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哈尔滨老建筑题材绘画的文化特征探析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nyy_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尔滨老建筑绘画脱胎于俄侨美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演变为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绘画风格.哈尔滨老建筑题材绘画即是表现哈尔滨城市中巴洛克风格、折衷主义风格等老式建筑为主的绘画形式.本文分析了这一艺术题材形成的背景、原因,并针对其文化特征作了简要概括,以期更加清晰地认识这些老建筑的历史、文化、审美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画通灵”故事作为早期绘画传说中的一种,是指以绘画为媒介进行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沟通,多见于唐代笔记中.本文对唐代笔记中的“画通灵”故事进行统计和分类,总结了三种书写特点,并且认为泛灵思想、唐代画科发展不平衡和唐代笔记志怪倾向是“画通灵”故事在唐代笔记中大量出现的原因.
书画材料是中国书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书画表现有着直接影响,也是考察某一时期物质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画家于非闇(非厂,1889-1959)在书画材料方面有独特见解.本文拟对于非闇有关书画材料的论述进行梳理,分析于非闇对书画材料问题涉猎的深度与广度,并论述书画材料在于非闇生活中发生的作用,从而加深对民国时期画家群体生活方式以及尊古崇古的书画理念的认识.
南宋画家李嵩有多幅《货郎图》传世,画面以行走于市井乡村的货郎为主体,描绘宋代货郎民间行商的情景.有学者将此作品定性为“宫廷节令画”,但不论是画作的内容细节,还是作品的创作背景,均难以支持“宫廷节令画”这一定性.通过对故宫博物院所藏李嵩《货郎图》画面构图细节的分析、画家生平及创作背景的追溯,可以判断《货郎图》应是李嵩笔下的一幅杰出的“民间风俗画”.
硬笔书法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运作最广,但大部分学生的硬笔书法很难过关,连简单的“端正、清楚”的要求都达不到.高校如果想要通过开设硬笔书法课程来提升学生的书写水平,除去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因素外,外部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硬笔书法教学训练方法居于了核心位置.研究高校硬笔书法存在的问题,运用逆向思维硬笔书法教学成为解决此问题的一剂良药.
2021年,广电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围绕大局、规划引领、改革创新,主动全面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统筹推动“十四五”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进一步完善产业顶层规划和政策环境,统筹加强国家级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园区)培育打造和差异化发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项目库申报遴选和作用发挥、行业产业重大展会形式创新和品牌打造,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布局不断完善,产业基地集聚效应、规模效应明显,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更加突出,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它对艺术的影响也日益显著.艺术家应该如何面对高科技带来的冲击呢?是被动地追随,还是冷静地反思,坚持自己对艺术的追求?本文尝试从艺术中短暂与永恒两个不同侧面来回应艺术与科技的关系,提出艺术家应该坚持艺术中永恒不变的部分.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以下简称“四力”)是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寻突破的关键所在.广西广播电视台高度重视提高新闻舆论“四力”,持续开拓创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全力建设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本文以当代艺术语境下艺术与科技结合中的技术反思为考察对象,从对新媒体艺术和数字艺术概念的梳理入手,反思数字技术本性和受其影响的数字艺术创作,并通过四位年轻一代艺术家围绕影像、声音、生物、生态问题发展出的实践线索说明这一点.本文认为他们的新媒体艺术创作不仅引发了一种技术反思,而且引发了一种关于人类与后人类、物质与非物质的双向思考.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坚实精神支撑和强大道德力量.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基因深深地流淌在全国人民的血液里,融入人民群众创新创造的生产生活中,转化为生动的道德实践和高尚的价值追求.之江大地绽放出绚丽的道德之花,结出累累的文明硕果,为浙江改革发展提供了深沉的思想道德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