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翻译理论:回顾与展望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leehp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大力提倡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中国特色翻译理论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中国特色翻译理论指的是基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文论等学术话语资源发展而来的翻译理论,国内学者提出的文章翻译学、和合翻译学、大易翻译学等是其典型的样态,理论构建遵循“本位观照,外位参照;古今沟通,中西融通”的基本原则,具体方法视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而定.中国特色翻译理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除广为人知的信(达雅)、神(似)、(化)境之外,其他如道、气、诚、本、和、韵味、阴阳、自然等重要哲学、文论范畴还有待深度引入翻译研究之中,但也面临着志士难寻与方法论层面的发展困境.我们唯有扎扎实实地做下去,才有望在国际译坛上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
其他文献
建立模式是国际化研究和实践中的重要议题,文化距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国家层面因素.然而主流理论框架关于文化距离与建立模式的关系存在着“文化距离悖论”.事实上,文化距离的
以科技赋能的数字金融正在不断催生出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对宏观地区创业乃至微观家庭创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2011—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2018年CFPS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创业的影响,可以发现:(1)数字金融促进了地区创业,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两个维度,两者关系具有一定的稳健性;(2)数字金融对创业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城镇化率低、政府干预程度低和物质资本高的省份;(3)数字金融对创业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超过某个阈值后,对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强;(4)数字金融促进地区创业的直接原因是它
主题出版一般如此定义:"主题出版是围绕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大局,就党和国家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题材、重大理论问题等主题而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自2010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主题出版工作进行部署以来,主题出版成为我国独特的出版业务板块,并成为出版市场较为突出的增长点,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大学出版社脱胎于大学,其性质是由大学主办并参与社会出版服务的出版机构,主要宗旨是服务高校教学与科研.大学出版社如何在主题出版中发挥自身优势,正确处理学术出版、教育出版
期刊
全媒体出版是一种强调多渠道同步传播的出版方式.传统纸媒和文献数据库一直是科技期刊的主流传播途径,但随着网络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改变了科技期刊的传播生态.影响力
期刊
中国古代旅游的研究意义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而从汉语“游”一词的语义发生、转变、深化的历史入手,可对这个问题有所观照.旅游具有游文化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内涵:在共时中
在诗文关系的认识上,清人多主诗文一理、诗文相通,与明人严守诗文疆界,反对破体为文形成鲜明对比.其根本原因在于宗宋思潮的兴起,而理论基础则是“诗文相通”说.清人通过阐发
《孟子》“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并非舍生取义之意.句中“忘”字应当读作“妄”,全句旨在强调重死守节,反对轻生妄死.对社会个体而言,礼制时代的“义”相当于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