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初期延安失陷史事发微 王军营

来源 :历史教学·高校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bo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南宋初期,金人越过黄河进犯陕西。随其战略意图转移,鄜延路面临严重危机。在金军强势攻击下,延安府失陷。曲端救援与延安失陷间并无直接关联,王庶本人对敌情懵懂,不善军事,指挥失误,措置不当,以及组织和领导能力欠缺等,理应承担直接与主要责任。延安失陷反映了金军强大压力下南宋地方军政一些突出问题,对随后的陕西抗金事业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宋金战争,曲端,王庶,鄜延路
  [中图分类号]K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17)02-0023-06
  延安是宋代西北军政重镇之一。杜甫诗云:“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唐末大乱,党项、回鹘、吐蕃相继而入,延绥从此岌岌多事。宋以西夏凭陵,常置重兵于此,与诸路相声援,以卫陕西。如所谓“延安,西夏之咽喉也”。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冬,金军越过黄河,开始进攻南宋关陕地区。次年十一月,鄜延路府治延安失陷。这是宋朝建立以来延安初陷于敌,对宋金双方而后陕西的战事产生了重要影响。
  多种史载认为,曲端不服王庶调遣,坐拥泾原精兵,未援鄜延宋军,以致延安迅速失陷。后其又谋夺王庶兵权,拘禁甚欲杀王庶。目前,学界有关该问题研究尚不多见。少数涉及成果,大体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曲端与张浚人物个案研究,一是南宋初期陕西军政和战争问题论著。多据传统说法,或正评张浚而贬斥曲端;或肯定曲端而指责张浚。然而,对曲端命运发生重要影响的王庶,及其作为鄜延甚至陕西统帅,指挥和领导的军事战争,尤其延安战事,却明显关注较少。
  一、金军战略意图变化与延安失陷
  1,金军战略意图变化
  娄室金军由韩城界内越过黄河,对陕西展开强大攻势。“洛索(娄室)既得长安,即鼓行而西,进陷凤翔府,陇右大震。”金兵自入陕西,所过城邑辄下,未尝有迎敌者。”金军一路征伐,所向克捷,仅用数月即驰骋渭水流域的关中平原。
  然而,在熙河与泾原路,娄室却遭遇宋军顽强阻击。建炎二年三月,“娄宿(室)至秦州,熙河偏将刘惟辅杀其帅黑峰大王,娄宿遁走”。此时,泾原宋军也已加强守御,“张严兵败,金人势愈张,谋趋泾州。泾原将曲端拒守麻务镇,命第十二副将吴玢为先锋。玢进据青溪岭,逆击破之”,再者,金军后方阵线也显不稳。鄜延等路宋軍蠢蠢欲动,义军不断起事。
  (建炎二年二月)壬午,洛索既陷同州,系桥以为归路,西陷陕、华、陇、秦诸州……鄜延经略使王庶檄召河南、北豪杰,共起义兵击敌,远近响应。旬日间以公状自达姓名者:孟迪、种潜、张勉、张渐、白保、李进、李彦仙等兵各以万数。胜捷卒张宗自称观察使,亦起兵于南山下……彦仙因以军法部勒之。于是,月中破敌五十余壁。
  娄室金军在陕西行动应具有预期战略目的。北宋亡后,金太宗天会六年(即南宋建炎二年),决定再次大规模南下攻伐。进兵前,东西两路军上层围绕是否又去征伐陕西曾激烈争论,完颜宗翰提出“宜先事陕西,略定五路,既弱西夏,然后取宋”方略,部分得到金太宗支持,“于是娄室、蒲察帅师,绳果、婆卢火监战,平陕西”。可见,金军随后行动,稍别于前次试探进攻,有占领陕西目的。“完颜娄室神道碑”曰:“元帅府将平陕西,以王尝请之,使诣阙图上方略。还,率诸路军合万人以行。”以后降同、华,破潼关,攻占京兆,转降凤翔、陇州。之后回军,征战渭南,随后,“北趣鄜延,徇下诸郡。招降折可求,收口(麟)、府、丰三州及诸城堡。克晋宁军,杀其守徐徽言”。充分说明,娄室统军攻打陕西,并非随心所欲的流寇行动,而是具有预期的战略目的。“神道碑”就娄室战功虽有夸大之辞,但也对陕西攻战路线有所记述,正可与传世史料相佐证。
  因此可说,金军在关中以西战败失利,加上后方宋军、义军频繁运动,前道受阻,后路被堵,这些因素迫使娄室及时调整作战方略,迅速回师,稳固后防,转而进攻陕北鄜延、麟府路。
  2,延安府失陷
  自古以来,延安即为兵家形胜之处,“襟带关陕,控制灵夏”,是关中平原防范北敌入侵的战略重地。宋代延安是陕北行政核心与军事重镇,鄜延路经略安抚司治所驻地。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延州升延安府。顾祖禹云:
  金人之窥关陕也,恒自山西渡河,亟犯延安,延安陷则南侵三辅,如建瓴而下矣。
  延安得失对宋金双方均有重要意义。
  乐史《太平寰宇记》云:“城据山,四面甚险,边陲之郡”,大体符合延安地理形势。作为陕北军政重地,其城防设施必定非常坚固。北宋与西夏在西北较量多年,夏人也曾数次兵临城下,然皆未能夺取延安。在金军强大攻势下,建炎二年十一月,延安失陷。这是宋朝建立以来延安初次落于敌手。
  金军攻占延安府城大致经过两个阶段。宋代延安分东、西两城。东城在年初已先被攻占:
  金人陷延安府东城。是时,鄜延路经略使王庶在鄜州,家属在延安府,奔走得达鄜州。权知延安府事刘洪(选)与军民共守西城。
  宋军坚守西城长达十月之久,“壬辰,金人陷延安府,中散大夫通判府事魏彦明死之。先是金人陷府之东城,而西城犹坚守(今年正月)”。在付出惨烈牺牲后,通判魏彦明阵亡,西城最终亡于金人之手,延安全城彻底失陷了。
  二、曲端援救与延安失陷之关系
  有关金宋延安攻防战细节虽史载不多,但普遍指出,金人侦知曲端与王庶关系不睦,即合兵进攻延安,而曲端坐拥泾原精兵不救鄜延之急,致使延安失陷。如《宋史·曲端传》曰:
  (建炎二年)十一月,金谍知端、庶不协,并兵攻鄜延。时端尽统泾原精兵,驻淳化。庶日移文趣其进,又遣使臣、进士十数辈往说端,端不听。庶知事急,又遣属官鱼涛督师,端阳许而实无行意。
  《三朝北盟会编》(以下简称《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中兴小纪》《宋史·王庶传》等大致与此相同。学界目前也基本认同此说法,但上述内容颇值得推敲。
  首先,金军侦知“曲王矛盾”而合兵攻击延安,并不具备充分说服力。一则现有传世金方资料,包括“娄室神道碑”,并未发现娄室曾侦知和利用“曲王矛盾”攻取延安之史料;二则,前文已论及,作战方略发生转移后,金人将鄜延已作为攻击陕西重点。三则,从军事战略角度分析,曲端要在短期内援助鄜延,出师同、耀之间,也是比较切合实际。所谓:“荡贼巢穴,攻其必救。”在鄜延危急时分,曲端并未畏敌避战,“乃遣吴玢攻华州,拔之。端自分蒲城而不攻,引兵趋耀之同官,复迂路由分5之三水与玠会襄乐”。他指挥泾原兵在金军后路频繁运动,自然希望产生“围魏救赵”功效。但很遗憾金人没回师,而一味强势攻击延安。   其次,史籍所谓“泾原精兵”不符事实。北宋末期,陕西宋军实力已遭极大削弱。自从宋夏议和罢兵后,童贯“选健将劲卒,刻日发命”南征方腊,北伐燕云,西军即多次被抽调至东南、河北、河东战场,剩余力量基本分散在漫长的宋夏边境,维持一般治安而已。后来,金军迅猛进攻,在宋廷危亡之际,西军曾几度奉诏勤王。但种家将、折家将先后溃败,钱盖、范致虚屡次丧师,如此一来,陕西宋军实力丧失殆尽。自种师道统军勤王失败后,陕西军即因正规军损失惨重,开始大量补充乡兵保甲。靖康元年(1126年)六月,枢密院都承旨折彦实上奏:
  西人(西夏)结连女真,为日甚久,岂无觊觎关中之志?即今诸路人马皆空,万一敌人长驱,何以枝梧?
  建议陕西各路帅臣募兵填补。七月,陕西五路制置使钱盖又言:“比来陕右正兵数少,全籍保甲守御,及运粮诸役差使外,所余无几。”再者,新招募的士兵未能有效整齐训练,军事素质尚不达标。如钱盖云:“陕西募土人充军,多是市井乌合,不堪临敌。”请求朝廷批准再对其进行拣选。建炎初,陕西五路大部正兵被征调击溃后,新征集的军士战斗力非常薄弱,也亟待严格整训。稍后,张浚奔赴川陕战场前,宋高宗即曾对他说:“陕西士马凋敝,势非五年之后,不可大举。”在商讨“大举之策”时,王彦亦日:“陕西兵将上下之情,皆未相通,若少不利,则五路俱失。”事实上,曲端对时任权转运判官张彬即指明所统淳化驻兵“不满万一”。
  三、王庶的责任
  金军挥师陕北之际,王庶时任鄜延兼陕西宋军统帅。史载:
  高宗即位,(王庶)除直龙图阁、鄜延经略使兼知延安府……进集英殿修撰,升龙图阁待制,节制陕西六路军马。
  延安战前,他曾命鄜延或陕西宋军,数次攻击金人,但皆出师不利,损兵折将。可见,其军事才能的确不高。仔细分析,对延安失陷王庶理应承担直接与主要责任。
  其一,王庶对金情报信息侦察不够,没能洞悉敌人真实意图和动向,未及时指挥鄜延宋军做好迎敌准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家强调战前需对敌我双方实力深入认识,而一些迹象显示,王庶起初對敌方并不了解。《宋史·李显忠传》载:“金人犯鄜延,经略王庶命永奇募间者……”在金军已攻鄜延时,他才遣人探查敌情,对敌方动向懵懂不知。因此,当金人兵进陕西、攻陷长安后,“洛索自长安分兵犯延安府,会鄜延经略使王庶在鄜州寓治,于是敌陷府东城,权府事刘选率军民据西城以守”。作为鄜延统帅,王庶对敌军分兵北攻竟未察觉,当其进犯延安时竟不在治所,致使延安东城陷落。
  那么,这支攻陷东城的金军经由何处一路兵进延安城下呢?诸种资料缺载。此前,与陕西一河之隔的山西,几乎已被金军全部占领。黄河龙门以上陕北邡延地区,山岭纵横,河谷险深,滩陡流急,从而形成宋金夹河相持的天然屏障。“建炎初年,诏公(王庶)治延……遂分遣兵将,自抚州而南,沿河至冯翊,据守要害。”因此,金军若想由此越河而攻袭延安,并非易事。而黄河中游同州地界,自古以来即为秦晋交通重要枢纽。唐代名将李晟日:“河中抵京师三百里,同州制其冲。”严耕望也指出:“同州当河中之冲途,为通太原之主线。”因此,自黄河同州界渡河,有效控制关中东部即同、华、耀等州郡,攻有所据,进有退路,自此向北,挥师陕北,似乎也成为金军最佳选择途径。也许,正因统帅王庶对敌方动向不甚了解,判断失误,以致鄜延疏于防范,金军从长安一路潜师北进,铤而走险,扰其后路,最终他竟茫然无措。
  其二,王庶在延安防御战中指挥失误。
  金军进攻鄜延时,王庶强烈寄希望外援度过危机。曲端在淳化驻军,“庶日移文趣其进,又遣使臣、进士十数辈往说端,端不听。庶知事急,又遣属官鱼涛督师”。
  金军两次攻击鄜延路,王庶皆未能有效组织防守。延安东城攻陷时,“王庶在鄜州寓治”。对这支深入至鄜延后方的孤军,王庶似乎并未重视。从建炎二年正月东城丢失至十一月西城陷落,几乎十个月时间,他皆未分兵去专门围攻和消灭,而坐视其渐成大患。因为娄室金军主力在关中东部活动吸引了他的注意,鄜延宋军主力也被他压在雍、耀区域。他先把临时帅府设于鄜州(今陕西富县),后又在坊州(今陕西黄陵县东南)活动,寻求在关中东部与陕西金军主力决战。反之,金军或许也欲在此吸引、消灭陕西宋军主力。“八月乙卯,娄室败宋兵于华州,讹特刺破敌于渭水,遂取下邦。”建炎二年九月,王庶指挥宋军在耀州八公原同金军激战,损兵折将,但金军却乘胜北趋鄜延。“九月辛丑,绳果等败宋兵于蒲城。甲申,又破敌于同州。乙丑,取丹州。”“并兵寇鄜延。康定统制官王宗尹不能御。庶在防(坊)州,闻金人至康定,夜趋鄜延以遏其前。金诡道陷丹州,丹州界于鄜延之间,庶乃自当鄜延来路,遣统制官庞世才、郑恩当延安来路。”
  当金军来犯时,鄜延宋军并未做好充分迎敌准备,只能仓促应战,节节抵抗。“天大雪,寒甚。敌攻世才,世才与战,下不用命乃败。自此金兵专围西城,昼夜攻击不息。”金军很快摧毁延安周边抵抗,与东城敌军合兵一处,杀奔延安西城下。“初,庶闻围急,自收散亡往援……比庶至甘泉,而延安已陷”。《中兴小纪》则曰:“时敌骤至,延安正军才二万,庶召诸道兵未集,端不出兵为援,庶退屯龙坊,敌乘虚陷延安。”与前者说法稍异,即当延安驻军激战金人时,王庶作为统帅又身处异地,谓之组织救援,实际上很可能因胆怯而“退屯龙坊”。
  延安失陷后,曲端曾质问王庶:“在耀州屡陈军事,不一见听,何也?”究竟曲端向王庶“屡陈”何种方略?能否解决延安困境和危机?史书无载。但王庶最终毕竟未采纳曲端建议,而此也正成为曲端理直气壮责问他的口实。从战略形势上分析,娄室统率金军深入鄜延,征战陕北高原,本身即存在很大冒险性。若王庶能坚守延安,曲端得以阻断金军后路,娄室一军或正成瓮中之鳖。然而,由上可见,在金军向延安进攻时,王庶仅是消极防御,分兵抵抗。孙子云:“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王庶未能有效利用陕北高原有利的沟壑地势,灵活地备战歼敌,而企图决杀于一时一地,以至延安丧败。或许,也致使曲端合围的战略计划最终破产。   其三,在宋金陕西战争初期,王庶的组织和领导能力相对欠缺。
  由上引史料可见,延安防御战时,王庶未能组织各支宋军进行较好防御,以致鄜延路缺乏协调一致的抗敌行动。在陕西危难之际,他也有发动“义军”抗金功劳,即宣传动员比较及时高效。娄室越河攻战,“鄜延经略使王庶檄召河南、北豪杰共起义兵击敌,远近响应。旬日间以公状自达姓名者:孟迪、种潜、张勉、张渐、白保、李进、李彦仙等兵各以万数。胜捷卒张宗自称观察使,亦起兵于南山下”。《会编》所记与此相似。义军风起云涌,纷纷投效。然而,对这些激情高涨的义军,王庶并未采取或缺乏有效管理,以致他们各自为战,不能有计划地统一斗争,且配合宋军一致行动;甚至在金人退走后,却抢占城池,致使陕西部分州府重陷混乱和失控的危局。
  四、影响
  金军攻陷延安,南宋失去鄜延路大部领土,对此后宋金陕西战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金军战略意图快速实现;反之,南宋陕西抗金局势愈加艰难。娄室统率金兵攻取鄜延后,立即挥师北上麟府路。史载:
  金人既陷延安府,遂自绥德渡河抵晋宁军。守臣徐徽言遣使约知府州、威武军承宣使折可求,谋夹攻虏。洛索闻徽言与可求合,乃令人说可求,许封以关中地。可求遂降。金挟可求,招徽言于城下……
  因此,金軍延安之战的成功,对尚在南宋掌握下的麟府路又形成新的合围,阻断他们同宋廷的接触和联系。也为其后策反地方实力派折可求投降,在军事上孤立与合围徐彦辉晋宁军,奠定了战略和军事基础。最后,徐徽言经过艰苦卓绝斗争,英勇牺牲,晋宁军也失陷了。正如“娄室神道碑”所谓:“招降折可求,收麟、府、丰三州及诸城堡。克晋宁军,杀其守徐徽言。”这样,金军几乎完全控制陕北,将陕西战场与山西地区连成一片。一定意义上说,金军彻底摧毁了南宋一处重要兵源地,此外也对西夏产生了一定战略震慑作用。总之,对以后陕西抗金局势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其次,直接导致了南宋陕西领导上层内部矛盾激化,致使初次建立的陕西统一抗金体系崩溃,也促使其重建更加稳固的对金领导机制。鄜延宋军接连惨败后,大部被金军击溃,最终帅府驻地延安也陷落了。这些极大挫伤了宋军抗金信心,也对统帅王庶产生了沉重打击。“王庶既失延安,罔知所措,仓皇未有所归。”在穷极惶惑中,他想起了相邻的泾原路曲端宋军。
  庶无所归,乃以其军付(王)王燮,而自将百骑,与官属驰至襄乐劳军。庶犹以节制望端,欲倚端以自副,端弥不平。
  新败之后,王庶并未立即着手收拾鄜延残局,而是沮丧地逃奔泾原军,以上级长官身份号称“劳军”,并试图取得泾原军指挥权,这引起统帅曲端不满,双方发生激烈争论。后来,“端乃拘縻其官属,又夺庶节制使印而遣之”。节制司最高长官失印离去,南宋陕西节制司机构即名存实亡了,而整体的陕西抗金斗争也面临极大凶险。如此形势下,宋廷不得不另遣富有威望和才能的帅臣领导陕西抗金。此后,张浚被任命川、陕宣抚处置使,付以便宜之权。经过精心筹备,由他领导的川陕宣抚司即成为西北抗金的新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南宋西北区域的对金战争。
  综上所述,南宋初期,金军越过黄河进犯陕西地区。随着金人战略意图转移,陕北鄜延路面临严重外患危机。曲端救援与延安失陷间并无直接联系。在鄜延危急时,曲端曾统领有限兵力攻击金军后路,也旨在援助。作为陕西以及鄜延军事统帅,王庶理应对延安失陷负有直接和主要责任。他不善用兵,指挥失误,措置不当,直接导致了宋金鄜延战事失败,致使延安府城陷落。延安失陷反映了在金军强大压力下南宋地方军政一些突出问题,也对随后的陕西抗金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简介]王军营,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讲师,主要从事宋史方向研究。
  [责任编辑:杜敬红]
其他文献
摘 要 法国启蒙运动中的重农学派是一个以推进现代法兰西民族国家建设为己任的经济学家群体。他们认为国家治理必须严格遵从自然秩序,因而在经济上要实行自由放任,在政治上则要切实保障每个人的自然权利。他们还认为中国的国家治理是这方面的最好典范。重农主义学说的形成实际上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启示和影响,古典政治经济学因此也有了一个与亚当·斯密的英国流派有别的法国流派。重农主义不仅涵育过法国大革命的激进民主气质,而
摘 要 将对明清士绅生活史的研究引入制度因素或许是克服该领域“碎片化”的途径之一。本文从日常生活出发,勾勒出曾参与抗清运动的侯岐曾家族应对清廷籍没的全过程,期间侯岐曾主要运用私人关系试图免除籍没,这一策略也是乡绅阶层对抗国家制度的特征之一,但在此案中并未明显收效。这说明个体在直面特定制度压力时腾挪空间有限,也显示晚明江南士绅凭借私人关系交通官府、影响国家政策的烜赫局面入清后已趋消逝。  关键词 侯
摘 要 清末新政时期,中央性质的《商务报》在京创刊,被清廷新设商部视作“通下情”的重要举措。其刊载体例与内容文本的多样,正呈现了晚清知识界在因应变局过程中所建构的“商”的相关“知识”面相:朝野对“商务”的认知与“工商”所代表的“文明”价值取向;农、工、商的道德性与知识性在不同层次的传统中得到正名;“商人”形象的流变;“商学”内涵表述的复杂多歧以及对“商道”的颠覆性认知。它们共同指向了商事活动在晚清
摘 要 “上公”一词在平帝元始四年之前并非一种现实的职官制度。平帝元始四年,随着王莽官拜“宰衡”,“上公”得以进入现实制度之中。但由于西汉制度中本无此名号,故而造成了“上公”地位的模糊。这也导致新莽王朝在官位与爵位两个系统中均出现了“上公”之位。这一名号也被更始政权和东汉王朝继承。东汉时期,太傅成为“上公”名号的拥有者。自东汉末年起,“上公”内涵开始出现泛化现象,进而成为历史书写者对三公的一种尊称
摘 要 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40年来,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南开大学日本史研究事业所取得的长足进步,既是源自研究者敬业的内在动力,也是依靠科研管理体制、研究资源的筹措与使用、人才培养机制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创新。由此,日本史学科不仅确立和巩固了在学界的研究重镇地位,而且在学科发展的外延式渗透扩张中,进一步推动了多学科交叉的国别日本研究与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自身亦在与
【摘要】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占天津,大肆烧杀劫掠,造成津埠百业凋零,金融业倒闭,银根竭蹶,沙钱充斥,物价腾升,民不聊生。周学熙临危受命创办北洋银元局和天津官银号。此间,他有幸东渡日本专门考察“工商币制”,成为我国较早接受资本主义金融思想的封建官僚之一,也促使他对一手创办的这两个孪生封建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具有近代资本银行色彩的改革举措。这些举措,为整肃津埠及华北金融秩序,恢复和发展民族工商业,
VITAS Healthcare(VITAS医疗集团)是一家总部在迈阿密的临终关怀和病痛缓解护理公司,其12000多名员工分布在14个州,护理着大约19000名患者,该公司历时6年,致力于打造一支使用移动设备开展工作的员工队伍,以及对设备进行管理的统一终端管理(UEM)系统。  利用UEM,IT部门能够远程配置、控制并保护从手机到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以及现在的物联网(IoT)设备等各种设
摘 要 清乾隆时期,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格局得以确立。清朝统治者在经营边疆的同时,也有意识地利用史书编纂彰显“大一统”的盛世局面。受此影响,清代三通馆所修“续三通”与“清三通”在疆域书写中逐渐摒弃了“三通”以九州为纲的体系,改以当朝区划为纲,以彰显盛世幅员之广阔,显示出在“大一统”观念的影响下,“六通”疆域书写不仅具有考察地理沿革的学术价值,更有着彰显国家认同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
摘 要 自20世纪以来,拉丁美洲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两次比较大的土地政策的变动,第一次是20世纪初期墨西哥革命以来在拉美各国持续了几十年的土地改革运动;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以来作为拉美国家新自由主义经济调整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地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选择巴西为研究案例,通过对债务危机以来出现的无地农民运动和卡多佐实行的新自由主义土地改革的历史考察,分析这两种土地改革运动模式的不同背景
[关键词]教科研,经验,成果,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3-0056-05    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提高国民素质看作是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增强综合国力的基本策略。我国于世纪之交正式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此背景下,我们北师大附中历史教研组在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历史教研室的指导下,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历史课程改革与研究的大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