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联合芪参软肝胶囊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xiao37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6)1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恩替卡韦联合芪参软肝胶囊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共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芪参软肝胶囊;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hild-pugh评分为(8.2±1.7)分,对照组为(11.1±1.6)分,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要大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ALT和TBIL浓度下降幅度明显要比观察组小;观察组患者的ALB浓度则明显大幅度上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4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门静脉宽度为(1.32±0.22)cm,明显要小于对照组的(1.38±0.21)cm,患者的脾脏厚度为(4.4±0.5)cm,也明显要小于对照组患者的(4.8±0.7)cm。在随访跟踪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门静脉宽度为(1.25±0.20)cm,脾脏厚度为(4.0±0.2)cm,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小。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HBV-DNA的转阴率为67.7%,对照组为47.8%;而HbeAg血清转换率,观察组为29.2%,对照组为13.4%。而在随访24周中,观察组患者体内HBV-DNA小于200IU/ml的患者高达90.8%,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73.1%。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芪参软肝胶囊能够有效抑制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恩替卡韦;芪参软肝胶囊;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性的卫生问题,同时也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1]。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乙型肝炎患者每年约有100万患者是由于肝功能衰竭,肝硬化等原因死亡[2]。中医则认为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病因是病邪入侵患者的机体,导致患者的肝脏,脾脏以及肾脏的气血出现凝滞,导致瘀血积聚,表现出更重正虚血瘀等症状。西医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治疗。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共132例。患者年龄在36岁到48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77例。入选患者均属于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入选患者HBV-DNA的定量均高于10000copy/L。患者均没有使用过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入选患者的排除有合并其他类型的病毒感染,排除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肝硬化或者是原发性肝癌。本实验均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芪参软肝胶囊,共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方案,共6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评级标准等均没有统计学上差异,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入选患者均采用常规的保肝护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退黄等常规治疗。同时需要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给予相应的利尿,祛氨以及抗感染等治疗。帮助调整患者的饮食,帮助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其中观察组患者需要口服恩替卡韦,0.5mg/d(由中美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同时患者还需要服用芪参软肝胶囊,每天服药3次,每次服用1粒。对照组患者则服用贺普丁片(由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100mg/d,每天服药一次。两组患者接受均48周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相关的肝功能生化指标,以及患者接受治疗后肝脏情况。同时在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24周,治疗结束的48周以及结束后随访的24周其体内HBV-DNA小于200IU/ml的比率,以及治疗结束后患者体内HBV-DNA转阴率和血清中HBeAg的转换率情况。
  2 结果
  2.1 肝功能
  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其中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具体的临床数据如下表所示。
  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hild-pugh评分为(8.2±1.7)分,对照组为(11.1±1.6)分,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要大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患者的ALT和TBIL浓度下降幅度明显要比观察组小(P<0.01);观察组患者的ALB浓度则明显大幅度上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
  2.2 肝脏
  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肝脏的变化情况,主要是以门静脉宽度以及脾脏厚度为主要的参考指标。分别记录患者在治疗的24周,48周以及治疗后的24周的数据变化。
  观察组患者的肝脏在治疗过程中已经显示出较好的恢复情况。治疗48周时,观察组患者的门静脉宽度为(1.32±0.22)cm,明显要小于对照组的(1.38±0.21)cm,患者的脾脏厚度为(4.4±0.5)cm,也明显要小于对照组患者的(4.8±0.7)cm,两组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随访跟踪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门静脉宽度为(1.25±0.20)cm,脾脏厚度为(4.0±0.2)cm,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小,两组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2.3 临床治疗效果
  对比两组患者体内HBV-DNA小于200IU/ml的比率,以及患者在治疗后的24周的随访对其体内HBV-DNA和血清中HbeAg进行检测,统计HBV-DNA转阴率和血清中HBeAg的转换率情况。
  根据上表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结束随访24周时,HBV-DNA的转阴率为67.7%,对照组为47.8%,两组患者对比有顯著性差异(P<0.01);而HbeAg血清转换率,观察组为29.2%,对照组为13.4%,两组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随访24周中,观察组患者体内HBV-DNA小于200IU/ml的患者高达90.8%,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73.1%。   3 讨论
  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体内保持者较高的病毒水平,并且病毒复制相对活动,这是导致患者肝硬化出现恶化的情况。由于病毒活动较活跃,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肝硬化以及肝癌的危险性较高。对于出现肝硬化患者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核苷类药物,但由于肝硬化需要长期治疗,患者容易出现耐药情况。患者耐药后其血清中的HBV-DNA以及ALT水平会出现显著升高,甚至会出现肝功能失代偿。恩替卡韦是一种新型的药物,其主要的特点耐药性低,因此适合用于长期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患者出现肝硬化的原因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在患者体内保持一定的浓度以及不断复制。活动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特点是病毒的持续复制,以及患者的肝脏炎症持续导致患者的肝功能出现反复异常[3]。另外处于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由于其体内炎症活动较为活跃,因此对患者的肝脏组织会造成较大的破坏,出现各种的失代偿状态,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西医对于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是采取抗病毒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以控制病情[4-6]。对于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有研究表现单一药物的治疗效果不及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病毒DNA复制抑制效果不如联合用药。
  乙型肝炎肝硬化在中医的角度解释是由于患者的肾脾肝出现内部瘀血,长时间的积聚导致患者体内的气血出现积聚,出现正虚血瘀症状。因此中医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主要是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为主[8]。芪参软肝胶囊处方中有黄芪,当归、党参等中药。根据调查发现黄芪可以使得患者纤维化肝脏得到一定的调节,并且能够使得患者的门静脉压力得到降低。同时处方中的活性成分不但可以延迟患者肝脏纤维化进展,同时帮助肝细胞的有效再生。因此长期服用药物,能够维持一定的治疗效果,使得患者的疾病进展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研究结果可以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门静脉宽度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患者的脾脏厚度也明显得到改善。患者在治疗48周后的HBV-DNA转阴率为67.7%,而HbeAg血清转换率则为29.2%。说明恩替卡韦联合芪参软肝胶囊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恩替卡韦属于鸟嘌呤核似物,是一种具有高选择性的HBV天然酶底物,对于HBV的复制能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恩替卡韦的药理作用特点主要是强效,对于耐药屏蔽性高,这在于临床抗病毒治疗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长期治疗。由于其低耐药性,目前已经逐渐成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一线用药。本研究发现,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恩替卡韦联合芪参软肝胶囊后,其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综上,恩替卡韦联合芪参软肝胶囊的治疗方案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程立毅.恩替卡韦联合健脾软肝胶囊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1):115,117.
  2马爱玲.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15(1):61-62.
  3陈剑翩.恩替卡韦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42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52-53.
  4高爱华.六味五灵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5):15-16.
  5唐彩云.恩替卡韦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62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199-200.
  6閆蕾.恩替卡韦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2,(27):590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6)1  摘要: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回流法提取女贞子中总皂苷的工艺。方法:以女贞子总皂苷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固液比、超声功率为自變量,采用正交设计优选最佳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工艺条件是:提取温度为 70℃ 、固液比为1:10、提取时间为3h、超声功率90w,得到的提取率为0.956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2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6)1  摘要 目的:观察儿童牙病根管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儿童有牙髓病变的牙齿100颗,进行根管治疗。结果:术后2-12个月随诊,治愈87颗,占87%,好转11颗,占11%,无效2颗,占2%,有效率98%。结论:儿童牙病根管治疗术,能有效治疗牙髓炎与根尖周炎  乳牙牙髓炎根尖周炎首选根管治疗。乳牙根管治疗示通过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6)1  [摘要] 目的 观察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者3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截石位,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截石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6)1  摘要:目的:比较横切口术式与麦氏切口术式对阑尾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费县费城街道卫生院外科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手术治疗的62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麦氏切口术式)与观察组(横切口术式),每组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6)1  【摘要】目的 探究我院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质量,旨在提升动静脉内瘘患者护理水平。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8例动静脉内瘘透析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予以自我护理干预,观察对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6)1  摘要:目的 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探讨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82例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进行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90.5%,两组差异明显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6)1  摘要:目的 探析经针刺督脉穴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资料,按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针刺督脉穴治疗,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6)1  【摘要】目的 对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将56例胫骨多段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行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研究组手术治疗时间、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优良率以及并发症率与对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6)1  粉刺是发生于颜面胸背等部位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相当于西医的痤疮。其特点是多发生于青少年发育期及中年男女,呈现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瘢痕等多种损害。  本病究其原因,为素体阳热偏盛,肾阴不足,但近年来由于化妆品中激素添加,造成此病易诊难治。  本病临床可大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肺经风热和热上冲胸部,熏蒸肌肤而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6)1  摘要: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体重、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健康狀况等。本文对普通外科术后部位感染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治疗方法  一、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