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旅游到现代旅游:以旅游与卧游的关联为线索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l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旅游的研究意义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而从汉语“游”一词的语义发生、转变、深化的历史入手,可对这个问题有所观照.旅游具有游文化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内涵:在共时中,旅游保留了游的哲学、美学意味;在历时中,足不出户的“卧”与失其本居的“旅”对立,构造了卧游与旅游之间的关联.在对游史的研究中发现,宗炳通过对旅游的感悟,改造了古代道教的卧游养生术,形成了卧游审美观、哲学观.而在晚明,卧游的世俗化也与现代旅游的兴起有着重要关联.因此,卧游在中国古代旅游与现代旅游的意蕴转变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卧游也成为旅游想象,融入现代旅游实践和旅游体验之中.
其他文献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对2004—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分析表明,中央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部署力度总体上不断加大,政策内容框架逐渐系统化,形成自上而下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农村内部培育与外部人才引进相结合的基本脉络,关键政策调整包括加强乡村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深入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支持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加快建立乡村人才引进机制等方面.未来政策要重点着力于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加快实现城乡教育事业融合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农村
期刊
治理有效的实现前提是找到适合特定组织环境的治理结构安排.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发挥主要受制于相关主体间的资源互动关系、基层政府的差异化约束和村治当家人的动员积极性.其中,不同要素发挥作用的大小因不同的地方治理结构而有明显差异.为此,需要在城乡共治的治理结构下构建基层治理单元与村级治理单元在国家纵向治理体系中的"协同制衡"关系,通过改善城乡共治框架下的治理结构,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建构多元主体主动参与的激励机制,提升乡村内生发展能力.
在新发展阶段,数据要素化和社会经济数字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数字技术革命加速推动人类经济活动向多元经济空间拓展,数字治理是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关键路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智治性是数字治理驱动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主要特征.可以从规划编制、城市大脑、城市群安全防控、中心城市决策体系、中小城市场景开发等方面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从建设数字政府、发展数字经济、数据驱动创新、打造高品质数字社会等方面加快建设数字区域一体化发展体系.
建立模式是国际化研究和实践中的重要议题,文化距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国家层面因素.然而主流理论框架关于文化距离与建立模式的关系存在着“文化距离悖论”.事实上,文化距离的
以科技赋能的数字金融正在不断催生出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对宏观地区创业乃至微观家庭创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2011—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2018年CFPS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创业的影响,可以发现:(1)数字金融促进了地区创业,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两个维度,两者关系具有一定的稳健性;(2)数字金融对创业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城镇化率低、政府干预程度低和物质资本高的省份;(3)数字金融对创业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超过某个阈值后,对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强;(4)数字金融促进地区创业的直接原因是它
2017年《标准化法》的修订,标志着我国标准化法制的重大变革.具体表现为:在标准属性上,精简了强制性标准,实现了标准从技术法规到技术要求的回归;在标准体系上,改变了不同主体制定的标准之间的层级关系,确立了标准的平等地位;在标准化资源配置上,改变了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体制,形成了市场与政府并重的格局;在标准化领域上,从一二三产业扩展到社会事业等领域.这一变革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必将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将促进其他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2020年11月13至16日,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鉴藏研究所、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学研究中心、湖州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地域美术史研讨会在湖州召开.来自主办单位和国博、上博、华师大、上海师大、中国美院等高等院校、社科机构、文博系统、出版社以及《文艺研究》《美术研究》《新美术》《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学刊》等学术期刊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以"湖州和江南书画鉴藏史与中外文化交流"为主题,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主题出版一般如此定义:"主题出版是围绕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大局,就党和国家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题材、重大理论问题等主题而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自2010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主题出版工作进行部署以来,主题出版成为我国独特的出版业务板块,并成为出版市场较为突出的增长点,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大学出版社脱胎于大学,其性质是由大学主办并参与社会出版服务的出版机构,主要宗旨是服务高校教学与科研.大学出版社如何在主题出版中发挥自身优势,正确处理学术出版、教育出版
期刊
全媒体出版是一种强调多渠道同步传播的出版方式.传统纸媒和文献数据库一直是科技期刊的主流传播途径,但随着网络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改变了科技期刊的传播生态.影响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