70天应该做些什么?
  毕勤:教学就是要从长计议。没有什么办法能使学生一夜成功。虽说教学要从长计议,但今天参加群讨论的老师还有更多的期待,希望在高考前最后的几十天里对学生还能有更直接的帮助,李老师,请您给支支招儿吧。
  李俊和:我比较关注高考前最后70天老师们该干点什么。首先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对,如果方向不对的话,干劲越大危害就越大。关于高考前最后70天的备考,要多一点语言实践,少一些讲解。我总结了一个“八多八少”,供大家参考:
  1. 多练,少讲;
  2. 多读多写,少做语法词汇练习;
  3. 多做高考原题,少做模拟题;
  4. 多做中低档题,少做难题怪题;
  5. 多在课上完成任务,少在课后留题;
  6. 多背诵记忆,少理解分析;
  7. 多考虑自己学生,少和尖子校攀比;
  8. 多鼓励,少批评责备。
  孔彬:最后这一段的复习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将前一段复习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融会贯通,形成迁移能力,阅读时能提取写作用的句子,听听力时能关注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做完形和七选五时能关注文章的结构,写作时能多想一些同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多种句型的灵活运用。
  高考前最后70天,我计划按照英语高考试题的题型,每周安排听力、单选、完形、阅读、七选五等专项的纠错训练:听力训练每天进行,单选复习两天进行一次,完形填空三天进行一次,阅读每天都进行,七选五三天进行一次,写作每周写两篇。以写作训练为例,我计划安排每周一篇应用文写作训练和一篇情景文写作训练:周一布置题目,让学生搜集资料;周二写前指导,留写作作业;周三写后讲评,再留写作作业;周四面批,留写作改错作业;周五相关话题写作任务。通过一段的强化,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程惠云:最后阶段,学生存在的问题因人而异,差异性大。最为重要的是诊断每一个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这样教学的针对性会更强些。总的来说,考试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准确解决一定数量的问题。这里的关键词是速度和准确度。
  考前70天,我重视的是学生练耐力,修心法。练耐力考虑几个因素:时间、题量、难度、准确度。可以根据情况分题型进行。当然,考前70天,最好综合练习多一些。适当配合单项突破。每周至少两次连续两小时学习英语头不晕。有的学生平时在家慢慢做题成绩不错,一到考场上要么速度跟不上,要么一个小时以后就头晕。修心法有二:一修解题思路一套;二修平常心一颗。有的学生准确性差,问题一讲就会,一动笔就错,老抱怨自己粗心。其实,解题思路不缜密,细心不了。平常心源于扎实的基本功和做好当下的实在态度。
  甘露:最后70天冲刺一是专题训练阶段,查漏补缺,二是综合模拟训练阶段,增加考场体验。一模、二模考试和接连不断的各种大考小考使学生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有的基础好的学生觉得高考难度降低不用再怎么准备了,有的学生面对高考感到压力巨大,过于焦虑、紧张、害怕,还有的学生觉得英语气数已尽,成绩已定型再怎么努力也没什么用了。因此,临近高考,帮助学生调整好的临考心态,疏导不良情绪也很重要。
  孙大伟:复习备考不是“万能钥匙”。距离高考只有70天的时间,复习备考不能面面俱到。要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有的放矢。既要面向全体,更要照顾差异。既要敢于放飞优质学生,让他们不受统一备考的束缚;要关注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好规划,抓住重点,多解决共性问题;也要考虑学困生的具体情况,使其得到力所能及的提高。
  同时应该认识到,复习备考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前不久和不同地区的教师交流时发现,还有很多学校过分依赖复习备考,甚至把这个阶段扩大到一个学期甚至高三全年,不厌其烦地做模拟题和模拟考试。结果是教师很累,学生也很迷惘,考试成绩不见明显进步,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却不升反降。究其原因,就是高一高二阶段教学粗糙,遗留很多问题给高三,高三又无暇顾及……
  所以,复习备考时,最值得反思的是高中三年教学总体目标的阶段性分解,即:有哪些知识和能力目标分别在高一和高二年级要基本达成,如:完形填空在高一下学期,语篇填空和改错在高二上学期,阅读和写作在高二下学期。这样,高三就可以有大把的时间来进一步提升语言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为应试做好了充分准备。
  听力备考策略
  程惠云:听力在高考复习中的意义远远超过高考试题中的30分。听力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助于学生关注语篇的逻辑;有助于学生掌握英语单词拼读之间的联系等等,不一而足。在高考复习的最后时间里,听力备考主要做好以下四点:
  1. 熟练应试技巧。其中包括在做听力测试前,调整好心态。碰到容易题,不大意;碰到听不懂的地方,不紧张。学会整体把握,该舍就舍。集中精力做下一题。播放录音前,尽量争取熟悉语境,预测内容。听的过程中努力抓住大意,抓住关键词;视情况略作笔记。听完录音后迅速在答题卡上准确填涂。
  2. 每周至少三次20分钟听力练习。听力结束后归纳、记忆场景和话题词汇,复述部分内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篇意识。
  3. 材料尽可能选择高考真题。除高考真题外,可适当选择高质量的听力练习材料。对于听力成绩好的学生,可适当听英文广播。在休闲放松时,看一看英文电影也是极好的选择。   4. 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施教。学生听力成绩提高慢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其一,学生自己的读音有问题,所理解的读音与别人的读音有差异;或者因为同音异形词,或者因为同音同形异义词等。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听写。学生写出来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再者,学生对语篇的理解有偏差。将听力文本发给学生是个有效的办法。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哪里理解错了。反复听几遍也很有效果。但是在大班教学中操作起来有困难。可鼓励学生自己在家完成。还有的学生短期记忆能力弱。听完就忘记了。适当要求学生听后复述有助于提高短期记忆能力。
  阅读备考策略
  车丽红:我们学校的阅读训练是这样开展的:1.每天都要有阅读活动;2.备课时安排好难易、文体和不同题材以保持学生复习的积极性;3.课上有针对性地对长句难句进行分析,调整一下节奏,而对文化和新闻话题的分析更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思考;4.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安排连续5篇的阅读,成绩不理想的可以采取“3+2”或“2+3”的模式进行阅读。大部分的学生多是课上练习,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更鼓励广泛阅读。
  甘露:“得词汇者得阅读,得阅读者得天下”。冲刺阶段,学生要坚持做到英语天天见,阅读天天练,以阅读带动语言知识的复习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要知道每天保证30分钟(可由学生情况确定)的英语学习时间远比隔三差五猛突击几个小时效果好得多。所以,每天保持一定量的限时阅读训练,可采取“1+2”模式,即每天必须保证1篇完形和2篇阅读,也可采取“3+1”模式即3篇阅读理解和1篇七选五,五篇阅读材料作为一组,在35到40分钟里限时完成,这样既可以保证考场上充沛的阅读精力和体力,又可营造考试的氛围。同时,课外阅读也很重要,要拓展英语阅读渠道,利用好报刊阅读、小说、网络时文等,多读文章,拓宽视野,不要做“刷题”机器,而要深度思考开启思维。
  毕勤:限时阅读是对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耐力也很重要:能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规定的阅读任务。
  程惠云:无论针对哪一个层次的考生,我在最后阶段仍然要求阅读与词汇和句子的复习相结合。阅读备考有五个要素:材料、时间、阅读量、题量和难度。临考前使用真题很重要。时间严格控制在35?40分钟完成高考五篇阅读的量上。如果是一节课45分钟,30分钟做题,15分钟讨论。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简单题的比重大些;对程度好的学生难题的比重大些。讲完题后,学生自己划出自己不熟悉的词汇,归入词汇积累本。教师重点划出熟词新用的词和考纲内学生尚不熟悉的词,归入班级词汇巩固本。有语言地道的表达,则要求学生模仿造句。
  张连仲:我不讲考前冲刺,考前冲刺老师们都有经验,我讲“起跑”和“途中跑”,阅读理解时信息点的归纳,逻辑关系的整理,文章结构的表意效果,对文章观点的总结和评价,都在深度训练英语思维,也为写作打下基础。因此阅读应当从高一开始用思维线引导学生了解文章意义建构和主线。
  李俊和:张老师的意思是阅读其实应早抓,长期抓,临时突击不行。
  车丽红:我在阅读训练中发现学生在阅读时存在以下问题:1.几乎没有词汇量,和文盲差不多;2.能懂大意,但做题有困难;3.没有任何单词障碍但错误理解题意。针对不同的问题,还是要分别对待,分层布置任务。
  程惠云:我在课堂上比较喜欢用阅读复述的方法。读后复述、换角色复述、换场景复述以及发挥想象改编等。遇到文本质量高的完形填空,一定与记叙文的写作复习相结合。这种方法有完形与写作同步提高的功效。简单、易行。
  毕勤:在北京市西城区我们从非毕业年级就开始进行以阅读为核心的课型研究,如阅读与写作,阅读与语法,阅读与词汇等。将来的写作任务也很有可能是在读的基础上完成的。利用教材和找到的合适文本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还是很有必要的。现在老师们最大的挑战是要自己找材料。我经常替老师们呼吁:要有至少一本合适的教材。老师们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如何使用材料上,而不是在找材料上。
  车丽红:不可否认,就是老师对有些题的答案和理解也不能和所给答案一致。所以我一般会使用高考题来进行训练。对于高考题外的其他材料,我们可以持保留意见,我倒觉得这样做更为客观,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老师在选材和备课上要更加认真。
  孙大伟:以下是我个人对高考临近阶段阅读的教学与备考的几点想法:
  1. 做好文本解读。这里的文本解读不同于做高考阅读理解题,前者是提高语言水平和能力持续攀升的过程,后者是限时性、高强度的测试手段。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并决定后者的结果。因此,最后冲刺阶段,千万不要只顾着做模拟题,要充分利用文本支撑,让学生保持文本解读的最佳状态,这一点至关重要。
  阅读材料可以是学过的课文,也可以是精选或改编的文本。做法可因实际学情而定,例如:泛读(浏览、查找);精读(理解、品味);诵读(复现、熟练);批注(感悟、内化);译写(准确、深刻)等。这之中道理不必赘言,其效果确实非常显著。
  2. 做阅读理解的应试训练时,要重视文体结构和段落层次分析,尤其是说明文体和议论文体的主题建构和展开,也就是行文逻辑,或称之为“语篇语法”,如:连接与连贯、平行与递进、强调与省略、指代与注释、关联与呼应等。高考试题中的主旨大意、细节辨认、推理判断和信息匹配题都不是基于简单的语义理解,而是暗含一定的语篇分析因素的。所以,要着力强化语篇意识,着重体现语义构建,恰当利用语用手段,充分发挥语境功能。根据不同体裁的命题特点和题型分类,训练不同的解题技巧。
  3. 把读和其他复习备考项目结合起来,如:读和词汇、读和语法(短文改错、语篇语法填空)、读和技能(听、说、写)。正如李俊和老师所言:“高考重点考查语言能力,重点中的重点是阅读能力。在高考试题中,阅读理解部分占分最多,真正的难题也在这部分。同时阅读又是做听力、完形、语法短文填空和改错的基本能力。阅读不好,这几个题都做不好。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而且,阅读又是获取更综合、更复杂、更精确信息的手段。通过考查阅读,也能更好地考查概括、观察、想象和推理能力。意识到阅读最重要,才能在教学中高屋建瓴,抓住要害,统揽全局。”   写作备考策略
  孔彬:高考英语写作备考复习是老师和学生都感到有难度的任务。因为写作是语言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语言输出活动,需要学生们综合运用词汇、语法、句型、文段组织、思维建构等多方面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因此,也是教师备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在高三写作备考复习方面重点突出了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关注课堂复习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复习内容的关联性和写作语言输出的提升度。从前一段备考复习效果来看,很有效,我们也感到高三英语写作备考复习有了完整的、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思路与方法。
  现在高三需要在英语写作备考复习中指导学生关注语言输出的规范和深度,要在两个方面进行:1.审题思维的能力;2.语言使用的有效度。在英语写作复习中,我发现学生常犯两方面的错误:1.不能有效关注要点之间的关系;2.不能有效的补充细节信息。因此在下一段备考中要关注审题的思维训练。
  毕勤:同意孔老师的观点。学生写作中的困难,不仅仅是语言匮乏导致的。
  李俊和:孔老师所讲的方向正确。此外要多写。阅读量+写作量=英语前途无量。
  甘露:文如其人,写作中暴露的不仅是语言问题,还受到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局限,因此学生在表达时会出现文不对题,语言不得体,缺乏逻辑性,语言不地道等问题。
  张连仲:应用文或者功能性写作首先还是结合各类文体,引导学生思考要表达的具体话题或问题,思考要表达的几个点,以及之间的逻辑关系,再考虑不同文体的基本模版如何将两者合成。逻辑思维需要从高一开始训练,首先训练学生的写作思路,思考要表达的内容以及如何表达,之后写作技巧和各种句型就可随需而用。
  孔彬:我将英语写作备考复习课分为:1.写前指导课;2.写后讲评课。这样设计是为了提升写作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后期的反思与改错,有利于老师分析学生的问题所在,并作出有针对性的纠错方案。
  甘露:过程性写作需要写前指导;考场作文属于评价性写作。比如,应用文写作前先弄明白:文章写给谁?为什么写?写什么?然后才是如何写的问题。写作的审题训练很重要,注重思维训练,文章的内容表述,起承转合,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规范性和得体性。
  张连仲:在写作复习课上,有的老师只讲连结手段重要性,却不讲到底应该将哪点与哪点连结,为何而连结。建议老师们多从内容表达上入手,讨论表达的有效性。写前应该指导些什么?首先要引导学生思考要表达哪些内容,之后用相应的应用文格式对应练习,再练习具体表达和语言应用,包括习语和其他修辞。总结起来就是:一要清:意思要清楚;二要成:要成相应的文体;三要整:表达意思完整,要用适当结构句;四要顺:言语应用及习语表述通顺。
  伊永贵:关于写作,正确立意——个性思维——规范表达,三部曲,各层次学生的难点大都在第三层。
  毕勤:在写作中有的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却也会出现表达无效的情况,这跟学生审题有关。现在的写作任务都会要求学生适当地添加细节,添加的细节一定是为主题服务的,偏离了主题再好的语言也不添彩。对于那些语言表达有些困难的学生,如果教师能引导他们关注对应主题进行有效表达这一点,即使他们写出的句子不丰富,但至少能达意也能做到有效。我在想,是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注意到或意识到了这一点呢?在我日常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老师还没有注意到,还只是一味地强调或是抱怨学生词汇匮乏。关注学生词汇的积累并在积累中注重使用的训练,遇到任务时能有效表达才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孔彬:写作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短时间能提升的,必须要有长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实践。文章缩写,或文章续写都是有效的训练活动。英语写作就像英语口语一样,体现了一个人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同时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文化修养,因此我们在写作备考复习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语言输出的提升,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文化意识。
  张连仲:建议老师们除了研究写之外,也研究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以及如何从读过渡到写的问题。教师要问学生这样问题:你理解全文要说什么吗?你对哪点、哪句更感兴趣?你觉得文章表达是否到位?如果你写的话会写些什么?引导学生进入读写之间的内化思维。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能使写作表达更明确。读写结合应从高一就开始培养,不光是复述,还要复写。
  孔彬:我也做了一些读写结合的实践,比如先给学生一篇文章阅读,主题是关于父母和孩子在学习安排上的冲突的。读后请学生说出文章的主题、文章的结构、文章体现情感描写的句子、文章中印象深刻的词汇,最后总结出八句核心的句子。接下来,给学生一个关于安排学习计划的应用文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多用阅读文章中的词汇和句子。
  凌英:读后续写是英语语言学习输出和输入两者连接的一个好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老师要明白阅读是出发点,写作是落脚点,先读后写,先输入后输出。在阅读材料上尽量选择人文性、趣味性强的作品,写作内容上让学生尽量先使用阅读材料的语言表达形式,主题也可以围绕材料内容保持一致,写作形式上可以进行仿写、缩写、改写等,适当给学生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坚持英语语言输入和输出的结合,留心、有心地运用这一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续写的脚手架,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以及英语写作能力,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郭忠民:写作是任务输出,没有与写作话题相关词汇和和基本表达句式结构谈写作是不现实的。我采用过读后续写、缩写完形填空等训练方法。
  甘露:我觉得遇到好的语篇可以采用读写结合法,深化对语篇的理解。比如,我们做了2015年的江苏高考阅读语篇,讲述了作者受到Bernie Siegel的作品和他人的影响,患病后从一度消沉到重拾写作的故事。我给学生补充扩展了关于Bernie Siegel的背景知识,其观点就是爱能疗伤。读后,学生们以Positivity为题,写了对自己有影响的书、人或事,学生有感而发,写得很好。   程惠云:学生的书面表达有两难:一不知该写什么,二不知该如何写。不知写什么是审题问题;不知如何写有思维的问题,也有表达的问题。审题的问题一定让学生自己讲。虽然会占用多一点的课堂时间,但最后在考场上的毕竟还是学生自己。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只有搭台阶和提示的份。思维和表达的问题可以结合听后复述和读后复述来解决部分问题。个人感觉听完一个小故事或一份通知后,要求学生把刚才听到的内容写下来至少能够使学生在下列三个方面受益:1. 加强短期记忆能力。这有利于提高听力和阅读能力;2. 改善语言的条理性和流畅性。学生有精力去考虑语言的流畅性;3. 丰富词汇。质量高的文本本身就是语言学习的范例。因此,这些都是提高书面表达的良好辅助性训练。
  完形填空备考策略
  毕勤:完形填空主要考查学生在语篇中对词汇的使用和通过对语篇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般都是夹叙夹议的文章,通过叙事阐述道理,是考查综合语言能力的题型,要求学生既要有对词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的能力,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社会常识和对恰当的情感、价值观等的理解和认同。在教学时,要先抓词汇落实,再抓语篇的阅读量,从而提升完形填空解题能力的提高。不能只靠单纯做完形填空题来提高分数,要从根本能力的提升上下工夫才能做到一劳永逸。在高考备考中,阅读和完形的训练依然是主旋律。可以是在某一阶段集中训练某一方面,以达到巩固和提升,如:在一周内集中主攻完形填空题15~20篇或是在10天内集中练习阅读理解题40篇,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采取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在短期内达到一个“飞跃”。这个阶段应该以练习历年的高考真题为主。越临近考试,越回归基础。
  具体步骤:在做完形填空题时,首先应从整体着手,通读全篇文章,抓住文章中人和事物的特点及情节发展的大致方向,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在阅读中遇到难点,暂且把它放下,继续阅读,直至读完全文。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借助短文下面的备选答案来帮助理解,直到掌握文章的大意及逻辑关系,顺着思路解题。如果对文章的主要意思还不清楚,宁可再看一两遍,也不要急于填空,切忌看一句填一句。另外还要注意全文与局部在逻辑上、形式上的一致,局部意思符合整体意思,上下文在形式上一致。在解题时要采用推理法,根据已知信息推断未知信息;还可采用排除法,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排除错误的答案,选择正确的答案。
  提高措施:1.首先是好好地练习阅读。阅读是做完形填空的基础。读得不好,单纯练完形填空效果也不会太明显;2.要适当练习英语写作。有的同学几乎不写句子,不写短文,每天只钻研语法习题,其实是走偏了方向。会造句才能做好完形;3.掌握好词汇的基本用法,包括词性、词义、搭配、用法和辨析;4. 练习完形填空,应从较短、较容易的文章入手,逐渐提高难度;5.努力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会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综合与概括。
  孔彬:毕老师谈得很详细,方法也很有效,我们接下来就是要选好完形填空的练习材料,要关注文化的多样性,语言的地道性,程度的适合性以及内容的真实性。完形填空题型,关注词汇很重要,但关注文章的主题,人物的命运、情感和故事的整体结构也很重要。
  车丽红:针对成绩好的学生我鼓励他们多做完形,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多做阅读。这样可以使两部分学生都收益。
  郭忠民:要引导学生关注:1.完形中不变的是主人公,变化的事因事件的发生过程变化而主人公情感发生了变化;2.形容词,副词的变化。
  七选五备考策略
  甘露:《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高考填空式阅读(七选五)“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构以及上下文逻辑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对此感到困惑,是由于缺乏一定的语篇知识,对于全文大意和结构掌握不足,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无法感知上下文的联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加之没有找到适合的解题方法导致有限时间内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
  张连仲:要注意衔接、连贯和句际关系讲的都是句义,意义联结和连贯表达。
  甘露:是的,要长期坚持引导学生建构阅读的主线,先要有对语篇的整体感知。
  郭忠民:西方人的思维特点就体现在篇章中。
  甘露:七选五的语篇就好比一个拼图游戏(jigsaw puzzle),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通过对已知信息进行推理分析,结合文章逻辑,从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推断出正确答案。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并结合上下文语意解题。这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思维活动,解答好七选五可以充分肯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建立其学习的成就感。
  我们提倡如下七选五的解题步骤:
  1.速读文章知大意。缺空阅读并不影响把握全文内容和结构框架,七选五以说明文、议论文为主,文章结构特征明显,有利于整体把握,首先要弄懂全文大意为后面答题作铺垫。
  2.瞻前顾后细匹配。读懂选项内容,回到文章仔细揣摩句际关系,以及上下文语境。还可利用语篇的衔接和连贯,如照应、词汇的复现、同现、逻辑联系等手段,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作者利用转承语体现文章的逻辑,而学生应做的就是梳理文脉理解文意,填补缺失的句子。
  郭忠民:我们弄清楚“语篇”这个符号群体的“所指”后,让学生明白“所指”的发生、发展和演变。
  程惠云:感觉思维的逻辑性练习更重在平时。七选五,文章的思维导图,文章缩写都是不错的练习。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比较跳跃,所以平时课堂中注意观察哪些学生的表达更碎片化,再做针对性强的指导。
  高考中“文化”的备考策略
  黄卓:吉林省高考使用的是新课标二卷,在高三二模考试后,市教研室提醒各校,要关注传统文化。请问,高考出题可能会有何倾向性呢?
  李俊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考试也就是在作文题上有所体现,不会涉及太多,因而不用特别准备,不要听风就是雨。而关于西方文化,英语考的就是西方文化,但教师没法专门讲解,因此让学生用英语时注意西方国家的习惯就可以了。   孔彬:传统文化必须关注,但我们不仅要关注文化的主题更要关注文化的内涵和文化对人的品格和价值观的塑造。在英语写作备考复习中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避免在写作表达时出现文不对题。
  毕勤:弘扬传统文化在近年的英语考试中确实有所体现和倡导,就北京试卷而言体现最明显的是2015年的两个写作任务。
  甘露:在2015年北京高考的作文中涉及了赛龙舟和捏面人的传统元素,这是一种引导:不仅用英语学习西方文化,同时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2015年全国各省命题在内容上都向中华传统文化倾斜,其实语言表达对学生而言并无太大的难度,平时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并且帮助学生积累些相关语块或表达,会有所帮助。
  关注临场应试技巧“精点”
  毕勤:教师指导学生在平时关注临场应试技巧,有助于学生在考场上充分发挥出自己应有水平。一些实用的临场应试技巧总结如下(以北京题型为例):
  1. 听力
  考前先“热身”,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想英语。
  拿到试卷先读题,做有准备的听,适当预测。
  抓住“关键词”,不必要求句句都听懂。
  沉着应对前5题,6~8题不松懈。
  果断判断不犹豫。
  2. 单项选择
  认真审题,在题干和选项中找信息。
  考查内容以动词为主,包括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和各类从句。
  边角知识以常规思路应对。
  敢于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当然也不能盲目。
  “该出手时即出手”,十分钟之内结束“战斗”。
  3. 完形填空
  通览全文,了解文章脉络。
  关注第一句,一般不设问。
  第一遍先解决5~6个有把握的题。
  第二遍再逐个解决,全面完成。不忘根据后线索解决前面的题。
  根据意思、搭配选择最佳答案。
  4. 阅读理解
  可能会有一篇做起来不顺手的,宁可先暂时放弃,也不能影响整个战略。
  不临时改变自己的做题战术,用熟悉的策略应对考场中的试题。
  解决“主旨”题:不选太“笼统”、太“片面”、太“不着边际”,而是选“既具体又全面”的。
  处理“推理判断”题:寻找一种“捕风捉影”式的感觉。
  对付“猜词”题:勿忘将其带回原文,结构合情、逻辑合理才行。
  不拖延时间,至少留30分钟给“写作”。
  6. 书面表达
  认真审题,文字和图表都是信息,关注“参考词汇”。
  列全要点,确定时态,重视交际。
  避免基本语言结构上出错。“有对才有好”。
  尽量使用有较为复杂结构的句子,但并非越多越好,“越准确越好,越自然越生动”。
  适当分段。
  不忘“复核”,以检查动词为主。
其他文献
引言  《英语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英语兼具交际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能。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从2013年9月起,就提出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和激活学生思维”的研究主题。作为一名一线英语教师,我有幸参与了多次相关研究活动,并做了区级层面的研究交流和展示课。在此过程中,我也开始慢慢地对在英语课堂中
期刊
随着“互联网+”教育新时代的到来,电子书包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无疑成为了一种“时尚”“便捷”和“高效”。深思自己传统英语阅读课上常见的“疑难杂症”,基于青岛市实验小学“适合每一个孩子都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云平台”系统的开拓和延伸,笔者尝试使用“电子书包”这一高效学习工具,带领学生们共同阅读一篇课外的文章。在高效、快捷阅读的同时,让自己的英语阅读课更“好玩”。本文所使用的课外阅读文本见图1。
期刊
摘 要:阅读文本解读是读者以文本为中心对文本进行客观诠释的过程,是英语阅读教学的前提。基于语篇教学理论的“分析语篇结构、分析语篇目的、分析语篇情感”是阅读文本解读的根本性需求,践行此解读途径,可以准确、全面、深层解读文本,为英语阅读教学的成功提供方向性的保障。  关键词:文本中心;语篇结构;语篇目的;语篇情感  引言  文本解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以文本为媒介进行的无声对话。当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材料,
期刊
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介绍  “‘巧集中,快突破’提高小学英语阅读实效性的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体系标准研制”的子课题。这一子课题在2015年11月成功立项并开始实施研究,笔者是这一子课题的负责人。  本课阅读故事为“X计划系列读物”,学生包1 A Home for Ted,故事讲述善良的Cat一次又一次为她的玩具熊Ted建造房子,多次尝
期刊
巴丹在《阅读改变人生》一书中说过,“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阅读的力量更是不容小觑。  前期准备  1. 理论学习  任何研究行为都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之上。但是作为一线教师,理论学习又是最欠缺的。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阅读,在加入课题之后,我们英语教师首先进行了系列有氧阅读。《阅读的力量》《朗读手册》《阅读
期刊
本课例特色及希望解决的问题  本课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英语教学的二级目标要求,结合教材和学情分析,以我区朱宏瑜名师工作室研究课题“小学英语主题式情境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以及我校英语学科教学研究主题“单元整体教学”为切入点,对《英语》(新标准)第6册Module 5 Unit 1“Will you take your ball tomorrow?”进行了如下设计。本模块在
期刊
《英语学习》线上系列讨论的第十一期话题是“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人文、科学、语言、教育、通识知识等常被视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底子”,没有这个“底子”,教师行走在发展的路上就会感到底气不足,缺乏后劲。诚如陈力老师在讨论中所说,“底子”不稳固难成高楼,“后劲”不足则难以远行。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认知和理解“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这一问题?如何能够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从而又如何找到探索自己知识结构的基本
期刊
宋老师是一名教学经验丰富、乐于探索和创新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她力倡静心阅读和走心阅读,让学生在安静阅读中理解和感悟文本,教学活动设计精炼且富于逻辑,关注在阅读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这节课是人教版模块一第四单元的阅读课,在与宋老师一起打磨这节课的过程中感触颇多,在此与大家分享。  成功的教学设计或者精彩的课,都源于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本单元题目是“Travel journal”(旅行日志),日
期刊
传统的英语课程教学经常采用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本学期的绘本课程教学过程当中,笔者根据绘本故事内容,选取其中典型材料,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知识再生能力,从而实现有效课堂。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创设适宜的课堂情境,让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
期刊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山东省委省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山东省教育厅教师教育工作《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培训试点项目》的部署和要求,从2014年9月开始,以山东菏泽郓城为试点,对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英语学科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科教学技能培训;根据郓城试点培训取得的经验,从2015年7月开始,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项目推广到了山东省十四个县市。项目遵循着“立足教师需要、统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