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有一系列与数学授课有关的思想。数形结合是数学授课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小学伊始,数学知识趋于抽象,小学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融入数学课程中。为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未来的学习。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数形结合利用形和数之间的相互辅助简化数学问题,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觉,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数字与图形的结合也可以简化抽象的事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模糊的、难以想象的概念,使知识更加具有条理性。数形结合是数学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数学发展之初,数形结合的思想就得到了很大的体现,人们用图形进行数字的记录。到目前为止,数形结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小学数学的初级课程开始融入图形与数字相结合的理念。要想达到让学生在小学就有意识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这一目标,教师应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特别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把这一思想浸入课堂中,让学生潜意识中提升数学的学习能力。
   一、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改以来,数学教学目标有所变化,强调对学生智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为了培养学生的启发式思维方式,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出了多种授课方法和授课思路。另外,数学理论的抽象性使学生很难理解,加大了学习的阻碍。只有借助数学思维,才能打开数学知识的大门,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同时,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授课过程中有诸多的应用,使学生有更好的思考思维模式和解决数学难题的能力。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用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兴趣
   “图形和几何”这一板块在小学数学中有一定的理解难度。由于几何的多样性,学生很难形成知识结构。另外,图形和几何是数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和应用基础知识是小学生的首要任务。在授课过程中,小学教师可以运用图形与数字相结合的思想,用多种方式表达枯燥的数学概念。相较于文字,小学生对图形的关注程度更多,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正确地将文本转化为图像,从视觉层面出发,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时,教师可以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对相关概念进行思考,提问:“你认为三角形看起来像什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促进学生理解概念,在理解了三角形的概念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并将三角形与其他图形进行比较,带领学生思考。
   2.以锻炼思维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
   数学问题必须用多种方法来解决。由于教材中的概念和实例太少,致使“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不够全面,学生没有办法很好地创建较完整的认知系统。小学教师应通过与图形相结合的思想,把数与量的关系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便学生理解。通过正确的提问,学生可以对图形的类型进行观察和分析,自主思考得出相关结果。在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创设了数学思维基础,使其把这种思想训练加到每一个问题上,对学生的综合思维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例如,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其初次对立体图形的学习,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考虑的是怎样把数形结合的思想加入课堂中,以帮助學生建立三维概念,把之前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与这一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对比,以图形给学生直观的区别,带领学生深入思考两者的具体差异,明确区分其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深入学习该章节,构建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
   3.结合数形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普遍较低,大脑处于信息接收的早期阶段,是“打开”的关键阶段。目前,小学生的主要思维是直觉思维和简单思维。关注表面,无法关注问题的核心,或者在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上无法正确理解。数形结合的优点是让复杂问题变得简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图形与数字相结合的思维方式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节约学生的解题时间,正是因为它可以使问题“容易理解”,节省阅读时间,进而在更好地理解背景下快速解决问题,巩固知识。例如,在“圆柱和圆锥”中,课本上的相关概念就已经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如果教师不开展相关的预习课程,会使学生很难理解,从而消磨学生的热情。如果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组合的方法,逐步介绍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接收知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内容,减少课堂上的枯燥感。
   三、结语
   整体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图形和数字结合形式,在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图形,主动进行数形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同时,简化抽象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方向。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授课中也需要秉承数形结合的相关思想,不断总结实际课堂教学经验,提升授课质量。
   参考文献:
   [1]汤波.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2]张德飞.“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华夏教师,2018(33):56-57.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加快,多面性新型教学方法得到了重视,集中体现于小学数学课堂呈高效率发展形势。尤其是小学数学高段教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究其原因,该阶段数学教学对学生今后数学学习、逻辑思维培养、学习习惯、问题解决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实现小学数学高段教学的多面性成为教学主要研究内容,有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段教学;多面性;方法   小学教育中,数学作为重要课程需要教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应不断加强,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其与少先队活动有效整合,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少先队活动;整合;策略   目前,从社会教学来看,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道德与法治课与少先队活动相联系,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学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更需要的是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有动有静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不断获得启发,培养其数学思维,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规律、特征概括以及具体方法掌握等通过动手实践得以领悟、了解、运用,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从数学中体会到乐趣,成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发现者,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探究者,解决问题的创造者。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思考、探究数学问题的积极性,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或者用问题对学生进行点拨,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加以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隨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问题情境也正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借用问题
摘 要:计算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数学学习来说是非常关键的,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理科学习。但是纵观这几年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方法,还是停在过去的传统里,没有改进,缺少创新。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计算学习的认识,更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计算教学;创新;方法   计算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学生从幼儿园的珠心算,到用实物计数器,到小学一二年级的口算、心算等,再到
摘 要:在全新教育形势下,数学教育重视学生兴趣及主动性的激发,以此构建生本型课堂,促进数学教育的改革,保障数学教学效果。对各大数学教师而言,对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是一项重要工作,基于此,以下分析几点在新教育下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尝试。   关键词: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新教育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動力,在兴趣的引导下,数学课堂才能获得学生更多配合和参与,确保各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数学教学
摘 要:培养历史学科素养是增强学生应用能力,提升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学科素养的形成促使学生深刻的认知历史、了解历史、运用历史,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文章从合作探究、情景模拟、文化赏析三个维度论述了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中国的历史文化是一本辉煌的历史巨著,其间饱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经历的血泪与成就。它记载了民族的辉煌成就,也
摘 要:数学思维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生活实际,数学作为由生活知识所凝练的学科,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此,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确保学生在成长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小学生自身处于思维发展的启蒙时期,更是实现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确保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真正实现利用数学思维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摘 要:培养优良品德是新时期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和重点,特别是在立德树人思想深入人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拓宽培养学生优秀品德的途径已成为当务之急。学校应精心设计多样化的学校教育活动,在小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品质培育方面加强研究,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细化品德养成教育,形成优良的教育氛围和强大的教育合力,让学生的品德培养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关键词:新时期;学生;品德培养;途径  
摘 要:对于初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一课题,仍处于探索的过程中。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探索、实践、总结。希望所有教师为此不懈的努力,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探究性问题   历史探究性问题设计主要是指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与不同层面出发,对问题进行探究和解释。达到不仅对历史时间、历史事件有所了解的效果,也让