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之花在这里灿烂开放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yn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办只有26年的萍乡四中,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名校。近三年来,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奥林匹克竞赛中,萍乡四中频频获得大奖:2005年该校有1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2006年该校的郑瑾瑜、徐煜、王天一、黄婧依4人分别夺得英语、数学、物理一等奖,另有14人获二、三等奖;2007年该校再攀新高,各科均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有38位同学获奖,其中谭鑫、文才、吴芳禹、熊文超、陈露露5名同学分别夺得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一等奖,还有6人获二等奖,27人获三等奖。
  从2003年开始,萍乡市中考状元的桂冠连续5年被该校学生摘得。2004年该校有30名毕业生直接录取为萍乡中学理科实验班新生。2006年全市中考成绩前10名的佼佼者中,该校考生就有8人。2007年中考,600分考生数和录取重点高中的人数该校又居第一。
  年轻的萍乡四中,现已打造为江西省示范性初级中学、江西省双语实验学校和双语研究基地。学校承担了4项国家级实验研究课题、3项省级重点实验研究课题。该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目标教学研究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先进单位”“全国双合格优秀(示范)家长学校”“全国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示范学校”“全国Z+Z智能教育平台应用于国家数学课程改革先进单位”。2007年9月,该校又被国家教育部、人事部联合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一流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萍乡四中已成为莘莘学子向往的求学之地!
  课题实验是这样引领的
  “我们站在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进一步强化课题引领意识,坚持走‘实验创名校’的道路,制定了近远期工作目标,整体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树立了良好的内外形象,保证了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校长刘新泉这样阐释了课题实验的重要作用。
  萍乡四中长期开展新课程实验、目标教学实验、双语实验、多媒体教学实验、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实验等一系列课题实验,所承担的“Z+Z智能教育平台应用于国家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结题获教育部的表彰。2006年结题评估时全国评选两所优秀学校,该校与广州实验中学同时当选。该校承担的“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课题,在省级中期评估中成为全省受省教育厅表彰的两所学校之一。
  “Z+Z智能教育平台应用于国家数学课程改革实验”课题,是该校重点攻关的课题。这一课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动画教学模型,弥补学生抽象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足,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该课题组主要成员、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陈长明老师介绍说:“我校从2005年开始就进行了该项实验,是全国29所实验学校之一。‘Z+Z’智能平台与美国几何画板相似,能够把抽象的图形,变成形象的三维动画。比如在‘动点’中两个点运动相交,就能够像电视画面一样形象地展示给学生看。”
  “这项研究是‘白手起家’。”陈长明老师说,开始进行这项实验研究的时候,非常吃力。但是他们发扬“钉子精神”刻苦钻研,不懂就向别人请教,课题组的教师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他们做了100多件课件,发给教育部课题组的专家,请他们指点。
  陈长明老师介绍说,有时候课件做不出来就先放一放,等来了灵感后再来做,但是参与的老师却时时刻刻都会去想:吃饭想,走路想,晚上躺在床上睡觉也在想。彭培禄老师制作的“博士帽”课件就是这样苦想出来的,该课件可以平移、旋转。该校教师制作的几个正方体放在一起的“三视图”课件,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察看数学图形,启发学生的思维,张景中院士都称赞这个课件做得好,可这凝聚了参与该项实验教师的多少心血!
  萍乡四中是一块课题实验的沃土,共承担了10项课题实验,其中有4项国家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7项市级课题已经经历了6年以上两轮实验。课题实验覆盖了全部学科,均取得了圆满成功。学校每年都要花费10万余元的资金派教师到外地去学习,包括每年派2名教师去英国学习,以整体提升学校的课题研究水平。
  历经6年的课改实验,老师们实践新课标的理念得到了提升,教学策略得到了转变,教学水平上了新台阶。
  记者随堂听了刘菁菁老师上的一堂语文课《吴汉何尝杀妻》。刘老师在讲课中就像一个高明的导演,以一个接一个的课堂提问来“导”,话语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课堂非常活跃,效果非常好。由此可见该校课题研究之一斑。
  
  个性化德育是这样进行的
  
  这是发生在萍乡四中的几个个案:
  个案1一位刚升入学校的初一新生,在学校的操场上和人打架,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时才发现她是女扮男装。老师问她为什么要扮成男孩子时,她说她母亲离过三次婚,她决不做女人,要做男子汉。该学生在班上表现异常,成为问题学生。
  个案2有一个男生,迟到了半个小时,班主任询问了一下原因,他不答理。当老师第二次询问时,谁知他竟然用拳头将老师打伤了。随后校长把他叫到办公室,他才说明了事情的缘由:他父母那天宣布离婚,他一气之下在馆子里喝了大量的酒,情感无法控制,导致事件发生。
  个案3上课铃声响了,学生齐刷刷地在操场上排好队等老师来上体育课。这时女生A的爸爸带着刚结婚的后妈向女生A打招呼,其中一个喜欢恶作剧的男同学说:“哎呀!好漂亮的后妈呀!”引起了全班的哄笑,女生A也笑了。转瞬间,女生A“破笑为涕”,走出队伍,跑过操场,冲到校门外,等老师、家长、同学反应过来时,女生A已消失了。父亲苦苦找了三天才把她找回。
  离异家庭的孩子心理特别脆弱,而萍乡四中离异家庭的孩子有很多。刘新泉校长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全校2000余名学生中,离异家庭孩子有88人,占全校学生的4.27%,其中男生39人,女生49人;父母一方长期在外的有50人,占学生总数的2.42%;父母一方死亡的单亲孩子20人,占学生总数的0.97%。
  刘新泉校长认为,这些离异家庭和单亲家庭(包括父母一方长期在外家庭)的孩子,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很多孩子成为“问题学生”。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萍乡四中不断探索个性化德育之路。
  学校进行了调查摸底,为特殊家庭的学生建立了档案,因人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班主任的代偿功能。本着缺什么代偿什么的原则,该校在编班时把单亲学生中缺父亲的,让男教师当班主任;缺母亲的,让女教师当班主任。对缺少家庭温暖的学生,班主任组织全班同学给他(她)过生日;对情绪不稳定的学生,特别注意批评的方法;对自信心不强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正因为班主任创造性地发挥了代偿功能,温暖了一大批边缘学生。
  刘玉萍老师有一句名言:“最好的手段是爱”,道出了萍乡四中老师的共同心声。有一个男生,家境很好,家长为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父母工作很忙,几乎没有时间管他,因此他一步步陷入了电脑游戏的泥潭不能够自拔。刘玉萍老师决心用耐心和细心来感化他。刘老师经常散步到他家里去看望他,做他的思想工作,与他的父母沟通,共同做好他的转化工作。刘老师还主动要求他的父母,把买给他喝的牛奶放到教师办公室,由刘老师及时提醒他喝。后进生是渴望温暖和关爱的,几件小事就打动了这个孩子。结果这个孩子就主动要求刘老师和他一同把电脑拆掉,学习也进步得很快。
  黎笑红老师班上有一个来自农村的学生,经常穿一双破鞋子,而这位学生的父母很忙,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去做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黎老师就为他买了一双新鞋子和袜子。这个学生内心非常感动,以感恩的心情去学习,各方面都进步得很快。
  这样的故事在萍乡四中还真不少。教师们以爱心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全国优秀教师左德鸿任教的班上有位女生,父母离异后,情绪很不稳定,一次因家庭原因而出走,左老师找了三天才找到。见面时,左老师不是批评而是紧紧抱着这位学生,整整拥抱了10分钟。这位学生心灵受到了震撼,并把老师的爱视为母爱,学习成绩直线上升,中考考取了重点中学。
  刘新泉校长把德育个性化形象地比喻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围绕着个性化德育,学校开发了健康教育、乐器、微机、篮球四门校本课程,构建个性化德育的载体。
  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该校创造了“示范项目+专题课+校本课”的新模式。2005年该校被确定为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示范校。学校通过课堂教育、宣传栏、手抄报、同伴教育活动、夏令营等形式,让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2007年7月,该校承办了全市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夏令营。该校的学生志愿者纷纷走向街头向市民宣讲预防艾滋病知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2007年11月,该校举行了第三轮同伴教育活动。通过培养学生骨干,让他们把知识、技能传递给同龄人、朋友、家人,有力地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
  萍乡四中还是公安部百所禁毒教育示范校。单亲家庭子女教育课题是该校承担的省级研究课题,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通过个案辅导、结对帮助等形式,弥补了单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情感缺失,纠正了他们的不良行为。
  “家长对孩子学乐器很感兴趣,但就是热不起来,原因是部分学生参加了各式各样的培训班,而对大多数工薪阶层的家长来说,学费昂贵负担不起。为什么不能够进入课程满足家长、学生的需求呢?5年前,学校开设了乐器课并作为校本课程的重头戏。5年来,萍乡四中的毕业生都会演奏一门乐器。”刘新泉校长介绍了学校开设乐器课的背景。
  不单是乐器课,还有计算机课、篮球课都成为该校的一种普及性的课程,学生的参与面非常大,成为个性化德育的有力抓手。素质教育之花在这里灿烂开放!
  
  □本栏责任编辑谢爱林
  E-mail:jxjyxal@163.com
其他文献
丰城市出台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办法  丰城市中小学不少教师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现在教书想马虎一点混日子过,难了!”为激活用人机制,丰城市教育局制订出台了《丰城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工作绩效评价评估办法》,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  该评价评估办法共设依法执教、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培训提高、劳动纪律八大项,内容涉及50个。考评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取自评、互评、单
期刊
华东交通大学注重培养国防生的“兵味”  近日,华东交通大学2003级国防生在接受军地联合组织的军事课目考核中,全部合格。据悉,去年毕业的23名国防生到部队后适应快、反映好。  华东交通大学把国防生培养工作作为支持国防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他们将国防生的军政训练、教育管理和经费保障纳入有关部门职责,先后投资筹建了国防生大楼、军体训练场、运动场和多媒体演播厅,为培养高素质国防生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该校
期刊
南昌大学积极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2007年6月22日,在校党委书记的亲自领誓下,南昌大学2000名新党员在党旗下发出铮铮誓言。  该校在七一期间精心组织了“党在我心中——迎十七大”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开展“党在我心中——迎十七大”演讲比赛、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评比、“重走井冈之路,弘扬井冈山精神,争做新时代先锋”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等活
期刊
让傩舞走进体育课堂  南丰县深度开发体育课程新资源  本刊讯(记者雷杰能) 在南丰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小校本教研开放日那天,一群身着统一服装的学生,手舞长斧,表演了该校创编的傩舞操,“一举一动合鼓点,手脚弯钩身段圆”,学生们的精彩表演,体现了傩舞的传统韵味,赢得了阵阵喝彩声。  南丰县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傩舞艺术之乡”,南丰傩舞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南丰县教育局充分开发这一独特的课程资源,把弘
期刊
教育结构是构成教育体系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其结合方式,它的构建既要反映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的要求,又要符合教育自身发展的均衡要求。因此,优化教育结构是在教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学习型社会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教育为人民服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化
期刊
今年1月中下旬以来,赣州市出现了多年未遇的雨雪冰冻天气,给全市中小学校造成了巨大损失。截至2月14日,全市受灾学校413所,倒塌校舍40间,面积2178平方米,造成危房1672间,面积77320平方米。另外毁坏教学仪器设备526台(套)、课桌凳1005套、图书20938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123.99万元。面对前所未有的冰冻灾害,赣州市教育局全面部署全市教育系统抗冰救灾工作。    未雨绸缪,全
期刊
2月6日,农历大年三十,一直在抗灾一线奔波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江西灾区后,于下午6时来到了江西财经大学与该校162名留守学生和25名单身青年教工同吃年夜饭,给该校师生巨大的鼓舞和铭刻终生的欢欣记忆。  2月24日,江西财经大学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该校会计学院财务管理系2005级1班的贺骁骅同学被班上的同学团团围住,听这位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讲述与温家宝总理见面时的情景。  “敬
期刊
近年来,南昌市西湖区高度重视教育督导的作用,以保障教育改革与发展为中心,以理顺督导体制和创新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督学队伍为关键,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积极履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重要职能,为巩固提高“两基”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西湖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监督,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助推器”    监督的目的在于保证教育方针、政策的有效贯彻,助推教育的
期刊
在这场严酷的抗冰保电攻坚战中,万安县教育体育局带领部分中小学教职工,在上级组织的指挥下,密切配合,积极行动,担当抗冰保电的坚强后盾,确保后勤服务,充分体现了全系统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据初步统计,在短短的半个多月时间里,全县教育体育系统共投入救灾资金50多万元,直接参与后勤服务和抗冰救灾的党员干部近400人。  2月1日,县教体局接到县抗冰救灾指挥部的通知,有80余名辽宁电力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进
期刊
1927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以罗霄山脉中段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题思想的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今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承担着培育一代新人的井冈山市教育系统,始终把继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结合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广泛、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