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现代价值简论

来源 :政治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uh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封建制度发展得相当充分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也得到丰富和发展,其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守旧的思想观念适成一个尖锐的对照。在进入21世纪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能因为精神财富的宝贵而搞儒学复兴,也不能因为思想观念的守旧而彻底抛弃,必须在弘扬优秀传统、清除封建糟粕的基础上,探求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充分展现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现代价值。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和谐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资源,义利思想培育见利思义的伦理规范,廉政思想蕴含为政之德的行为准则,民本思想启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其他文献
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而复杂的问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旨在保证人民能够通过真正有效的形式管理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在客观上具有多样化。努力探索和创造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方面。
本文认为日美两国的行政运作及其文化环境各具特色,并且,这种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行政体制和文化环境的情况。一般而言,日本的政治环境较为强调协调和一致,其行政官员,专业性强,具有较强的精英主义意识;而美国的政治环境更为提倡竞争,其行政官员更具有政治责任感和竞争取向。这确实能反映它们之间的一些基本差异。但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有关证据表明,日本的高级行政官员对政治因素的考虑往往不少于美国的高级行政官员,并不是仅仅关注于专业事务性问题;美国的行政官员比他们的日本同行对于政党
近年来各类团体发展迅速,对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渐增。本文通过对当今团体现象和团体意识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指出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团体意识。文章重点分析和阐述了团体意识对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并且指出了培育团体意识时应该注意的误区和陷阱。
本文从治国方略的角度,概述了儒家“德治”治国方略的提出、形成和发展过程,介绍了孔丘、孟轲、朱熹对儒家德治思想的贡献,论述了儒家德治思想的历史实践。本文认为,封建国家的统治者长期运用的是“儒表法里”,即表面上着重讲儒家的德治,而实际上仍然采用了部分法家的“法治”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某种程度上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对儒家“以德治国”这个概念必须具体分析,不可简单地肯定,也不可一概否定。分析治国方略的是非,当然必须联系国家的本质、类型。但各种国家有其共同的基本特征,因而治理国家也就有某些共同的规律
读了高民政同志的新著《台湾政治纵览》(华文出版社2000年1月版)一书,甚为高兴。我之所以感到高兴,首先是因为此书是在世纪之交面世的一部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的著作。
本文认为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新概括,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基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从法律、制度上提供政治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论民主》的出版发行,是我国广大干部群众和理论界的同志们期盼已久的事情。它的出版,充分显示出我们党在民主问题上的理论勇气。它是我们党和我国理论界第一部系统阐述民主问题的学术理论著作,在阐述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共产党的先进性归根结底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基础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决定的,是靠健全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和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正确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体现和保证的。共产党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必须在实践中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紧密依靠工人阶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坚持全心全意地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人民的利益坚持真理,为人民的利益修正错误;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切实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进入21世纪,国际环境、国内格局和党的自身状况
从上述文字上看,马克思、恩格斯确实没有直接使用过“社会政治”,邓小平也没有用过“走向社会政治”之类的名词。但是,如果我们从他们的政治思想体系的实质看,他们有着丰富的“社会政治”思想,这是确定无疑的事实。
宪法和法律规范领域的有限性与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滞后性,以及政治权力和社会舆论等相关因素在宪法和法律实施中的介入等都表明,只讲宪法法律“一个至上”是片面的和难以成立的。社会主义法治在本质上不同于资本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仅包括“宪法法律至上”,同时还包括“党的事业至上”和“人民利益至上”。“三个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三个至上”之间虽然在内涵、侧重方面存在差异,但本质上是相互一致、内在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