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幼儿美术教育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m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景芝简介:女,满族。1940年9月出生,天津市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修业五年,师从卫天霖先生、吴冠中先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42年以来,潜心中国美术基础教育研究,把世界先进教育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理论和方法。主张重视开发儿童自身的潜在能力,注重发展创造思维能力,把美术做为素质教育重要手段。竭力提倡通过直觉进行美育,在推动儿童写生和创作教学中起了先导作用。她认为儿童绘画发展的高峰期在5、6岁,而不是8岁,取得了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的重大突破。现担任首都师范大学少儿文学艺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特聘专家、中国少儿造型艺术学会副会长等职务,先后多次担任国际、国内重大儿童绘画竞赛评委、评委主任。
其他文献
幼儿的审美能力并不是天然达成的,对2岁~6岁的幼儿来说,他们注意到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多于艺术作品。幼儿所熟悉的日常生活蕴含着丰富的感觉资源。幼儿的生活主要指
碳精画艺术是我国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又名碳丽。来源于国画,又区别于国画。我个人认为,碳精画是黑白灰最好效果的绘画艺术。我和孩子们一起大胆而执着地走进了碳精画艺术中,尝出
幼儿喜欢涂鸦,许多家长和老师都认为并不需要指导,让其随意画,自由发展就行。可是许多的家长和老师由于在追求“画得像不像”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比如:让孩子学习简笔画,学习有色涂色,或者没有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进行手把手的画,或者是放任不管。这些指导的方式有的在抑制幼儿的思维,有的会造成幼儿不敢涂鸦,甚至出现失去对涂鸦感兴趣的现象。笔者在实践探索中研究表明,幼儿涂鸦要有针对的指导,才能让幼
一、自画头像激发幼儿对写生活动的兴趣    对于中班刚接触写生的幼儿来说,我让每个幼儿带一面镜子,自我观察,自由观察自己的样子并和同伴自由交流。幼儿在观察时都觉得很有趣,一边看一边聊着:“你看我是双眼皮”,  “我这儿长了一颗痣”,“我的头发像小刺猬”,“我扎了小辫子”……幼儿在观察中了解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接着,我以一个小朋友为模特,又不告诉小朋友是谁,当着全班幼儿的面,当场示范写生给他们看,一
康德想象力本身是感性的,却具有自发性的功能,它通过再生性综合和生产性综合,发挥着中介作用,想象力是实现感性和知性、主体和客体相统一的内在动力。想象力的作用就是要将统一的
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生态批评从强烈的生态环境意识出发,将文学研究的着眼点放在文学与自然的关系上。然而人与自然、文学与自然的本质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
近年来,室内设计迅速发展,室内设计与装修不再停留在墙面、地面、天花等的装饰,而是更加讲究软装饰和陈设的布置,尤其在居住空间中,人们通过软装饰体现出住户的生活品位和喜
一个美术教师要想搞好教育研究,一定要懂得对幼儿美术作业的珍惜。保留、收集、分析,把它们整理、建档,因为它们是教师进行研究的基本素材。
本期编发由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钱初熹教授主持的“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幼儿美术创作与欣赏活动”研究课题的一组文章。这一组文章从儿童美术心理发展的变化、中国传
本文从江山湿地公园景观绿化现场施工实际出发,对江山湿地公园绿化种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对如何做好绿化施工,保证良好的景观效果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