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实验能力形成的效果评价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nfeng890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化学研究往往是从实验入手,在实验观察中发现问题,运用实验手段去解決问题,以实验现象论证理论的猜想,最终用实验结果说明科学结论的过程。《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突出强调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明确规定了学生必须完成的八类基础实验,其中承载着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初中化学核心实验知识、用实验手段进行科学探究等内容。可以说,通过相对比较完整的实验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从会做化学实验的水平,发展到会用化学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最终达到利用化学实验研究物质、创造物质的目的,这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作用。但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实验教学反而成了化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的实验能力比较缺失。笔者认为,改变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挖掘实验的教育功能,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从化学实验性作业的编制以及实验的权重等方面,有效地引导学生用实验学习化学,真正体现出做实验与讲实验的差别,体现出做实验与背实验的差别,从而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
  这样的实验作业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够使学生初步认识化学应用带来的两重性,感受化学对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现象问题的意识;能够培养学生具有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能够树立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责任编辑:杨强)
其他文献
欢迎订阅2021年《辽宁教育》(上、下半月)  《辽宁教育》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入选期刊,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OSID(Open Science Identity)开放科学计划资助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本刊由辽宁教育学院(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管、辽宁爱德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辽宁教育杂志社出版,辽宁教育编辑
期刊
摘要:历史课堂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场所。要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教师必须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努力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情与认知水平,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一课为例,教师应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构建知识内在逻辑,设计适合学生“做中学”的
期刊
摘要: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要释放儿童的这种天性,需要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激趣,在活动中亲历,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活动化教学是一种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教学观和教学策略,而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应该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要找准活动的“动点”,设计合适的“动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期刊
摘要: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整体的、关联的、层次化的结构性认识。结构化教学以“课堂开放—资源捕捉—动态生成—过程互动”为展开逻辑,关注学生“渴望学习—主动加工—深度理解—自主建构”的结构化教学样态,注重发展学生的必备品格、形成学科关键能力,注重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学有所获。结构化教学能见智、育智、促思。结构化教学要遵循“回溯数学之源不可缺,建构数学之模是关键,触摸数学之思是核心”的思想;要基于
期刊
摘要: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一课的教学,通过一位台湾老兵的“回家之路”来展示两岸关系的发展与演变。此课教学,笔者通过五个片段的故事讲述以及问题的精心设计,将一位台湾老兵的“回家之路”融入祖国统一大业之中,引导学生懂得有国才有家,只有世界的和平、国家的繁荣才能让更多的家庭平安幸福,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可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不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水平,而且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渗透得极其巧妙,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教材注重培育学生热爱祖国
期刊
摘要:数学概念是数学的“细胞”,也是构成数学体系的“基石”。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数学概念的支撑,而概念的建立又是在一次次数学活动体验中累积而成的。数学活动体验在深化理解概念,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方面功不可没,它是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学本课时可立足学情,创设情境,引发度量兴趣;测量体验,引发冲突,认识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围绕核心问题,组织探究,进入理性思维;更
期刊
《父爱之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是吴冠中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梦为境,追忆了早年与父亲住旅店、逛庙会以及父亲送自己上学、考学校等生活琐事,用明白如话的语言表达出对父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文章虽然篇幅较长,但除了几个现在不常用的名词——“茶房”“教员”“初小”“高小”等,学生阅读起来并没有太大难度。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品尝到吴冠中先生早年生活的酸甜苦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强调:“教育即生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把“学会生活”作为重要培养目标。为此,教育要与生活联系起来,课堂中只有融入生活元素,才能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融入生活元素的课堂能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对知识的了解,将课堂中学习的科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生活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我们关心天气”是教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期刊
摘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节日文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中国传统节日”综合实践主题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创新活动形式,从“经典阅读”“生活感知”“学科融合”“实践体验”等方面入手,挖掘传统节日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从而积淀学生的爱国情感。   关键词:传统节日;主题课程;爱国情感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应充分开发和利用文化传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