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有痛感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hs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水千山,水流花放;满园春色,姹紫嫣红。
  春天的景象生机盎然,令人憧憬,令人兴奋。激动之余,随手采一枝嫩绿,摘一朵鲜花,瞧一瞧,嗅一嗅,或插鬓角,芬芳四溢,或带回家,置于案头,应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在花圃,你或许缩手缩脚,有所顾虑,但在野外,你就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了。
  其实不然。你因公德而谨慎,却忘记了被你熟视无睹的植物。你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植物也有痛感,只是在你的意识之外;植物也会喊,也会叫,只是在你的听觉之外。
  虽然植物有别于动物,特别是人类,譬如没有思维神经元,没有思维逻辑,却有感应细胞,即植物的神经系统,它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疼痛。植物的痛感可显著或微弱地表现在它们的应激反应上。譬如采摘植物叶片,它会微微颤抖,它会伤心地流泪。这种颤抖不是你采摘时用力的结果,而是植物细胞产生的连锁反应。我曾在菜地里用指甲掐断豌豆苗,发现残余的茎叶和相邻的嫩芽,立即做出了下垂的姿态。按理说,我采摘嫩苗后,重力减小了,它应该向上反弹。可是,恰恰相反。我相信自己的细微观察,当时就觉得植物是有痛感的。为了验证这一点,我改用剪刀剪取,以免外力干扰。结果呢,依然如故。我为之羞愧。
  跟動物一样,植物也拥有自愈能力,通过毛细管向疼痛部位即伤口增援生命急需物质,譬如钙离子、钾离子、生物肽、组织胺、前列腺素等。也就是说,它们在受到伤害时,譬如火烤、割裂、掐摘等,都会发生应激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即植物内部的许多化学成分会在疼痛时自觉地发生数和质的变化,尤其是增援受伤部位,仿佛武汉遭遇新冠病毒肺炎肆虐时,全国各省市派遣医疗队前往疫区救治患者。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植物亦然。
  难能可贵的是,植物在遭遇外力袭击时,它不仅能够激活自身防御细胞的能量,及时实施自救,还会给同伴发出预警信号,或呼救信号。植物痛感信号的传递,既是化学反应(化学信号),也是电压变化(电信号),属于遗传性的条件反射。这种人类看不见也感受不到的痛感信号,虽然非常微弱,不易觉察,但确实存在,譬如前面所说的我的亲身经历。
  植物也有害羞和避让意识。譬如你将温暖或冰冷的手指靠近它时,它会羞羞答答,岂止是热胀冷缩。这是人体的气息激发了它的表层细胞,它的表层细胞立即作出了应有反应或预警。如果它觉得对其并不构成伤害,而是一种示好,它会慢慢地恢复常态。如果你老是凝视它,而且长此以往,它会微微蜷缩躯体,以避让你的目光,甚至停止生长,以示抵抗。如果你经常肆意改变它的生存环境,譬如换盆移植,无端松动泥土,调整向光方向等,它的生长也会随之变得十分缓慢,即便施与十足的营养,亦是如此。这就是许多伺候花草的人,感觉越尽心尽意、越不如意的道理。
  物吾同胞。我们不仅要手下留情,切勿伤害植物,也不要溺爱成灾。
  (编辑
其他文献
园圃中的冬青整齐划一,绿得规规矩矩。参差不齐的矮牵牛,百口不辩。蒲公英擎起“行囊”,写好远方,等风来。杜英红绿参半,一半说春,一半说夏。四季的秩序,是从为春夏秋冬命名开始的。季节分明,于是应时应季,耕耘有时,丰登有时。  案前的花器,也应时不同,总是就地取材:春来,一枝粉桃;夏归,一枝青栀。虽然没有鲜花店那份季节模糊的繁盛与锦簇,却有了岁月的生动感,芳菲退去春也远,落英缤纷秋已至。万物荣枯,总是先
“和衣而眠”的最佳联句是什么?我觉得是“随遇而安”,它们的意味也大抵相似。  春日读书,书是好书,时为上午,浓茶已斟,却依然困意如潮。遂抛书在椅,投身于床,正待要宽衣解带脱鞋去袜之时,忽然想到前几日郑重其事去睡,后来却被惊扰得睡意如警惕的蜻蜓,不敢落于晃动不定的莲秆。就废然兴叹,草草掀开被子,侧身横躺,拽被角搭住腹部,鞋袜不脱,双脚着地。却霎时睡意汹涌而来,漫过肢体,刹那入睡。  几次都是如此。 
2003年,张培彦毕业于西安一所大学,毕业后在某乳品公司西安分公司就职。  在乳品公司工作期间,张培彦常常加班到深夜,很多时候,因为太忙,连顿正经饭都没得吃,只能泡碗方便面了事。一次,工作到凌晨的张培彦想和同事一起吃泡面,但让他们失望的是,方便面也已经吃完了。他们实在太饿,就一起出去买。可是在大街上转悠很长时间也不见一家便利店。他们只能挨饿到天亮了。  张培彦叫苦连天,同事就安慰他说:“像咱们这样
那应该是一个很特别的冬天,父亲突然回来了,并且天天都在家里,与我们一起吃饭,一起说话。用现在的话来说,我突然变成了非留守儿童。  但是这种情况的变化并没有像我预想的那样为家里带来欢喜,相反家里却总是笼罩在不可言说的压抑气氛里。那个时候,乡镇企业大批倒闭,父亲所在的石灰厂也垮了,企业红火的时候,应该是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候。如今回来了,他成了一名普通的农民,心情郁闷到了极点。父亲又大病一场,恰好那个时候
从前,发生了一起沉船事故,只有一个人幸存了下来。  幸存者被海水冲到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上。  他尽量从沉船残骸中收集有用的东西,并用浮木建造了一个小屋,以便遮风挡雨,防止野兽袭击。他每天都盼望获救,每天都站在高处向大海眺望,但除了一望无际的海平面,什么也看不到。  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出去觅食。但是,他出发前忘掉熄灭炉火了。当他回来时,这个小屋已经升起了熊熊大火。浓烟滚滚,来不及抢救了。这次大火,
和远在外地的朋友微信聊天,她跟我抱怨说,母亲爱“添乱”,搞得她现在很尴尬。  前段时间她失恋了,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天天在朋友圈里发些感伤的话。她母亲吓得天天给她打电话,不时关注她的言行,每天睁着老花眼看女儿的朋友圈,生怕出现不好的事情。  有一天晚上,这位朋友睡不着觉,半夜爬起发个朋友圈,咱们一起跳个楼吧。其实她是睡不着,想约附近的朋友一起跳台阶,既减肥也减轻心里的痛苦。附近的朋友秒回她是神经病
中学时住宿,周日返校母亲一定去村口送我,回回不忘塞上几块钱:“在家千般好,出门事事难。吃不饱时就买点,别饿着!”车上的人们探头向下瞅,母亲就使劲搓搓手上的绿草锈,显得有些难为情。我头也不回地上车找个靠前的座。钱上的青草味让我想起抹茶饼干,甜甜的。迎风向车外望去,才发现后视镜里印着母亲瘦弱的身影,那挂满绿草锈的手挥来挥去。  “井底的蛤蟆酱里的蛆,小米虫子挑不得……”我们敲打着饭盒边唱边对准水龙头往
清末至民國年间,四川有个人喜欢骂人。他的骂,尖锐辛辣,堪称“毒舌”。此人就是?“蜀中幽默大师”刘师亮。  1908年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去,举国致哀。消息由京城传到四川,刘师亮在自家门框上贴出一副对联,结果火遍全川,险些招惹杀头大祸。他的对联极具“毒舌”风格,写道:“洒几滴普通泪,死两个特别人。”横批是“通统痛同”。见者莫不捧腹大笑。因为这副对联,刘师亮之名家喻户晓。  进入民国后,为
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其文才世所公认,但对他的做人予以肯定的似乎相当罕见。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因为他在政治上最终向司马氏集团靠拢了,与坚决不与后者合作的嵇康等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是,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了嵇康为什么拒绝与司马氏合作,而山涛与之恰恰相反的原因:嵇康的妻子乃曹操孙女,而这样的家庭背景让他自然而然地在曹魏与司马氏两大政治力量的角逐中,偏向了前者。而对山涛来说,在魏晋政治
乔希·皮特斯是英国伦敦艾斯伯高中二年级学生,最近他和几个同学一起,成功找到德莱维鲁的管理漏洞,而走红英伦三岛,被誉为“网络罗宾汉”。  德莱维鲁,是英国伦敦一家专注于高档餐厅食物配送的公司,成立于2012年,其业务覆盖法国、德国、爱尔兰、新加坡和阿联酋等12个国家的100多座城市,仅在英国,德莱维鲁外卖平台每晚就要为4.5万人提供食物。  一个月前的一天,乔希参加同学生日派对,吃到的食物就有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