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理路

来源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f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的形成,一方面体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先进性要求,另一方面反映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意识自觉与创造。从直接动因、现实根据、国外经验、历史资源等方面来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有利于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学理路径 意识自觉 创新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09)01-0077-04
  
  中国的发展问题就是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也就是指中国如何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正确主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一个核心,即以人为本;两个目标,即就国家而言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就民众而言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个发展理念,即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四位一体的建设,即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五个方针,即五个统筹。这一科学理论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合理分析中国共产党关于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学理路径,对于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直接动因:党对现实问题的自觉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等突出问题,特别是像“非典”这样的重大灾害问题迫使我们党不得不在指导理论和实践中寻求一条致力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道路。
  
  1、资源问题
  我国的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都严重不足,而资源消耗的增长速度却十分惊人。在资源总量方面,我国石油总量仅占世界的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在人均资源方面,我国耕地草地资源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为1/4,人均森林资源为1/5,人均能源占有量为1/7。其中,人均石油仅为1/10,人均天然气占有量仅为1/25。从资源消耗来看,从1990年到2001年,我国石油消耗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十种有色金属增长276%。当前,我国的钢材消费量已经达到大约2.5亿吨,接近美国、日本和欧盟钢铁消耗量的总和,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0%;水泥消费约8亿吨,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50%;电力消费已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油气资源的现有储量将不足10年消费,最终可采储量勉强可维持30年消费。而且,当前我国资源消耗的对外依存度已经很高。2003年,我国消耗的铁矿石、氧化铝约50%,铝约60%,原油约34%,都要依靠进口解决。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在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资源、能源的浪费惊人。我国生产1美元GDP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是美国的4倍、英法的7-9倍、日本的11倍。2003年,我国生产了世界GDP的4%,却消耗了世界能源和原材料的30%-40%,即能源、原材料的浪费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10倍。
  
  2、环境问题
  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7.4万多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还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近十几年来,全国耕地减少1亿亩,即每年以近一千万亩的速度递减。“2004年全国烟尘排放总量为1095万吨;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为225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大大超过环境容量。全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人民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我国目前的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超过环境总容量的82%;大量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的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库。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生态用水匮乏。我国七大江河水系,劣五类水质占40.9%,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11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我国尚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指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其中,水污染的环境成本占总成本的55.9%;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占总成本的42.9%。如果在现有的治理技术水平下全部处理2004年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约为10800亿元,占当年CDP的6.8%左右。同时每年还需另外花费治理运行成本2874亿元(虚拟治理成本),占当年GDP的1.80%。而我国‘十五期间’环境污染投资仅占GDP的1.18%,差距很大。”
  
  3、灾害问题
  传染性疾病、特大洪水、持续干旱、超强台风和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历来是人类的天敌,特别是对于当代高度社会化的一体世界,其破坏力和影响更是不可想象。2003年抗击“非典”的斗争充分表明,如果某些烈性传染病未能及时得到控制,造成疫情的传播与扩散,有时要比战争还要残酷;只有发扬科学精神,构建畅通有序的机制,激发集中民智,合理调配民力,实施科学管理,发扬民主精神,实行信息公开化、决策民主化,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取得抗击灾害的胜利。
  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推动了党从民族生死存亡和国家兴旺发达的高度,对关乎人类的经济发展、政治管理、文化建设、生态保护、自然环境、社会和谐等问题作出系统全面的深刻反思。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国庆讲话中郑重指出:“抗击非典斗争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我们长期坚持的重大指导方针。”在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增长是发展的基础,但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不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会出现增长失调、从而最终制约发展的局面。”他明确号召,“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些精辟概括从战略高度全面地蕴含着对时代性和世界性的理性思考,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光辉,是对马克 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集成与系统创新。
  
  二、现实根据:基本国情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上,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文化上,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交上,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总体说来,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这些特征表明,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各种突发性灾害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大的实际,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并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从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提出了关于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八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指出,要适应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三、历史资源: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继续与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历经了三个阶段,取得了重大理论成果。(1)“动员参与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投入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浪潮之中,竭尽所能地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创造社会财富。邓小平理论很好地解决了使民众各尽其能、使社会充满活力的重大使命问题。党主要采取了“思想动员”、“政策动员”和“机制动员”的办法,激发民众参与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去,为社会创造财富。(2)“表达诉求期”。当许多积极因素和社会力量都被调动起来,社会各个阶层都在为创造财富而发挥作用之时,我国社会日益突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人们自然就会向执政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由此,一个重大问题就摆在中国共产党的面前:在社会日趋多样化、各个社会阶层在力求表达其利益诉求的情况下,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事实证明,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赢得了极为广泛的支持,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3)“整合凝聚期”。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群众的主要期待是富裕,时至今日,新的期待则在于民生、民权、民能、民和等诉求,社会的不断进步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如怎样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如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如何在“水涨船高”的规律性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等。
  科学发展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反思中华民族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发展实践,承载近现代中国有识之士的可贵探索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智慧积淀,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致力于当代中国新课题的解决,主动迎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新挑战”,对发展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一是从发展的概念看,它坚持经济增长基础上的量变扩张及其质变提升相统一的发展;二是从发展的本质看,它坚持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三是从发展的社会角度看,它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共同发展;四是从发展的主要对象看,它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五是从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看,它坚持人与社会、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发展;六是从发展动力看,它坚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发展;七是从发展的效果看,它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八是从发展的趋势看,它是上述各方面的可持续的发展。”。此外,科学发展观还强调,要把握发展的内容,诸如发展的动力、条件、战略、机制及目标等,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并指出,这是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与根本途径。可见,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发展为民”思想的延伸,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和写照,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时代发展必然产生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体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先进性要求。
  
  四、外部条件:国外发展经验的启示
  
  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尤其离不开其他国家的宝贵发展经验。国外发展理论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传统发展观”即发展=经济增长。二是20世纪60年代后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观”,即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发展观,即发展=可持续发展。四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新发展观”,即发展=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以上理论可以概括为“三代发展观”:第一代把发展等于经济增长;第二代把发展等于经济增长加社会变革;第三代把发展等于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世界的发展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能脱离中国国情而忘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不能形而上学地闭关锁国。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既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方向与道路,又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在发展的本质认识上不断取得进展,并对发展有了更新的、科学的概括,即发展是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一发展观之所以称得上创新、科学,主要因为它既不同于西方把发展视为无质变的经济增长的第一代发展观,又不同于离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变革的第二代发展观,也不同于以抽象人性论为核心的专注个人发展的第三代发展观,而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不但突出了发展的本质,而且坚持了“一个中心”,强调了“两大动力”,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三大基本特征,这就从根本上把握了时代的主题、人民的愿望,从而把握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和任务。
  
  [责任编辑:吕 楠]
其他文献
音乐实践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地理解音乐知识的内涵,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努力创造
内外贸一体化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供求因素、货币因素、国际因素、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等一系列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动会从多方面影响农产品的价格。在农产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文章从人权的角度,用大量篇幅和翔实的资料,阐述了建国以来,贵州省发展少 数民族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方面的辉煌历程与成就。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rights, the art
本文采用流式细胞仪对51例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慢性迁延性肝炎(CPH)和肝炎后肝硬化(HC)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NK数量明显增加(P<0
嵌顿痔是肛肠外科急症。脱出物常呈莲花瓣样翻于肛外,嵌顿时间长者,痔体表面可出现须高、水泡、浆液渗出,甚至并发感染。病人可有剧烈疼痛、坐卧不安等症状。5年来,我院对69例嵌
近日,日本政策投资银行(DBJ)为东邦钛公司八幡分厂扩张钛锭产能工程提供了有偿融资。此次融资基于国际战略综合特区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例。 Recently, the Japan Polic
摘要: 电除尘器用可控硅智能控制三相高压整流设备为一种新型电源,以其三相平衡、功率因数高、节能、高效,可超大功率输出的显著特点,为现阶段国内广泛使用的可控硅控制单相高压整流设备升级换代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可控硅智能控制三相高压整流设备技术在静电除尘器中的使用,既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的需要,又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 电除尘器;三相高压整流设备;节能  0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
To ascertain whether a coding mutation (Ile93Met) in ubiquitin carbo xy terminal hydrolase (UCH L1) gene plays a role in idiopathic Parkinson’s di sease (IPD
结核性脑膜炎并发截瘫5例刘庆新鹿树军毛雪梅王跃平(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滨州市256603)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脑膜炎;脊髓损害;截瘫结核性脑膜炎致脊髓横贯性损害临床少见。我科于1993年至1996年共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