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和:最初没有“工作室”概念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nky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本刊编辑部 编辑/白江峰
  工作室地点:环铁艺术区
  东方艺术·大家:您的工作室最早是在哪儿?
  刘庆和:2005年之前,没有工作室概念。所谓“工作室”,其实就是个人宿舍。
  东方艺术·大家:那时候学校是有提供一个“空间”,是吧?
  劉庆和:美院没搬到花家地之前有,但也都是版画系的“铜版工作室”这种,个人的工作室没有。
  东方艺术·大家:那您从美院出来后,就直接到环铁艺术区了是吧?
  刘庆和:没有。先是索家村,后来才是环铁艺术区。
  东方艺术·大家:那是什么原因让您决定从索家村搬到环铁艺术区的呢?
  刘庆和:拆迁嘛。那是2005年的时候,当时我在墨西哥,得到消息后,我就跑了回来。拆迁在沟通上出现了问题,大家闹的很僵。抗议和对峙持续了二十多天,我们目睹了那些拒搬的艺术家被架出来,工人把墙上的画从墙上扯下来扔在地上,铲车推倒墙壁和院子的过程,我们很是痛心疾首。
  不拆迁还觉得自己挺牛,一拆迁才发现自己是这么的弱小。
  东方艺术·大家:那工作室地址的变更对您的创造是否有影响?
  刘庆和:有。随着工作室空间大小的变化,你的思考也随之变化。之前是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纠缠关系,现在是思考自己与空间的对立关系。两个思考关系发生了转变。
  东方艺术·大家:那您理想中的工作室是什么样子的?
  刘庆和: 居有定所。静谧、不被打搅。
其他文献
苏新平:跃动着的温度感  早年一举成名的苏新平依然保持着在艺术上力求突破的热情和行动,近期作品里艺术家在寻找新表达方式时表现出的坦诚、思索、犹豫甚或一丝丝的恐惶,在体现着他敢于打破自我、重新定位自己的勇气以及“悬而未决”的决心的同时,也体现出各种跃动的“温度感”。  环境与媒介的跃动  出生在内蒙古小城的苏新平,直到17岁当兵才离开那里,小时候的生存环境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迹,他的许多作品总带着空寂和
期刊
一场温度旅行  划开一支火柴,炽热的焰火=250℃;吸燃一支烟,闪烁的烟尾=780℃;飘落的烟灰,灼卷的宣纸=7000℃+ ;展开一张清朝字画=15℃,燃殆后的残存=183℃,炯然目光的凝视=7000℃ +;深蓝色的大厅=19℃,人群上空的气流=38℃,每个观者的内心=7000℃+。这些交错并置的温度,对王天德来说,对5月10日的今日美术馆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点燃熄灭的轮回,一个吞吐呼息的日常元素,
期刊
作为剥离了参照的温度  温度这个概念,似乎让人觉得有所企图:它是一个可感可知的,同时也是有能力在你不甚防备时(隐藏在个体经验差异的庇荫下),便可打探你私人状况的东西;它与温情距离很近,以有限的度量,刺穿了感性中自以为无限的体量。但陌生的温度,当然是最难测量的温度,因为旁人无法知道这陌生仅仅是陌生——还是其中有你所投射的潜在温度预期。  在徐累的作品中,那些我们所熟悉或不熟悉的、传统或非传统的图示,
期刊
瞿广慈:雕塑的温度与雕塑在现场的温度  2014年11月22日,作为今日美术馆年末压轴大展的“终北国——瞿广慈个人作品展”,在今日美术馆1号厅开幕了。  瞿广慈的雕塑作品如同文字般,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同时巧妙地加入晦涩的隐喻,使得语言不详的态度在雕塑作品的本体与空间的相持状态中表现得更为直接、具体。除了以往对既定作品的改写与戏拟,如艺术作品,政治人物,经典造型,形象海报和公众事件,此次加入展览的全
期刊
向阳:三十摄氏度的历史  历史以时间为线索,以今时今刻为节点,将过去的一切归结于它。逝去的文化、朝代、人物犹如燃烧殆尽的烛台,尘封与冰冷是一贯的常态。以史明鉴,将历史与当下链接,就成了一个有趣的话题。2014年6月1日,旅美艺术家向阳个人作品展—“向阳的意园”在以他自己的视角解读他理解的历史温度。  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大型装置作品是《非常建筑之意园》。向阳将中式古典家具的部件重组,将家具原初的
期刊
与2013年冬天的气温一样,艺术圈每年一度的“冬眠”宿命在这个岁末也是姗姗来迟。各种展览卯足了劲儿的粉墨登场,各种乌龙事件的此起彼伏,都让往年在这个时候早已萧条的艺术行业保持着如九月旺季般的热度。而能为这个不暖不冷的冬天直接添柴加火的,莫过于那些与钱相关的事件和人物了,不论在何时,由金钱划出的曲线总能够统摄所有关注的目光,从画廊到媒体等,莫不如此。  曾梵志的亿元“强心剂”  首先作为二级市场的拍
期刊
12月23日,由北京文化局、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作为指导单位,99艺术网主办的“多元时代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国际视野与发展——第四届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CAMS 2013)”在北京亚洲大酒店召开。  进入2013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有回暖的趨势,尤其是曾梵志在拍卖市场高额的拍卖价格让当代艺术进入了“亿元”时代,但同时中国的书画市场也是有声有色,水墨热也成关注的焦点,艺术品电商“蜂拥”登场,面对着一
期刊
“博伊斯”、“安迪沃霍尔”,2013,与这两个闪耀的名字一同使人们印象深刻的,就是两次活动的主办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CAFAM)。作为体制内的美术馆,央美美术馆在2013年可谓是一改终年的沉默,以一个极其富有激情、活力、和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并影响了2013年的中国当代艺术。而央美美术馆的活跃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两件事:一、我国如此多的公立美术馆都在干什么?为什么存在感如此之低?二、号称业界“
期刊
编者按  在刁庆春的绘画作品中,历史的点点斑痕被隐藏进了斑驳纵横的肌理塑造之中,沉淀在过去时间里那些鲜艳的花朵、空阔的风景和沉静的壁画等,在历史之河的洗濯中已成为段段怀念着斯人已逝的静态残片,却又在画笔的皴擦点染间,将无声岁月的清晰年轮刻画在了画布的每一寸肌肤之上。  作为一位使用油画媒介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对于中国传统精神意蕴的追求,在刁庆春的绘画中并没有表现为简单的图像拼凑与转接。在一片片初看
期刊
艺术家跨界到时尚圈现在绝对不是什么新闻。古有Coco Chanel的艺术家亲密小伙伴,比如达利,今有小马哥与一系列艺术家的商业合作,比如草间弥生。主要原因是艺术家儿需要吃饭接地气,阳春白雪的老端着确实不是个事,而时装品牌们,尤其是奢侈品总爱在贩卖衣服的时候传达文化艺术,于是两边一拍即合。 11月17日晚,雕塑艺术家蔡志松与谭盾、李云迪、吴彦祖、姚晨及企业界精英共十人被被凤凰网与凤凰卫视评为“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