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乩的制度化与民国新兴宗教的成长——以世界红融字会道院为例(1921-1932)

来源 :历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logn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乩为一种传统占卜方式,明清以来被不少宗教团体采用。1922年成立的道院即以扶乩为主要宗教活动,其早期势力的发展便得益于此,但同时扶乩手也常借扶乩干涉道院的组织运作,为自身牟取利益,从而引发信众流失、派系斗争及政治势力打击等危机。在不取消扶乩的情况下,如何规避其消极影响成为道院发展中的一个难题。道院管理层试图通过构建一套关于扶乩手的培训、认证及监督的制度解决此难题。针对扶乩手的严格监管制度和合理的收入保障,是扶乩制度化得以取得一定成效的关键。
其他文献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本刊约请四位学者分别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的角度对“新中国史学的发展与成就”进行总结。新中国史学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历若干曲折,但成就始终是第一位的。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不仅能够创造辉煌,而且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综合创新,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业绩。我们希望四位学者的观点能够为读者提供丰富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视角和思路。
里耶“户籍简”当为秦入侵吞楚国“青阳以西”之地后的产物,其编录年代或可定为战国末叶。“户籍简”中的“南阳”,为迁陵里邑之名,其上级行政单位或为设置在迁陵之都乡。南阳里大致有编户民20余户,涉及姓氏多达七八个,呈异姓杂居之状。编户民的家庭类型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三类,但以前两者为主,联合家庭只是个别现象,大致可视为一种暂时性的过渡形态或贫困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个例。家庭奴仆乃编户民的附属人口,他们与主家的人身隶属关系已得到法律的承认,而女性奴仆则可以通过婚姻或生育达到提高社会与家庭地位的目的。这些与基
奥罗修(Paul Orosius),大约在380年左右出生于伊比利亚半岛的布拉加(Bracara,今属葡萄牙),可能于413年左右被汪达尔人驱赶离开故乡,漂泊来到迦太基,成为奥古斯丁的学生。“这位充满宗教感情的年轻人奥罗修,共享天主教和平的兄弟,从年龄上可做我的儿子,职事上属于我的同事,他持论严谨、讲论高超、学习勤奋。”
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是《历史研究》坚定不移的办刊方针。 2006年11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本刊编辑部承办的“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高校的二十多位学者出席会议。就涉及唯物史观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会学者认为:中国的现代史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史学要走向新的繁荣,仍然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同时也应努力使唯物史观与
本书是作者继《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三联书店2002年版)之后的论文结集。除“叙说:作为方法论的区域社会史研究”外,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和附录。在第一部分“学术史·理念·前瞻”中,共收有关于社会史理论的文章三篇,在前书关于社会史理论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并对近年来学术界的相关讨论做了回应。第二部分“传说与区域历史”旨在探讨传说与历史之关系,向读者提供了三个个案。第三部分“‘国家’所在的地方”包括了两篇关于北京史的论文,意在提出北京史研究的新思路。第四部分“小历史与大历史”则通过不同的个案
2005年7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大同市沙岭村发掘一座北魏砖室壁画墓,在精心拼对的漆皮上,发现一段墨书隶体残文。刘俊喜先生研究了残文,认为墓主人死于太延元年(435),鲜卑人,是侍中、主客尚书、平西大将军破多罗氏的母亲。
企业制定非市场战略时,除了要考量自身各项能力和各种内部资源,也不能脱离其所处产业的总体发展态势。产业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直接接触的外部环境,其生命周期阶段对企业的非市场战略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企业非市场战略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不同产业生命周期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非市场战略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处于不同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合理运用企业非市场战略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绩效水平。
本刊是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大型理论和学术内部刊物,着眼于对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鼓励作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提倡理论联系实际,适时推出具有较高水准的重大国情调研报告;
根据吐鲁番台藏塔新出《永淳三年历日》和其他文献材料,唐代早期历日应定名为“历日”,而非“具注历日”。“历日”作为历书的自题名一直使用到唐武宗时期,自唐僖宗时期以后则使用“具注历日”。唐前期官颁历日历注中已有吉凶宜忌的内容,全国范围内的历书形制基本统一,这种形制一直延续到敦煌吐蕃和归义军时期。
如何在论著数量剧增的同时,提高研究的水平,已成为近年来研究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本刊特延请邓小南、柳立言、包伟民、刘浦江、何俊等五位学者,就“宋辽金史研究:新视野、新论题、新方法”这一议题,各抒己见,以飨读者。所谓“新视野、新论题、新方法”,其要义无非在于推动学术的创新。各位学者或就宋辽金史研究在整体上如何调整视角,摆脱困厄,拓展新议题,抒发己见;或就某一具体领域的研究现状献疑直言,以求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