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开花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是来自天堂的花,是盛开的雨。落雪的大地是等待春风翻开的白皮书。
  入冬后,从岷山刮过来的风干燥冰冷,打在脸上生疼,风中仿佛带着雪的消息。川北乡下的人都把这种风叫雪风,是雪来之前的通风报信。但是成都平原的季节变换与川北山区不一样。成都平原的西北边是一排连绵起伏的山峦,在明净的日子里可以看到终年积雪的山巅,宛如晶莹的王冠在蓝天下煜煜生辉。成都平原一入秋,风向就变,雪山的消息不到个把小时就会传到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特别是冷,成都平原是说到就到。上午还是好端端的暖阳晴空,难得蜀犬吠日一回,一转眼,雪风就到了,说入冬就入冬了。我到成都之后,给孩子添减衣服最为麻利,成都的气温说变就变,风寒却从来不会预告,我因此成为一个对穿衣戴帽、食宿住行十分留意的男人。川北却不一样,川北山区,层峦叠嶂,从北方过来的风,好不容易越过秦岭,一路还得突破犬牙交错的大小山脉,等到了我们村子,寒风都变成强弩之末,气如游丝。川北的冷和热,虽然一时半会儿来不了,但也一時半会儿走不掉,热会热得更加持久,冷会冷得日益深沉,所以衣服也不用换那么快那么勤。成都平原的雪风虽然来得早来得快,但雪却来得晚,甚至十年八年不来;川北老家村子的雪风虽然来得晚,但是守信,雪风一过,雪跟着脚就来了。
  乡下人对雪的脾气也摸得透。如果是上午开始飞雪,老农们都会摇摇头说:“这雪估计要下黄。”早上飘的几片雪,在瓦片上经不起中午炊烟的烘烤,早早地就变成水,一滴一滴从房檐上落下来。更多时候,全家人在灶屋里围着火堆吃午饭时,不知谁喊一声“下雪了”,全村人都会端着碗跑到门外,看洁白的雪花在半空中随风飞舞,山水间密密麻麻铺天盖地,如同千军万马一路浩荡奔袭。老农们看这阵势,都说这雪晚上就会乍起,明天就好看了。
  去年我到南京,特意寻访雨花台,得知高僧云光法师当年在此设坛讲经,感动上苍,落花如雨,此地遂命名为雨花台。在秋日的午后登临古雨花台,木末风高、万物萧瑟,金陵风物尽收眼底,楼台烟雨的胜景早已不在。独自在这座让人沉重的山间行走,细细品味雨花。是雨?是花?还是花如雨雨如花?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没人细说云光法师是什么季节在金陵城南的山冈讲法,当日盛况如何,更没有具体描述乱坠的天花是何色何形何味,总之是天花乱坠,盛况空前。出家人不打诳语,我想,这事应该不是空穴来风。那雨花是何种花呢?回蓉后一直思忖此事,不甚了了。想不到元旦前夕,蜀中普降大雪,成都平原虽然星星点点,但漫天飞雪,全然天花乱坠。我顿时豁然开朗,雪不就是天上散落的花吗?雪不就是雨的花吗?南京雨花台的得名何尝不是云光法师冬日说法而遇天降瑞雪的永久缅怀呢?雨花台难道不可以理解为赏雪台吗?

  在乡下,到了夜里,只听得沙沙声不歇。天亮一开门,一片雪亮扑面而来,雪终于乍起来了!瓦顶、菜地、麦田、山坡全都被白雪包裹起来,天地万物蓬松饱满,晶莹剔透。原来,如今人们营造的童话世界、浪漫天堂就是雪后的村庄。
  我很少乘坐飞机,在仅有的几次的旅途中,提心吊胆观察窗外的万米高空,天堂的琼楼玉宇虽没有见到,却发现机翼下的云层一片白雪皑皑,有山峰、有沟壑、有原野,仿佛大雪后的人间,静谧安宁。如果人能云中漫步或者腾云驾雾,估计都会步出机舱,去天堂行走,我想,那感觉与雪地行走差不多。古人虽然没有机会乘飞行器到平流层以上一览天上的世界,但古人的想象与我们看到的实际如此相似!莫非尘世的凡人都是从天堂落入民间,经受人世的洗礼?每逢草木荣枯,天堂的花朵都要从空中撒落,在人间重现天堂的模样,或许是要让世人在凡尘不要忘记天堂的纯洁和美好,不要忽视星空和未来。
  雪的到来,对人世是一次洗心革面的盛会,对草木虫豸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考验。红尘滚滚,尘埃飞扬,终有大雪涤荡天地澄明,世上疮痍、人间疾苦,也会有雪沃寒凝生发春华。
  好雨知时节,开作满天花。如果把人的一生当成一年来过,我们会发现,最寒冷的季节其实也是最美丽的季节,风雨人生,终会雪兆丰年。
  一篇读罢头飞雪,我辈皆是追梦人。春风化雨,好雨成雪。雪是雨开的花,仿佛在给春铺展新的画卷,等待着人们去书写。
其他文献
我在研究我是不是个失败者的时候,一下子就想起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老人的失败是通过比较让人们感觉出来的。  首先是描述:独自一人在一条小船上钓鱼,84天,一条鱼也没有逮住。不是说收获很小,而是没有收获。其次是对比:用一个小男孩来衬托对比老人的失败。第三是形象的比喻:每次回来时那个帆收拢起来后就像是一面永远标志着失败的旗子。  老人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他老了,他总是失败,他给不了别人什么鼓舞。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   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真英雄,虽万千人吾往矣}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民族气节、英雄气概,乃是辛弃疾一生底色。  出生之时,家乡山东已为女真族金国占领,少小常随“身在金营心在宋”的祖父辛赞“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不共戴天之愤”。耳濡目染、家风熏陶,并见闻沦陷区民不聊生的惨烈,遂立志驱逐外辱、报国雪恥。十四岁领金国乡举,并未选择出仕,一直暗中蓄力,寻找
重 庆  重庆是一座陡峭的城市。成都在平原,富庶、安逸,是圈起來的一块安乐地。重庆是跑码头讨生活的地方,江湖、血性,卑贱而悍勇。如果说成都的空间关系是平行的,那么重庆就是垂直的,像一座爬不完的天梯。  电影取了很多垂直的空间:学校如同一个巨大的井,中间拢住的那一小块空地如舞台,四围的学生如看客;陈念的家是筒子楼,迷宫一般的楼梯,走也走不完,走也走不出的复杂;就不必说陈念每日必须爬上又爬下的长长台阶
春从哪儿来?一说是东风吹来,“风含和气满城春”;一说是由鸭子的羽毛带来,“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说是大雪送来,“飞雪迎春到”……我欣赏这最后一种说法。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冬天是白色的。雪给大人们带来希望,即“瑞雪兆丰年”,下雪就是“下粮食、下好运”,即便围在热炕上扯闲篇,心里也是踏实、温暖的。大雪还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给他们带来只有冬天才能玩的各种游戏与无尽欢乐。甚至可以选一块地方把厚厚的积雪清
马莅,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黑龙江省“十五”期间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其科研成果两次获中国教育协会和中央教育研究所“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展览”一等奖。曾在《人民日报》《黑龙江日报》《中国少年报》《教师报》《教育时报》等刊发表散文60余篇,著有散文集《石头有语》。  诗意是一种理解和了悟,一种震撼或者解脱,一种痛苦或者愉悦,一种感叹或者释放;也是一种释然与迷惘,更是一种心心相印的理解与一唱三叹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创建于1911年,是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余额建立起来的。《清华学堂章程》规定:“本学堂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北京清华学校近章》又规定:“以培植全材、增进国力为宗旨,以造成能考入美国大学与彼都人士受同等之教育为范围。”当时学校的教学学制、课程、教材、教学法等多照搬美国。  清华独立人文精神之孕育应以梁启超1914年来校演说为标志。演说中提出,“自
早起何为  扫地看花  用今天的扫帚扫昨天的地  用古人的扫帚  扫我无用的一生  用一个时辰  从翻开的书扫出去  一直扫到海角天涯  它弹回来时  消失于无形  原来我無所持握  只是在低头看花  清晨的花是诗人  黄昏的花是禅师
潘云贵,90后作家,高校中文专业讲师。十四岁开始发表作品,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等奖项。已出版《人生海海,素履之往》 《如果你正年轻,且孤独》《我们的青春长着风的模样》等十余部作品。  我认识的大部分作者在年轻的时候都跟诗打过交道,或写诗、或看诗、或念诗。诗缓解了很多人在青春期无处排解的孤独、敏感、困惑、焦虑,是一种尤其属于少年的文体。  在诗的海洋中徜徉,我们会发现
八十多年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诺尔曼·白求恩,是享有国际声誉的胸外科专家。他独创的“人工气胸疗法”至今仍在广泛应用,他发明的二十多种极为先进的外科手术器械由美国公司以“白求恩器械”命名全权代理制造和销售。可想而知,他曾過着多么富足的生活。然而,他志愿投身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在西班牙战场上,他又创办了移动急救系统,发明出输血技术,二者在医学上都极为重要。  在加拿大,白求恩加入了共产党。恰逢中国抗日战
鲍伟亮  1997年生,山东莱阳人,毕业于临沂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热爱文学与写作,作品散见《延河》《美文》《青春》《山东文学》《山西文学》等刊物。曾获包商银行杯高校征文奖、樱花诗歌奖等,有散文作品入选初高中模拟试题及各类选本。  清风徐来,繁叶唤醒身体的鸣弦,变换着光影,奏出园中的清幽。  临别之际,与朋友相约山东省图书馆旧馆。跟随导航一路上兜兜转转,终于在大明湖南门偏南处的绿化带中找到了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