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路面不平整产生的原因,从材料使用、施工工序到各工序的衔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路面;平整度;原因;处理;措施
0.前言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对于路面平整度要求越来越高,路面平整度的合格率既反映了行车舒适程度,又反映了施工队伍的水平。近三年,我单位所施工的中华大街、浴新大街、北连接线沥青路面工程,部分路段不同程度出现了坑凹、接缝台阶、波浪、碾压车辙、桥涵与路面接茬不平、跳车等路面不平整现象,本人就出现的某些现象借此分析、初探沥青路面产生不平整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1.沥青路面不平整产生的主要原因
沥青路面的施工,影响因素很多,单是路面平整度,就与施工人员素质、路基施工质量、桥头涵洞两端及桥梁伸缩缝的处理、路面底基层及基层的施工、路面施工机械的选用及路面材料的质量有关,而这些恰恰就是影响路面平整度的主要原因。
2.提高路面平整度的措施
2.1路堤填筑前原地面处理
路基的施工质量,是整个路线工程的关键,也是路基路面工程能否经受住时间、车辆运行荷载、雨季冬季的考验。要做好路基工程,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路基的填筑,尤其对原地面的处理和坡面地基的处理。
2.2路堤填料
路堤填料一般应采用沙砾及塑性指数和含水量符合规范的土,不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及含腐殖质的土。对于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一般不宜作为路基填土。
2.3填土路基压实
路基施工时,应严格按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并应通过试验路段来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还要有一定素质的施工队伍来完成。
2.4特殊地基处理
软土地基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虽然在对其认定上尚无完全一致的结论,但从广义上讲,只要外在荷载在土基上有可能出现有害的过大变形和强度不够等问题时,我们都应该视为软基而认真对待,并进行必要的处理。一般按处理的部位可分为地基处理和路堤处理。
2.5完善排水设施
为了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必将影响路基稳定的地面水予以拦截,并排除到路基范围之外,防止漫流、聚积和下渗。同时,对于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应予以截断、疏干、降低水位,并引导到路基范围以外,使全线的沟渠、管道、桥涵构成完整的排水体系。对于黄土地区的排水设施应注意防冲、防渗以及水土保持问题。
2.6桥头、涵洞两端及伸缩缝的防治措施
桥头、涵洞两端引起的跳车现象,成为道路上一个主要克服和攻关项目,要对其彻底进行治理好。在靠近构造物背后设置必要的地下排水设施,也可在桥台与填方结合处及过渡段的路面下设置垫层,防止路面下渗水进入填方,对中间为沙砾填料、两侧为土类填料的填方与加固地基的连接处做纵向集水管和横向排水管,以排泄填方与加固地基之间的下渗水。
2.7路面基层施工注意事项
2.7.1严格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要求进行底基层和基层施工,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必须坚持除与土基接触的底基层可以采用路拌法施工以外,其上面的各层均应采用集中场拌和摊铺施工方法,以确保标高、横坡、强度、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
2.7.2加强基层养护,在基层施工完成后,采用不透水薄膜或湿砂进行养护,也可已采用喷洒沥青乳液保护。若无上述条件时,可以用洒水进行养护,并应严格控制行车。
2.8沥青路面机械摊铺工艺及控制
2.8.1摊铺机基准线的控制,摊铺机在进行自动找平时,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基准面(线),下面介绍两种确立基准面(线)的方法,使用者可结合路面的结构层次和施工位置进行选定。其基本原则是:当以控制高度为主时,以走钢丝为宜;当控制厚度为主时,则采取浮动基准梁法。一般是底面层用走钢丝,中间层和表面层用浮动基准梁法。
2.8.2摊铺机的摊铺进度控制,摊铺机应该匀速,不停顿连续摊铺,严禁时快时慢。因摊铺速度的变化必然导致摊铺厚度变化。为了保证厚度不变,就要调节厚度调节器以及捣固器和熨平板的激振力与振捣梁行程,但人工调节是凭经调节,速度变化处会引起摊铺后预压密实度的变化,从而导致最终压实厚度的差异,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在摊铺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停机,应将每天必须停机中断摊铺点放在构造物一端顶定做收缩缝的位置。
2.9碾压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碾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初压、复压和终压。
2.9.1初压,第一阶段初压习惯上常称作稳压阶段。由于沥青混合料在摊铺前的熨平板前已经初步夯击压实。而且刚摊铺成的混合料的温度较高(常在140度左右),因此只要用较小的压实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稳定压实效果。通常用6—8T的双轮振动压路机以2KM/H左右速度进行碾压2—3遍。碾压机驱动轮在前静压匀速前进,后退时沿前进碾压时的轮迹行驶进行振动碾压。
2.9.2复压,第二阶段复压是主要压实阶段。在此阶段至少要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因此,复压应该在较高温度下并紧跟在初压后面进行。复压期间的温度不应低于100—110度,通常用双轮振动压路机(用振动压实)或重型静力双轮压路机和16T以上的轮胎压路机同时先后进行碾压,也可以用组合式钢—轮胎压路机与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一起进行碾压。碾压遍数参照铺筑试验段时所得的碾压遍数确定,通常不少于8遍,碾压方式与初压相同。
2.9.3终压,第三阶段是消除缺陷和保证面层有较好平整度的最后一步。由于终压要消除复压过程中表面遗留的不平整,因此,沥青混合料也需要有较高的温度。终压常使用静力双轮压路机并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结束时的温度不应低于沥青面层施工规范中规定的70度,应尽可能在较高温度下结束终压。
2.10接缝处理对策
2.10.1纵向接缝,两条摊铺带相接处,必须有一部分搭接,才能保证该处与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厚度。搭接的宽度应前后一致。搭接施工有冷接茬和热接茬两种。
冷接茬在施工是指新摊铺层与经过压实后的已铺层进行搭接头。半幅施工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宜加设档板或采用切刀切齐。铺另半幅前必须将缝边缘清扫干净,并涂洒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时应重叠在已铺层5—10CM,摊铺后用人工将摊铺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铲走,然后进行碾压。应注意新摊铺带必须与前一条摊铺带的松铺厚度相同。热接施工一般是在使用两台以上摊铺机梯队作业时采用的,此时两条相邻摊铺带的混合料都还处于压实前的热状态,所以纵向接茬易于处理,且连接强度较好。施工时应将已铺混合料的摊铺带留下10—20CM宽,暂时不碾压,作为后摊铺的摊铺带高程基准面,待后摊铺带完成后,一起跨缝碾压。
2.10.2横向接缝,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横向接缝有斜缝和平接缝两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中、下层的横向接缝可采用斜接缝,在上面层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其他等级公路的各层均可采用斜接缝。铺筑接缝时,可以在已压实部分上面铺一些热混合料使之预热软化,以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但在开始碾压前应将预热用的混合料铲除。
3.結束语
路面平整度要达到行车舒适这一要求,要从路基施工准备阶段就开始重视,所有参加道路建设工程的施工单位,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都必须强化施工管理,完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提高施工质量,这样才能从源头、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2]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关键词】路面;平整度;原因;处理;措施
0.前言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对于路面平整度要求越来越高,路面平整度的合格率既反映了行车舒适程度,又反映了施工队伍的水平。近三年,我单位所施工的中华大街、浴新大街、北连接线沥青路面工程,部分路段不同程度出现了坑凹、接缝台阶、波浪、碾压车辙、桥涵与路面接茬不平、跳车等路面不平整现象,本人就出现的某些现象借此分析、初探沥青路面产生不平整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1.沥青路面不平整产生的主要原因
沥青路面的施工,影响因素很多,单是路面平整度,就与施工人员素质、路基施工质量、桥头涵洞两端及桥梁伸缩缝的处理、路面底基层及基层的施工、路面施工机械的选用及路面材料的质量有关,而这些恰恰就是影响路面平整度的主要原因。
2.提高路面平整度的措施
2.1路堤填筑前原地面处理
路基的施工质量,是整个路线工程的关键,也是路基路面工程能否经受住时间、车辆运行荷载、雨季冬季的考验。要做好路基工程,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路基的填筑,尤其对原地面的处理和坡面地基的处理。
2.2路堤填料
路堤填料一般应采用沙砾及塑性指数和含水量符合规范的土,不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及含腐殖质的土。对于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一般不宜作为路基填土。
2.3填土路基压实
路基施工时,应严格按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并应通过试验路段来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还要有一定素质的施工队伍来完成。
2.4特殊地基处理
软土地基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虽然在对其认定上尚无完全一致的结论,但从广义上讲,只要外在荷载在土基上有可能出现有害的过大变形和强度不够等问题时,我们都应该视为软基而认真对待,并进行必要的处理。一般按处理的部位可分为地基处理和路堤处理。
2.5完善排水设施
为了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必将影响路基稳定的地面水予以拦截,并排除到路基范围之外,防止漫流、聚积和下渗。同时,对于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应予以截断、疏干、降低水位,并引导到路基范围以外,使全线的沟渠、管道、桥涵构成完整的排水体系。对于黄土地区的排水设施应注意防冲、防渗以及水土保持问题。
2.6桥头、涵洞两端及伸缩缝的防治措施
桥头、涵洞两端引起的跳车现象,成为道路上一个主要克服和攻关项目,要对其彻底进行治理好。在靠近构造物背后设置必要的地下排水设施,也可在桥台与填方结合处及过渡段的路面下设置垫层,防止路面下渗水进入填方,对中间为沙砾填料、两侧为土类填料的填方与加固地基的连接处做纵向集水管和横向排水管,以排泄填方与加固地基之间的下渗水。
2.7路面基层施工注意事项
2.7.1严格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要求进行底基层和基层施工,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必须坚持除与土基接触的底基层可以采用路拌法施工以外,其上面的各层均应采用集中场拌和摊铺施工方法,以确保标高、横坡、强度、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
2.7.2加强基层养护,在基层施工完成后,采用不透水薄膜或湿砂进行养护,也可已采用喷洒沥青乳液保护。若无上述条件时,可以用洒水进行养护,并应严格控制行车。
2.8沥青路面机械摊铺工艺及控制
2.8.1摊铺机基准线的控制,摊铺机在进行自动找平时,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基准面(线),下面介绍两种确立基准面(线)的方法,使用者可结合路面的结构层次和施工位置进行选定。其基本原则是:当以控制高度为主时,以走钢丝为宜;当控制厚度为主时,则采取浮动基准梁法。一般是底面层用走钢丝,中间层和表面层用浮动基准梁法。
2.8.2摊铺机的摊铺进度控制,摊铺机应该匀速,不停顿连续摊铺,严禁时快时慢。因摊铺速度的变化必然导致摊铺厚度变化。为了保证厚度不变,就要调节厚度调节器以及捣固器和熨平板的激振力与振捣梁行程,但人工调节是凭经调节,速度变化处会引起摊铺后预压密实度的变化,从而导致最终压实厚度的差异,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在摊铺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停机,应将每天必须停机中断摊铺点放在构造物一端顶定做收缩缝的位置。
2.9碾压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碾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初压、复压和终压。
2.9.1初压,第一阶段初压习惯上常称作稳压阶段。由于沥青混合料在摊铺前的熨平板前已经初步夯击压实。而且刚摊铺成的混合料的温度较高(常在140度左右),因此只要用较小的压实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稳定压实效果。通常用6—8T的双轮振动压路机以2KM/H左右速度进行碾压2—3遍。碾压机驱动轮在前静压匀速前进,后退时沿前进碾压时的轮迹行驶进行振动碾压。
2.9.2复压,第二阶段复压是主要压实阶段。在此阶段至少要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因此,复压应该在较高温度下并紧跟在初压后面进行。复压期间的温度不应低于100—110度,通常用双轮振动压路机(用振动压实)或重型静力双轮压路机和16T以上的轮胎压路机同时先后进行碾压,也可以用组合式钢—轮胎压路机与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一起进行碾压。碾压遍数参照铺筑试验段时所得的碾压遍数确定,通常不少于8遍,碾压方式与初压相同。
2.9.3终压,第三阶段是消除缺陷和保证面层有较好平整度的最后一步。由于终压要消除复压过程中表面遗留的不平整,因此,沥青混合料也需要有较高的温度。终压常使用静力双轮压路机并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结束时的温度不应低于沥青面层施工规范中规定的70度,应尽可能在较高温度下结束终压。
2.10接缝处理对策
2.10.1纵向接缝,两条摊铺带相接处,必须有一部分搭接,才能保证该处与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厚度。搭接的宽度应前后一致。搭接施工有冷接茬和热接茬两种。
冷接茬在施工是指新摊铺层与经过压实后的已铺层进行搭接头。半幅施工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宜加设档板或采用切刀切齐。铺另半幅前必须将缝边缘清扫干净,并涂洒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时应重叠在已铺层5—10CM,摊铺后用人工将摊铺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铲走,然后进行碾压。应注意新摊铺带必须与前一条摊铺带的松铺厚度相同。热接施工一般是在使用两台以上摊铺机梯队作业时采用的,此时两条相邻摊铺带的混合料都还处于压实前的热状态,所以纵向接茬易于处理,且连接强度较好。施工时应将已铺混合料的摊铺带留下10—20CM宽,暂时不碾压,作为后摊铺的摊铺带高程基准面,待后摊铺带完成后,一起跨缝碾压。
2.10.2横向接缝,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横向接缝有斜缝和平接缝两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中、下层的横向接缝可采用斜接缝,在上面层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其他等级公路的各层均可采用斜接缝。铺筑接缝时,可以在已压实部分上面铺一些热混合料使之预热软化,以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但在开始碾压前应将预热用的混合料铲除。
3.結束语
路面平整度要达到行车舒适这一要求,要从路基施工准备阶段就开始重视,所有参加道路建设工程的施工单位,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都必须强化施工管理,完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提高施工质量,这样才能从源头、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2]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