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y_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教学方法的转变更应关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眼于教学的导入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在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观念、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与培养,并在快乐中不断获得新知识,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程改革 学习兴趣 教学导入 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在经历了八次课程改革后,课程改革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人们对课程改革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课程改革是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转变,是使课程由注重知识灌输逐渐向以学生为主导的主动学习的转变,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课程标准去调整现有基础教育的课程内容、结构,以形成新的、符合实际的课程体系。它的目的在于鼓励教师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改实施过程中,“以人为本”的课程观、教育观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和认同,但是再好的改革理念也需要每位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关键,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
  现实生活中,令许多家长和老师头疼的是怎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推动作用,它给人以无形的力量,让人充满干劲地去做事情。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没有学习的兴趣,那么自然而然就不会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探索,去主动地汲取新知识。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具体而言,究竟如何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这就对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通过四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新颖独特的教学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
  (一)教学导入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导入可以明确教学目的和内容
  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自身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知识基础以及各方面的能力情况,对课程导入进行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学生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和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使得他们呈现出不同以往的身心特点。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快速发展,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求知欲,再加上情绪易于波动,导致他们的态度较少能形成定势。学生表现出来的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设计出适应学生需求的完美的课程导入。
  2.趣味性和新颖性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趣味性和新颖性的导入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形成较强的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新奇、刺激、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新颖性一般体现在我们导入时所使用的材料、方法和角度这三个方面。“材料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社会、生活中常出现的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新问题、新事物、新现象引入教学,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对于学生熟悉的材料要从新的角度进行挖掘,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导入的方法也要多种多样,如果长期固守一种模式,学生就会产生厌烦心理,难以发挥导入应有的作用。
  3.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掌握好导入时间,不宜过长
  教师进行教学导入的目的是用一种方式即讲故事或者是前后联系或者是直击主题来将所要讲的内容引出来。如果导入时间过长,就容易拖拖拉拉,离题万里,让学生听得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意思。
  (二)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导入方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堂课能很好地导入就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怎样做好导入呢?最重要的是有针对性地选择导入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导入方法:
  1.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即在开始讲课的时候,教师明明白白地把这一节课要讲的内容要点告诉学生,让学生总体上有个把握。直接导入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对教师即将教授的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他们就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主动吸收并高速有效地掌握新知识。
  2.温故导入
  温故导入就是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引出新知识。这种方法关键在于把握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这一课,因为它的前一节是《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二者联系非常紧密,因此这节课可以这样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以及它对大学生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呢?这将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这种导入方法既可以巩固、复习以前所学知识,也可以引出新知识,能更好地将前后知识联系,使所学内容形成一个相互衔接的知识体系。“温故导入唤醒旧知识在学生心中的记忆,使学生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旧知识中寻找与新内容的联系,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对新知识的渴求,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通俗点讲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引入课题。但要注意的是故事要简短,冗长的故事情节容易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能够抓住学生好奇这一心理特点,迅速地将其带入故事创造的情境中,引人入胜,充满情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吸引力,又能使讲课水到渠成。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
  波普尔曾经说过:“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想象力的发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他们的想象力有时需要外力的指导,这外力之一就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提问’用专业术语来说也就是问题驱动模式教学,即教师给学生营造包含所学知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在教师及各种课程资源的支持和帮助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究与合作性学习,在积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原有知识积累,理解、同化、迁移运用新的知识,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教师和学生通过提问来进行互动。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及时诊断和检查教学效果,另外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课堂上随机产生的一些巧妙问答往往会引人深思,使之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我们发现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也不乏提问,但缺乏与之相应的情境,这样的提问显得有点单调,问题也过于抽象,枯燥而乏味,学生没有兴趣,回答问题也只是应付而已。如果我们把问题隐含在一个故事中,通过描述故事情节让学生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就会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听课。这样的提问通常会让学生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教材本身理论性很强,很多老师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更不要说是复杂的问题了,这就造成学生普遍缺乏兴趣。这种严重的“缺趣”现象,使得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知识传输”的层面上,严重地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用和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无味的现状。   提问与其说是一种教育手段,不如更形象地说是教学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古代很多作品都采用了问答形式。如屈原的第二长诗《天问》就是由一口气提出的172个问题所构成的,印度的《吠陀》、伊斯兰《火教经》中的祀歌和《旧约·约伯传》都是含提问形态的文学作品。在新课改和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提问绝不是一种流于形式的教学手段,而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后在恰当的时间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使所问的问题起到应有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中国的一位学者设计了下面一段启发式教学:
  教师:什么是动物?
  学生:鸡鸭猪狗是动物。
  教师:为什么是动物?
  学生:因为它们会叫唤。
  教师:蚂蚁不会叫唤,为什么也是动物?
  学生:蚂蚁会爬,会爬、会走的是动物。
  教师:鱼不会爬,会游;鸟不会爬,会飞。它们为什么也是动物?
  学生:它们能活动,能活动的是动物。
  教师:飞机、骑车能活动,它们为什么不是动物?
  学生:它们自己不能活动,自己不能活动的不是动物。
  教师:对了。谁再来说一下什么是动物?
  学生: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是动物。
  这段话以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显示出教师严密的逻辑思维以及学生在教师循循诱导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在整个提问过程中,教师一步步引导,从一个问题引出另一个问题,再从学生给出的答案中将错误的信息排除掉,最后得出正确的定义。学生在其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维的能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就是要求教师在教材和学生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带入“问题与已有知识相矛盾”的境地,造成悬念、展示矛盾冲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中,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
  (二)合作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是指通过教师设计、布置教学任务,学生以小组为活动单位进行学习,互助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获得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实际上更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合作学习就成了许多老师上课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施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同他人分享,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每位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水平不同,因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会有所差别,或许他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其他同学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如果想要全面地认识并解决这一问题,合作学习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合作学习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并不是说学生可以很随意地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教师要从宏观上把握、总体上控制,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有序进行,学生才有进一步探讨的兴趣,也才能将探讨引向深入。合作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一个小组就像是一个家,每个成员与小组其他成员要友好相处、团结一致,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以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努力建立一种和谐、友爱的关系。另一方面,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作为主要的参与者,他们自己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汇总各成员给出的信息,并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不断地探索新知,培养了主动探究的能力,促进了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四点:首先,教师应对学生有详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性格特点来划分小组,不能把爱发言的都分到一组,那样不利于秩序的控制,也不能把不爱说话的、害羞的分到一组,这样不便于小组的讨论,教师要合理地搭配,使他们优缺互补。其次,教师要分配好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的任务,负责总结的、发言的、记录的等等都要具体安排到个人,这样分工明确便于活动的开展。再次,要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合作,不能随便拿来一个问题,而是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学生很难考虑周全,需要靠大家一起探讨才能解决的问题。最后,要控制好时间,不能盲目地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讨论,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实效,学生通常很多时间说的是闲话,但是也不能搞形式,只给几分钟,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所以教师一开始就要限定好时间,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三)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沟通非常重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生不喜欢单调的教学模式和紧张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具体来说,教师要学会微笑,用自己的笑容来感化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体态、眼神等身体语言向学生表达一种关爱。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关注和鼓励,才能更加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激发出内在的学习动力。师生关系的好坏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无论从当初自己做学生还是后来成为一名教师来说,事实表明如果一个教师和学生相处得好,他就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欢,学生上课能够积极配合,踊跃发言,教师无需管理课堂秩序,可以更好地传授知识,甚至超水平发挥,考试成绩更加证实了这样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反之,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师讲课就收不到学生的回应,课堂纪律较混乱,学生没有兴趣听讲,教与学严重脱节,气氛低迷,教学效果差。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主导,首先要“注入爱,在提倡‘有教无类’时,更应该做到‘有爱无类’,爱是心与心的交流,是从心里散发出的真实情感”。教师应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这样学生就会信任你,愿意与你交朋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人格互补。学生在这样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才能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的创造性被调动起来,他们才能更加积极地跟随教师的指导,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其次要讲究平等,这种平等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如果教师认为自己年长、经历多,各方面都比学生强,不尊重学生,对于学生的质疑或提出的意见不理会,总觉得自己永远是正确的,天平两端不能处于平衡状态,就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另一方面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一碗水端平,给予不同学生同样的待遇,让学生感到自己无论学习好坏,在老师眼里与别人一样重要。再次要学会情感激励,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各方面的优点,并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使之获得信心和勇气。“教师对学生错误的回答不能轻率地予以否定,而首先应表扬其开动脑筋敢于回答的精神,然后再根据问题慢慢指引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得出答案。对于水平稍高的同学要给予表扬,让其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总而言之,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回应,多鼓励、少批评,对答错的学生不要急于否定,而要对其进行分析纠错,并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时,才认识到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这就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不要带着偏见、成见来审视学生,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有他的优点和独特之处。
  总之,教育是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只有教师的劳动得到学生最大限度的认可,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全面的滋养和熏陶,才能把整节教学有效、高效地进行下来。
  三、结语
  在新课改和提倡全新教学理念的今天,仍旧有许多教师坚持旧有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学生也只把学习当作是完成任务,无法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吸取新知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改变这种现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导入和教学方法着手,融汇新旧教学理念的优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学生量身打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课堂,使他们的思想观念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作为教师要适应课改的要求,在创新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杨孝亮.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反思[J].中学生物教学研究,2009:27-28.
  [4]李月华,张彦云,金臣.新课改背景下高师教育学“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8):88-89.
  [5]褚木兰.试论设问的逻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3):142-145.
  [6]顾明远.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32-248.
  [7]高扬.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教育的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48):28-29.
  [8]多拉.浅析新课改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科技论坛,2010(10):59-60.
  [9]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2008.
  (作者单位: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一、定义:精准营销(Precision marketing)就是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依托数据库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在短时间内实现企业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之路。
在国内首次完成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离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用RT-PCR方法分段扩增出PRRSV北京地区分离株BJ-4株的2l条eDNA片段,分别克隆于pGEM-T-easy质粒载体并进
简述反辐射武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导引头的主要特点,最后提出反辐射武器的3种对抗措施。
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检测银杏叶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利用淀粉与碘反应的显色作用绘制淀粉紫外吸收曲线,选择直链淀粉检测波长为462、610 nm,支链淀粉检测波长为516、72
转录因子MondoA是细胞内葡萄糖代谢的关键调控因子,与Max-like蛋白x(Mlx)形成异源二聚体调控糖酵解相关基因的表达,介导细胞代谢反应,从而维持胞内外葡萄糖稳态。由于人类代
本文报道了甲基亚硝基脲(methylnitrosourea,MNU)诱发RF/J系小鼠T细胞淋巴瘤在裸小鼠(nudemice)体内连续传代的染色体变化。我们选用4个T细胞淋巴瘤接种6只裸小鼠而建立6个细胞系,每系连续传代5~7次。其核型分析结果九有11种异
福建地区现有的大部分居民,主要渊源于中原、北方汉民(严格地说是外省汉民)的不断南迁和繁衍,以及与“重巫尚鬼”的闽越土著(先住民)长时段的族群融合。两晋至唐宋时期,中原
选题的经济评估是指对选题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并判断其出版价值的过程,是影响选题决策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也常被称为选题决策或选题论证。选题的经济评估的方法有定性评估和
“人设崩了”是影视娱乐圈经常出现的词,艺人本身的形象与其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不符,造成的落差往往成为负面新闻。不过,在音乐人王若琳身上的情况完全不同,因为是她主动,把自己
报纸
简要介绍了气压盘式制动器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状况,提出了一种气压盘式制动器制动力矩的计算方法,并对气压盘式制动器在应用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