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助推其成才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bi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教学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多,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同时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学生今后适应“物竞天择”的社会生活奠定一定的基础。要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践、课后练习三个环节分别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助推学生成才。
  关键词:人文精神;生物教学;实验实践;成才
  “人文精神”在当今社会是一个很时兴的词儿,那么,什么是“人文精神”呢?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各大名家各抒精辟己见,真是百家争鸣。其实“人文精神”的含义是什么,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见解,总结各家名言得知,人文精神是人类体现自身尺度、洋溢人生理念和信念,对真、善、美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韩愈在《师说》中说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仅要求教师进行科学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关怀人类、关怀人类的人文教育。
  一、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就是要求我们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内涵,从而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性情,滋润学生的心田。
  (1)在“传道授业解惑”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的升华,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从个人的生命价值观可以反映出这个人对生命的态度,更能折射出这个人的处事哲学。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可以使我们树立一种正确的对待生命的态度,更可以使我们理解生命的含义,如何去对待生命,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珍惜他们的生命、珍惜他人或者其他生物的生命。例如课本内容有一章节,讲述的是植物通过开花、授粉、受精、发育成果、种子再循环的生长过程,通过这节课让学生掌握学习的知识的同时,领悟生命繁殖的艰辛(要面对气候、天气、天敌等等),从而领悟人生的不易、生命的不易。
  (2)“传道授业解惑”中渗透环保意识。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但是,人们在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却忽视了环境这一越来越威胁人类生活的问题。有关环保的问题课程,正是生物教学内容上体现的问题,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对环境的保护不是要停止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而是在这些都迅速发展的同时要关注环境保护,让后代人在环境问题上能够不受上代人的影响。
  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生物教学更多的是要求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不是单纯的理性认识,这就要求学生在生物这门课程中,要加强实践练习、验证性的实践探究,通过实践、实验更多地认识身边的生物,并了解这些生物所处的环境,这样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生物这门看似枯燥无味的学科产生兴趣,最终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实践、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比如在“细胞”这一章节,在实验、实践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模仿,到实验过程的创新和改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小组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团队意识,实验过程不是一节或者两节课就能完成的,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长时间的进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永不放弃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一堂普通的实验实践课,能够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科研成果来之不易,同时还能够理解失败后的成功会更加珍惜生活。
  三、在课外习题练习中渗透人文精神
  课外作业、习题也是一种对学生渗透人文精神的途径,通过让学生做习题、观察自然中的现象,例如:过度的伐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海洋中赤潮的形成原因以及赤潮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海洋中浒苔的形成原因、生长环境、适宜温度、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等等;让学生掌握社会和自然知识,不仅不会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压力,而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途径多种多样,只靠教师在课堂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渗透人文精神是重要的,也是现在新教学纲领所要求的,但是不能忽略其他的途径。只有多管齐下(社会的教育、家长的榜样作用等)才能达到目的,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不会是现在的“高分低能”,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成为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栋梁之才,才能够建功于当代,谋利于后代。但是这些成果的取得首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渗透,这也是我们每一名教师的心愿。
  参考文献:
  [1]李晓娜,李亮.浅谈生物教学中的人文关怀[J].中学生物学,
  2005(21).
  [2]张慧.浅谈中学自然科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J].北京教
  育,2003(3)
  [3]赵世勋.专业知识·教育者·人文学科[J].中学历史教学参
  考,2001(4).
  (江苏省沛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对经过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电子阴道镜及宫颈组织活检初步诊断为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门诊患者88例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尿素氮(BUN)变化的特点及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BUN水平分成两组:高于正常值(≥21.0 m
笔者经过若干年的观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新学期发放课本的时候,学生们总会兴趣盎然地翻阅语文书,无需老师指导,阅读得津津有味。但是,随着教学流程地推进,语文书渐渐被扔进了书包深处,语文课渐渐成为休闲课,语文老师的讲解渐渐成为了催眠曲。作为语文老师,面对如此困境,不得不进入深层思考。  所幸的是语文教育家们对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
近年来,随着人们意识形态的转变,随着教育理念的回归,素质教育已越来越被人们认可。素质教育的实施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裕的空间,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假期增多了,课时减少了,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呢?那就是要求教师构建高效、精品的物理课堂。  两年来,在学校的安排下,笔者带领物理组的老师,先后开展了新授课高效课堂、习题课高效课堂的探究,形成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促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进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创新思路;课堂教学;激发兴趣  数学教学中,兴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原动力。而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主要方式,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