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培养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之浅见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h860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年中高考试中阅读理解都是试卷重头戏,分值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位置,由此可见阅读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性。阅读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语言技能,阅读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多的是带领学生用翻译的方式讲解阅读内容,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教师传递的语篇信息,并没有深入的形成自己的理解,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教学质量降低。
  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需响应新课改的目标要求根据弊端所在,不断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改进,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引导学生找到科学正确的阅读方式,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 布置课前任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一大部分学生看到阅读材料之后直接就开始进行阅读,但是不同的阅读材料中都含有不同程度的生字生词和短语,甚至每篇阅读材料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背景也大不相同,所以一上来就直接一头扎入材料苦读的结果往往是越读越糊涂,很难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
  教师需要坚持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下去课前任务,慢慢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前任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预习,任务内容主要是根据阅读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而定,旨在让学生做好阅读之前的准备工作,好为接下来深入阅读内容奠定一定的基础,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阅读状态,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那么,教师需要制定什么样的任务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呢?
  任务一:要求学生掌握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通读阅读材料的基础是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词汇量,所以只有掌握了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学生才能顺利地读完一篇阅读内容。
  任务二:要求学生了解文中所渗透的不同的文化背景
  面对不同文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学生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报刊、网络、电视等渠道对背景文化知识进行初步感知,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阅读材料。
  任务三:要求学生尝试着总结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很多学生读完阅读材料后仅仅是对文章中的信息有记忆,对内容有并没有很深刻的理解,但是通过思考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会对阅读内容进行一个“解构”到“重构”的过程,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2. 注重课中指导,引导学生学会捕捉阅读内容的重点信息
  学生在做了一系列课前预习任务之后,已经对阅读内容有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是要让学生以默读、朗读或指读等不同的阅读喜好快速地读一遍文章,帮助学生进入状态。在学生读完之后,教师再根据文章段落或者情节把学生分成小组,引导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分析总结出每一段的重难点知识,然后由小组长发言陈述总结结果,最后教师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归纳、点拨和讲解指导。
  这个环节主要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归纳总结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在进行知识探究的同时构建自己的知识网,学会在阅读过程中捕捉到重要的知识信息,達到事倍功半的阅读效果。
  3. 拓展课后内容,促使学生接触全面的阅读资源,熟悉不同的语篇形式
  除了课前和课中的教学结合以外,课后的拓展也不能落下,教师在讲完新的阅读材料后,可以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特点,选取一些相关并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资源,趁热打铁地推荐给学生,帮助学生拓展阅读内容和范围,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逐渐从教师推荐的被动阅读转变成为自发地主动寻找读物进行阅读,进而养成好读爱读的好习惯。
  通过大量的进行阅读,可以打开学生的阅读性思维,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英语的语境、感知英语的语感,可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短语词组,可以加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敏感度,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最重要的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的水平也会有很大程度地提升。
  培養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对于所学英语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它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而这个过程绝非一日之功,因此身为学生知识引导者的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自身教学素养的提升,不断与时俱进地改变教学观念和模式,同时还要具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润物细无声地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1] 章兼中. 英语教学模式论[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6.
  [2] 姚旭辉.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写整合:铺垫与输出(第2版)[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5.
  [3] 崔刚. 中国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研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4] 葛炳芳.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材料处理:解读与使用[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5] 鲁子问, 康淑敏. 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一零八学校)
其他文献
通过对马尾松优良种源和优良家系、以及速生丰产配套技术推广应用的成效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技术、组织和管理措施应用得当的情况下,进行研究成果的推广可以获得
英语语法的教学一直存在诸多讨论,但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英语运用的普及,对于学生要用标准、规范的英语语言来表达的呼声越来越高。传统的英语教学强调单纯的传授语法知识,通常采用演绎法教学,先向学生列出语法规则,给出句子说明,要求学生背诵规则和典型例句,进而给出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和翻译题让学生练习,学生具备了语法知识,却不具备语法能力。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法教学有了许多提升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所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它的最终目的是能够灵活的应用到日常的交际生活中去,但实际上目前大部分的学生学习的英语都是“考试英语”,看得懂听不懂、写得了说不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都是为了考试,学生的口语水平参差不齐,哑巴英语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面对这一现象,新课标做出了明确要求:“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以口头和书面形式进行交流的能力。”  全国各省市争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